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院感频频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扩展阅读
脑右后侧痛是什么原因 2025-04-29 10:11:38
手工uv胶怎样快速晾干 2025-04-29 10:11:38
手机怎样弄微博 2025-04-29 09:55:35

院感频频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4-12 07:44:40

⑴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表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过问医院感染管理工巧昌作。

2、医院感染监控不足

缺乏通用的医院感染监控标准。现有的监控标准仅适用终末,不适用医院感染形成过程和环节。全院统一笼统的标准不能体现各部门、各专业的特殊性和个性特点,监控时标准不能对号人座,对科室工作无指导性、方向性、针对性差,每次孝拿扒检查雷同问题突出,医院感染问题无改进,效果不明显。

3、医院感染管理人才缺乏

基层医疗机构的大部分感染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其中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难以满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需要,有许多医院的感染管理人员是由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转行而来,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专业培训,而且由于多种原因专业队伍很不稳定。

院感整改措施:

1、强化医院感染意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领导应从根本上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的基础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

2、完善监控网络,提高控制力度,使医院感染控制得以加强和规范化

建立监控网络。各科室除主任、护士长外设监控医生、护士各一名,明确职责,督促检查消毒灭菌等各项制度的执行及医院感染病敏雀例的监测。制定了各级工作职责和相应计划,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采用自我检测、逐级检测、反馈检测三级质量检测方法。

⑵ 院感检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院感检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方面:个人大局意识不强,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同志交流较少,工作效率较低;看齐意识不强,对自己要求低,只是关注自己个人工作,不积极主动向先进同事学习其身上所具备的精神。

2、工作作风方面:工作标杆不高,只满足于过得去,缺乏精益求精的决心,工作只是流于表面,只是被动的去接受上级的任务,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标准较低,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处理问题患得患失,瞻前顾后。

3、履职尽责方面:只是按部就班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在履职尽责方面只是循规蹈矩,安于表面,同时不能向上级积极反映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自我要求:只是安于现状,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个人要求较低,创新意识不够强烈。

二、原因分析

1、自觉主动性较差。从思想上就没有对党的“四个意识”方面的学习重视起来,降低个人要求标准,安于现状,疏于同事之间的交流。

2、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工作标杆不高,只满足于过得去,缺乏精益求精的决心,工作缺乏热忱,缺乏工作主动性。

3、不能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思维局限。

4、未能树立担当责任、攻坚克难的决心。

三、整改措施

1、认真学习“四个意识”方面的知识,认真做好笔记,举一反三,认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容,同时将其内涵与自己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自己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积极向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同事看齐。

2、提高自己的原则性,提高自己对工作的要求,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深入钻研,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发现更加合理的工作方式方法。

3、提高工作主动性,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之上,努力进取,从思想认识上摒弃各种不良之风的侵蚀认真努力工作,切实担负起自己的工作职责,树立攻坚克难的决心。

4、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严格以优秀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工作主动性,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工作,扎扎实实提升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工作业务水平。

5、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新是生命力永葆旺盛的血液。在把握好大原则的前提下,工作中要做到有新举措、有新动作,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不断总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⑶ 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Infection in the hospital breaks out):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及医务人员中,短时间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发现弯缺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皮闹清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院感频频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所在燃前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⑷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案例如下:

一、存在问题:

1、手卫生方面: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少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缺乏。

2、安全注射方面:安全注射依从性不达标,部分工作人员安全注射的知晓率偏低,部分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掌握较差。

3、医疗废物方面: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混淆放置。

4、环境清洁方面:治疗室毕谨操作扰桐台有飞溅的药液和玻璃碎渣。

5、无菌物品方面:部分包布用的时间过长,出现破损严重。

二、原因分析:

1、未按时参加手卫生培训,新进人员掌握不熟练。

2、安全注射知缓数坦识欠缺。

3、科室人员对环境清洁管理制度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

4、配置药液时未及时清理台面,自我保护意识差。

5、节约成本,有破损时未及时更换。

三、整改措施:

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健全完善制度约束人。

2、经常性到病案室查看病历,检查督促医院感染病例的填报工作符合上级要求,做好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补登工作。

3、制定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陆记制度、无菌操作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等。

4、抓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新毕业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及考核,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知识考核。

5、开展室内室外卫生大清扫,整顿死角。

院感培训的内容

1、专职人员参加全国及省市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2、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及医技药剂人员本年度重点配合二级医院评审,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依从性较低的特点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疗废弃物分类放置,重点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的培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学时。

3、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其理解的进展。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要点和相关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

4、后勤保洁人员重点进行消毒液配制方法,保洁用具分区使用、分类放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中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方法;个人防护方法等的培训。

⑸ 院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有哪些

一、环境布局不合理

实验室环境脏乱差;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划分不明确,可能导致检验科人员、院内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对策: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设计布局,配备实验仪器。检验科工作场所应按照需要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其中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检验。工作流程应设计合理,避免人流、物流、标本流的反复交叉流动。

二、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检验科工作人员长期与患者标本接触,淡化感染风险意识,导致自身防护意识较差:如工作时不佩戴工作帽、口罩,接触标本时不带手套,用污染的手频繁接触工作台面及物品,或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等。

对策:加强对检验科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强化自身防护意识,要求工作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接触标本时必须带手套;严禁戴手套接触生活用品和办公仪器及设备。如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处置暴露部位,上报控感办。

三、手卫生依从性差

检验科抽血人员,包括门诊及床旁采血人员普遍手卫生意识较差,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未按照WHO“手卫生时机”中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很容易成为病原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者,从一个患者带给另一个患者,从一个病区带到另一个病区,导致全员耐药菌的传播和流行。

对策: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强化手卫生意识,提供方便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在采血人员工作区配备伸手可及的手卫生用品,当然也包括临床采血人员采血箱中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方便他们的使用。院感管理人员应负责培训教育和监督落实。

四、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

检验科领导对医院感染防控重视不够,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认识不到位,给院感控制带来极大的隐患。如实验室仪器、环境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在环境及物品的消毒处理方面不严格。如检验报告单的污染问题。

对策:严格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工作台面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空气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窗通风、紫外线、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检验报告单的消毒。检验报告单应进行有效消毒后再进行发放。

五、医疗废物及检验废弃物不按规范处理

医疗废物未做到分类处理,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混放,并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同等处理,工作人员极易受针刺伤;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毒种保存液没有就地消毒灭菌,直接污染环境,导致不同人群的感染。

对策: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必须就地消毒灭菌;液体废弃物必须严格消毒后排放;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装入利器盒、感染性废物装入医疗废物收集黄袋,废物达包装物的3/4满时封闭入口、统一回收、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