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办公 » 怎样制作民族建筑ppt
扩展阅读
怎样开启作弊密码 2025-01-14 19:26:21
怎样减短驾照禁考时间 2025-01-14 19:12:44
怎样清洗干净脸上的污渍 2025-01-14 18:34:21

怎样制作民族建筑ppt

发布时间: 2022-11-27 04:27:48

Ⅰ 一个手工建筑小别墅怎么制作

别墅模型制作:

准备材料:一次性筷子、雪糕棒、竹签、牙签、卫生纸。

准备工具:剪刀、砂纸、502胶水、AB胶。

第一步、开始制作,首先用筷子粘出房子底板和大框。

第二步、用雪糕棒铺地板,需要剪出n多个长度相等,边还要整齐的雪糕棒,相邻的要错位排开。

第三步、用筷子粘出房子1楼墙体。

第四步、楼梯的制作。关键是楼梯架,也就是筷子部分。雪糕棍剪成平行四边形,这样是为了倾斜的楼梯部分能与垂直的楼梯把手更好的帖合。

第五步、先用筷子把二楼面铺出来,别忘了给楼梯留个空,把剩余的楼梯完工,然后再去做墙体。

第六步、搭建三楼。

第七步、添加屋顶完工。

备注: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物品,如装饰画、沙发、书桌、电脑、音箱、靠背椅等。

Ⅱ 请问建筑模型制作的一般材料和步骤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基础工具

简单工具,能够应付大多数的建模工作。

1、测绘工具:三棱尺(比例尺)、直尺、三角板、弯尺(角尺)、圆规、游标卡尺、模型、蛇尺等。

2、剪裁、切割工具:勾刀、笔刀、裁纸刀、角度刀(45o)、切圆刀、剪刀、手锯、钢锯、电动手锯(积梳机)、电动曲线锯、电热切割器、电脑雕刻机。

3、打磨喷绘工具砂纸、砂纸机、锉刀、什锦锉、木工刨、台式砂轮机。

二、材料

1、化工类:石英玻璃、海绵、有机玻璃、三-氯烷、油漆、UHU胶水、A胶、ABS胶板、工程塑料、合成塑性版、泡沫板等。

2、植物类:木板、多层板、高密度板、竹条、纸板等

3、灯光类:LED灯,米泡等。

4、水晶内雕建筑模型通过激光内雕、把建筑物内雕到水晶里面。

三、步骤

1、建筑模型考察:学习建筑模型首先要了解模型,经过考察,认真思索后才有独立设计的依据,学习模型先例不妨从模型的规划布局、模型的细部构造和模型的科技含量。

2、分析设计要求:设计要求一般是由建筑模型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根据建筑模型的具体应用而提出。平时我们的学习中,这些要求一般来自老师,他们会根据教学大纲来拟定设计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倾听对方的言语,不宜随时打断,在交谈中作简单的记录,待总结后再针对疑或发问,并对对方的功能、形式、技术解答作记录。

3、图纸绘制:建筑模型设计图纸必须详细,其内容的完善程度并不亚于建筑设计方案图,建筑模型的图纸绘制要求有创意草图和施工图,创意草图可以很随意,但不代表胡乱涂画;

每次落笔都要对创意设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施工图可以采取手绘或电脑cad、sketchup、ps等方式,但必须注意的是画施工图要求我们精确定位,严谨制图,保证建筑模型的最终效果。

4、材料搭配:建筑模型材料的选取与搭配也是建筑模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可以多种多样,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丰富满意的效果。

5、加工制作:建筑模型的加工制作,要求精致严谨,裁切材料准确度要高,拼装组合准确度要高,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求我们的脑手高度的协调。这样我们就做出了一个完美的建筑设计模型。

四、注意事项

做好模型后,可以拍摄存档,以便以后分析讲解。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模型中的墙与墙之间联结点的处置难度,二是模型中的门窗洞与门窗加装的难度。

建筑模型设计是建筑模型制作的首要环节,用的软件一般用的是CAD软件展开设计。建筑模型生产必须:

(1)背诵建筑图,解读建筑师设计思想及设计意图;

(2)模型材料的搭配及加工;

(3)计算出来模型图形比例;

(4)制订模型制作工艺流程;

(5)制作模型。

(2)怎样制作民族建筑ppt扩展阅读

从理论到实际,想要学会制作建筑模型就先要了解建筑模型制作基础:

1、软件的操作基础

3dmax基本界面和基础命令,熟悉对界面的设置、快捷键的编辑,其中当然包括基本的安装和使用。

2、建筑外观模型制作

辅助线的意义、实力的操作、简单的编辑命令,分析辅助线的画法,学习如何根据辅助线制作(编辑和使用)。

3、地形制作

通过实地考察对地形进行分类和了解各类基本元素,能够完成十字路口的制作;景观地形需要的基本构成和一般尺寸;地形高低差异的制作顺序和制作思路;坡地的一般制作方法等

4、图片建模

根据图片、照片制作模型:如何根据图片估测尺寸;如何根据体块调整相机;学习细节操作。

5、格式

由SketchUp犀牛等软件导出为可以导入max的格式如3ds.obj.fbx.等等
导入后再3dmax进行必要的调整:省面、重做、分材质等。

建筑模型的基本特征:

在初步设计即方案设计阶段的称工作模型,制作可简略些,以便加工和拆卸。材料可用油泥、硬纸板和塑料等。在完成初步设计后,可以制作较精致的模型──展示模型(见图),供审定设计方案之用。

展示模型不仅要求表现建筑物接近真实的比例、造型、色彩、质感和规划的环境,还可揭示重点建筑房间的内部空间、室内陈设和结构、构造等。展示模型一般用木板、胶合板、塑料板、有机玻璃和金属薄板等材料制成。模型的制作务求达到表现设计创作的立意和构思。

(2)怎样制作民族建筑ppt扩展阅读:网络-建筑模型

Ⅲ 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一、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

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

Ⅳ ppt秦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着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着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而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工艺水平极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兵马俑坑T2方二过洞出土,通高1.97米,位于战车后(车为木质,已朽)。在车迹右侧伴出有鼓的遗迹一处,可知是掌握金鼓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此俑身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1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气质威武。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兵马俑坑T20方十过洞出土,为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身体魁梧,五官粗犷,神态武勇。造型准确,比例合宜。尤其面部的塑造更为精彩,富有肖像性的特征。
将军俑(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9试掘方出土,位于长方形车阵的左后角,是此车阵的高级将领。通高1.9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下穿长裤,足穿翘尖履,头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长形脸,一把长须,神态雍容儒雅,好像手握雄兵百万,成败胸有成竹。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兵马俑坑T1方三过洞车后,是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通高1.91米。此俑没穿铠甲,上身穿交领右 衽双重长衣,腰际束带。下身穿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呈八字形垂于胸前。上身微向前倾,左手作拄剑状,右手持物不明。身体粗壮结实,大头宽面,容颜憨厚,性格纯朴,似出身于行伍的一位高级军吏。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3件武士俑的装束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身穿短裤,腿扎裹腿,头绾圆形发髻。有的穿短靴,有的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作提弓弩状。此类圆髻铠甲俑,一号兵马俑坑内目前共出土155件,其中有84件是跟随战车的隶属步兵俑,其余71件是独立步兵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步兵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俑的发髻部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尚有的习俗。交领右衽长衣属于汉服,而短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左面第一个武士俑身上有一刻文“尚”字,为陶工名,是此件陶俑的制作者。

铠甲武士俑(局部 三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三号俑坑南区的甬道内,是担任警卫任务的卫兵,秦国称为短兵。俑身穿铠甲,脑后绾六股宽辫形的扁髻。右臂前曲,右手作持长兵状,威然挺立,神态英武。身体的塑造手法比较简洁,无过多的虚饰。面部的雕刻细腻,风格明快。眉毛经过艺术夸张,塑得棱角分明,远看使面目的轮廓更加清晰。面部施粉红色,眼睛绘白睛黑珠,炯炯有神。此俑是三号俑坑中比较成功的佳作。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些武士俑都是一号兵马俑军阵的步兵俑,以其装束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图1、图4是介帻铠甲武士俑,图2、图3、图6是扁髻铠甲武士俑。介帻铠甲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双肩有披膊。下穿短裤,胫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履。头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软布帽(古名介帻)。左手作握剑状,有手作提弓弩状。图5的背甲上有两个陶环,环上原系结着箭箙,箙内有箭百支。介帻铠甲俑是重装步兵俑,一号兵马俑坑内已出土403件,其中独立步兵俑88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315件。介帻铠甲俑不戴头盔,作战英勇,是秦国步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扁髻铠甲俑的装束与介帻铠甲俑的主要区别,是在脑后绾六股宽辫形扁髻。有的扎裹腿,有的缚护腿;有的穿靴,有的穿履。有的握弓弩,有的持矛、戈等长兵。图6的手势比较特殊,左手半握拳,手腕扭转拳心向左下方,持物不明。一号俑坑内现已出土扁髻铠甲俑51件,其中独立步兵俑22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29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战袍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两件武士俑为轻装步兵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腰束革带;下穿短裤,腿扎行滕;足登履;头绾圆形髻。左手作按剑状,右手作提弓状。俑的附近伴出有成束的铜镞及铜弩机。图7的武士俑身材修长,长方面庞,五官粗犷,是关中秦人的典型形象。图8的武士俑,高颧骨,络腮大胡,似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兵形象。一号俑坑内现己出土战袍武士俑400件,多为军阵的前锋。
骑兵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T12试掘方内,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马背上雕有鞍鞯,头上戴有络头、衔、缰。骑兵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状。骑兵俑的铠甲比步兵和车兵的甲衣短,长度仅及腰际,双肩无护肩甲,这样便于骑马和操持弓弩。上衣为窄袖口,双襟交掩于胸前,长度及膝,这样抬腿上马比较方便。下身穿长裤,足登短靴,头戴圆形小帽,帽上有带扣结颔下。骑兵俑的服饰是秦人服饰与古之“胡服”交融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12试掘方出土。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剪鬃辫尾,两耳前耸,张口作嘶鸣状,马背上雕着两端略微隆起中部下凹的鞍垫。鞍的质地似为皮革,鞍面为红色,上面缀有八排粉红色的鞍钉。鞍下衬着绿色的鞯,鞍的两侧及前后两端缀有叶形及条带形的彩带作为装饰,鞍上有条类似皮质的扣带盘绕马腹,把鞍紧紧固着于马背上。鞍后有秋攀于马臀,以防鞍向前滑动。过去认为中国马鞍的出现始于汉。秦俑坑骑兵马的出土证明秦王朝时已有了低桥鞍,只是还没有马镫。马镫始于西晋时代,到隋唐时代带马镫的高桥鞍出现,骑兵马具的发展才进入成熟阶段。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鞍马头部 鞍马局部

牵马俑头像(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北半部T12试掘方。容颜端庄,一双大眼绘着白睛黑眼珠,灼灼有神。面部轮廓清晰,肌肉起伏的变化合乎解剖原理,是件优秀的艺术佳作,身上残存的彩色较多,朱红色的衣领和联甲带,面部施色两层,下层为红色,上层为粉红色
御手俑(局部 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七过洞的一乘战车旁。通高1.88米。身穿铠甲,双肩无披膊,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双臂向前半举,双手作控辔状。身微前倾,目光下视,神情专注地控驭着车马,是个忠于职守的御手。兵马俑坑出土的御手俑头上都戴冠,其地位高于一般士卒。

御手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T1试掘方战车后。通高1.89米。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头缩圆形发髻。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垂于胸前。甲衣比较特殊,双臂的护甲(古名披膊)长及手腕,手上并罩有护手甲,颈部亦围有护甲(古名盆领)。这种甲衣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所仅见。古代战车上的御手站在车上控驭车马,目标大容易受到敌人箭镞的伤害。御手一旦受伤则车易失控,造成军队混乱而致败,所以特别注重对御手的防护。

车右俑(二号俑坑出土)(图1)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一过洞出土。高1.82米。同出的还有御手俑和车左俑。三件俑在车上作横一字形排列,中间为御手,两侧的甲士古名之为车左和车右。此俑居于车的右侧,故名车右俑。身穿长衣,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绾圆形发髻。左足向左前方跨半步作丁步站立姿势,右臂前曲作持戈、矛等兵器状。左臂下垂,衣袖绾于肘部,曲掌掌心向下作按车状。头微向左侧转作凝神听令状。只要一声令下,即可腾跃登车,驰骋疆场。

车左俑(二号俑坑出土)(图2)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出土。高1.82米。位于战车的左侧,一手作按车状,一手作持长柄兵器状。古代战车上三名甲士的职责:御手负责驾驭车马,车左和车右分别负责与车两侧的敌人格斗,所谓“左攻于左”、“右攻于右”。古代的车战,是双方的战车相向冲击错毂交战,车左和车右的分工是与这种战法相适应的。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图2)

出土于一号俑坑一乘指挥车后,高1.93米。身穿内外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前胸甲的下摆呈尖角形,背甲的下摆平齐,长及腰际,双肩无披膊(肩甲)。头戴鹖冠,足穿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五官清秀,一把长须,显得足智多谋。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图3)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9方九过洞的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铜甬钟1件。钟是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俑高1.95米,身穿交领右衽内外两重长衣,腰束革带,腿缚护腿,头戴鹖冠,没穿铠甲,是轻装的将军俑。左手作拄剑状,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五过洞的一乘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鼓的遗迹。鼓为将领用以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鼓之则进,重鼓则击”,俑通高1.96米,身穿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无披膊。甲的周边彩绘的花纹已脱落。头发拢于脑后绾成扁髻,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捏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下巴有长须,面带笑容,显得性格开朗。衣角上有“宫臧”二字印文,为陶工名,是此俑的制作者。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中部一指挥车旁,通高1.97米。身穿彩色鱼鳞甲,甲上的花纹已脱落仅在泥土上留有残迹。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飘于胸前。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络腮胡,容颜开朗,性格豁达。
将军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偏坑东北角的T4试掘方内,通高1.95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二号俑坑的督兵方阵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组成。此将军俑位于弩兵方阵的左后角,当为弩兵的指挥官。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8060948.html?si=1

Ⅳ 不同民族的建筑都不同,这是因为什么原因

一、气候的影响导致民族建筑不同。北方冬天比较寒冷,夏天比较炎热,尤其是东北冬天大风大寒所以住在窑洞围住火炉才能暖和,所以很多人选择窑洞居住,这样可以保证冬暖夏凉,能够很好的应对气候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窑洞还节省材料。因为气候的影响北方人大多选择窑洞,但是南方人就不习惯住窑洞,在南方因为潮湿大都选择小楼房居住。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长时间的发展积累,让不同的民族都有了自己特色的建筑风格。这些都是根据气候因素、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而决定的。形形色色的建筑风格,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有趣,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建筑风格的原因。

Ⅵ 古代的房子怎样建造的

第一步、建造台基

古中国建筑特征之一为重视阶基,这种情况自周代至西汉尤其明显。高台之风与游猎骑射有很大关系。春秋时期,盛行游猎,诸侯多建园囿,其中最常见的建筑就是台。台多为方形,以土筑垒,上面有的建有亭榭之类,可以登临远眺。至战国时期,诸侯均“高台榭,美宫室”,崇尚殿基高巨之风。

Ⅶ 圆明园有什么民族建筑(请不要按课文背)

21圆明园的毁灭(2009-11-27 15:00:11) 标签:圆明园的毁灭 艺术馆 园林艺术 村野 瑰宝 教育 分类:教育一线 21圆明园的毁灭 鲁巧云 【教学目的】1. 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等词语的意思。2. 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圆明园的辉煌,领悟它的毁灭所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圆明园当时的辉煌,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教师:搜集部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和资料;制作ppt。 【教学过程及步骤】一、出示课题,引入新课。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指导读好“毁灭”一词。 出示圆明园毁灭后图片—— 同学们请看图片,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就是圆明园,毁灭后的圆明园!昔日的圆明园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又是怎样的呢?圆明园中有些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圆明园。二、学习2-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看看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圆明园中有些什么?用笔把找到的相关语句画出来。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1.学习第2自然段。 抓“三园”,理解“众星拱月”,体会圆明园园林多,布局美。(板画布局)补充说明,体会圆明园之大。(圆明园园林众多,据记载,圆明园共占地5200亩,相当于600多个足球场,想象一下600多个足球场连在一起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呀,可见圆明园之大。)点读,齐读。圆明园这么大,园中有些什么呢?2. 学习第3自然段。(1)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出示图片——殿堂和亭台楼阁有什么不同?理解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体会殿堂的华丽壮观,亭台楼阁的小巧精致。“买卖街” 和山乡村野感觉又有什么不一样?想象“买卖街”的热闹繁华,山乡村野的宁静淡泊。感情朗读。(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标点,、;的读法。)(3)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欣赏图片——欣赏了圆明园内的这些景观,有什么感觉,或者你想说什么?(4)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中,各种风格的建筑都有,什么样的美景都有。所以(师范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你还想离开吗?不想离开,流连忘返。让我们再一次漫步园内,再一次流连其间吧。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这就是美不胜收、如梦如幻、无与伦比,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这就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万园之园”。作者在课文最后一段高度评价了圆明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 精华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读这一段,再一次欣赏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过渡:圆明园的园林艺术、建筑艺术让我们叹为观止。不仅于此,圆明园中还有最珍贵的东西。3.学习第4自然段。抓“上自……下至……”,“历代”体会圆明园中收藏了各个朝代的宝物。抓“各种奇珍异宝”,体会宝物之多。出示补充材料——园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各种艺术精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圆明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等许多珍贵图书文物。所以,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 艺术馆)你觉得她还是什么馆?这样的博物馆、艺术馆价值怎样?价值连城——无价之宝。在一百多年前,我们国家就有这样的无价之宝,你觉得怎么样?(自豪)带着你的自豪,大声地读读这段话,告诉大家,她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她的确是我们心目中的无价之宝。过渡语:然而,我们再也见不到当年的圆明园了,因为,它已惨遭毁灭。三、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圆明园毁灭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毁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毁灭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毁灭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毁灭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见证……所以作者写道: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可估量:无法计算,无法估计。齐读。 四、回顾圆明园的毁灭,激发情感。播放视频——火烧圆明园师生共同回顾圆明园的毁灭: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圆明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漫步园内,再也不能有漫游天南海北的感觉了,再也欣赏不到中外风景名胜了,再也没有置身幻想的境界了……圆明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毁灭”这部分,画出文中描写圆明园惨遭毁坏的词语,仔细体会体会。(适当进行换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的损失! 博物馆 艺术馆 瑰宝 精华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