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溶血症是什么原因
溶血症,一般是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溶血症的介绍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
溶血症的原因
溶血性贫血并非常见现象,少部分人会因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发病。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原因,一种是外在原因。内在原因多指红细胞膜缺陷、酶缺陷及珠蛋白异常,外在原因与免疫性因素、绝凳非免疫性因素有关。溶血发生的场所若发生异常,也会引起溶血性贫血。究竟何为溶血发生场所异常呢?溶血发生场所异常指溶血发生在血管内或者血管外,比如肝脾。红细胞被枯世破坏后会出现血红蛋白白血症,多不出现血红蛋白尿。
溶血症会影响什么检查结果 ?
生化项目
(1)结果偏高的项目
溶血对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最大,可使测定值升高达100-180;其次是肌酸激酶(CK),高达 约69倍;;再次,是血清磷(P)和钾(K),前者为50倍,后者为20-30倍。还有谷草转氨酶(AST),10-30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5倍;谷丙转氨酶(ALT),7倍。其他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尚不明确的有钠(Na),镁(Mg),铁(Fe),氯化物(CL),总蛋白(T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低密度脂蛋白(LDH)等。
(2)结果偏低的项目
溶血导致某些项目的测定结果偏高外,还可导致有的项目值偏低。如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3)影响不大的项目
多种文献报道显示,白蛋白(Alb)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受溶血的影响不大。
凝血项目
溶血标本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要比不溶血的标本测定值分别升高约7.22%和26.26%;血浆纤维蛋白原(Fg) 则降低约9.88%。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促凝血检测并败旅 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约8.48%,但也有人认为溶血对此项目影响不大。
免疫项目
在免疫项目检测中,溶血对化学发光法或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所检测的项目的影响报道较多。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最大,可使结果升高达到20倍。其次,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T3(FT3)、游离T4(FT4)、心肌肌钙蛋白I(cTn)、肌红蛋白(MYO)也有一定影响。再者,有研究显示,溶血本身对胰岛素水平影响不大,但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胰岛素降解酶,溶血后该酶释放,随着溶血时间的延长,胰岛素不断降解,从而导致浓度降低。对于ELISA 方法 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HIV抗体检测实验中,溶血可造成约3.75%的标本出现假阳性。
溶血对有些项目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例如血钙(Ca)、尿素氮(BUN)、肌酐(CR)、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这可能与检测方法不容有关,也可能与试验标本的溶血程度有关。
总之,作为检验人,我们要明确受溶血影响的检验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注意观察标本质量,以避免给临床提供不可靠的的实验室数据。同时,溶血对部分项目的影响尚不明确,我们不妨继续研究,提供数据以供同仁参考。
溶血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⑴西药。①血浆或白蛋白。②肾上腺皮质激素。③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要及早用药。两药同用可提高疗效。④葡萄糖及碱性溶液。
⑵中药。
中药可以退黄,体外试验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常用的方剂有:①三黄汤 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②茵陈蒿汤 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③消黄利胆冲剂 茵陈9g,栀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以上三方可选其中之一,每日服1剂,分次在喂奶前服。
2.光疗。
3.换血输血。
⑴换血目的:换出血中已致敏红细胞及抗体,阻止进一步溶血;减少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预防发生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⑵换血指征:①产前已经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出生时有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及心力衰竭,脐血血红蛋白 < 120g/L。②脐血胆红素 > 59.84~68.4μmol/L (3.5~4mg/dl),或生后6小时达102.6μmol/L(6mg/dl),12小时达205.2μmol/L (13mg/dl);③生后胆红素已达307.8~342μmol/L(18~20mg/dl)、早产儿胆红素达273.6μmol/L(16mg/dl)者;④已有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者。
⑶血清选择:ABO溶血症用 A B型 血浆,加 O型 红细胞混合后的血。Rh溶血症应有ABO同型(或O型),Rh阴性的肝素化血。血源应为3天内的新鲜血。
溶血原因相关 文章 :
1.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2. 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
3.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4. 血液病的原因
5.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❷ 发生溶血反应可能的原因是
发生溶血反应最常见的原因为误输ABO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所导致。少数可能由于血液在输入前处理不当,比如说血液保存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血液受剧烈震动或者误加入低渗液体,致使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导致。
❸ 溶血反应出现的原因
问题一:溶血反应是什么? 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
一、过敏性反应和荨麻疹
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型为过敏性反应;重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这些反应属于血浆蛋白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野态反应。
1、原因:
(1)IgA抗体:有些受血者缺乏IgA,当输血或其他 *** 后产生抗IgA抗体(可不一定有输血或妊娠史),当输入相应IgA时便发生IgA的抗原抗体反应。
(2)过敏体质:对普通变应原(如花粉、尘埃等)敏感的人,易发生中度至严重荨麻疹,这可能由于IgE抗特应性变应原所致。
(3)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如青霉素)通过输血传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发生过敏反应。
(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种患者当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2、症状和体征
(1)轻度: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
(2)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有氏贺的患者易伴有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二、发热反应
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状者。
1、原因
(1)热原:热原是由细菌和不洁物产生的,如蛋白质、死细菌及细菌产物。
(2)免疫反应: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输入血细胞(也可是全血)时可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
2、症状和体征
常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摄氏度。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5-120分钟内发生,当患者白细胞凝集素效价高时,可在开始输血5分钟就出现面潮红、热感,输血后1小时出现高热。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和头痛,反应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后完全消退。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之分。
1、原因
(1)免疫性溶血反应:一、ABO血型不合:抗体为IgM抗体,为天然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内溶血。歼脊派二、Rh血型不合:抗体为IgG抗体,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发生的溶血有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四、献血者间血型不合:见于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入多个献血员的血。
(2)非免疫性溶血反应:此类反应较少见,包括低渗液体输注;冰冻、过热或机械操作作破坏红细胞;某些药物的混入;献血或受血者红细胞有缺损(如某些红细胞缺陷性疾病)
2、症状和体征
(1)这类反应多半在输血过程初期,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
(2)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一步引起DIC。
(3)迟发性溶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
问题二:溶血反应的输血时的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其常见原因为误输AB0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所致,少数可能由于血液在输入前处理不当如血液保存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剧烈震动或误加入低渗液体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所致。典型临床表现为输入异型血l0~20ml后病人即感头痛、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迫、脉搏细速,甚至休克;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及异常出血。若未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休克,则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麻醉中的手术病人由于无主诉症状,其最早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野渗血和血红蛋白尿。症状轻者早期有时不易与发热反应相区别,典型者根据输血后迅速发生的上述表现多可即刻确诊。当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并抽静脉血以观察血浆色泽。溶血者血浆呈粉红色。同时作离心涂片检查,溶血时血清内含血红蛋白。观察病人每小时尿量及尿色,溶血时尿呈褐色或深褐色,作尿血红蛋白测定可发现尿内血红蛋白。收集供血者血袋内血和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样本,重新作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及作细菌涂片和培养以查明溶血的原因。
问题三:关于溶血反应护理措施和死亡常见原因。 10分 病情分析:
您好,可能是由于二胎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因为ABO溶血症大多发生在第一胎,Rh溶血症多发生在第二胎以后。
指导意见:
在下次妊娠之前可注射药物抵抗体内的游离抗体,避免溶血症的发生。也可以在随时检查干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病情分析:
您好,确诊是因为新生儿溶血吗?您之前流产史因为什么原因?
指导意见:
一般来说溶血有两种情况,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非O型,或者母亲是RH阴性,您的情况不符合这两点。
❹ 抽出来的血液发现有溶血现象是什么原因
分析如下:
1、甲亢和糖尿病是不会发生溶血的。抽出来的血液发现有溶血现象,世散最可能的原因是外在因素,如带着针头把血液直接打进试管、注射器或试管中有水、抽血穿刺困难、压脉带束臂时间过长、剧烈震荡、离心转速过高时间过长等原因均可导致坦返缓溶血。
2、另外的可能是患者有某些溶血性疾病:如溶贫、自身免疫性溶贫、蚕豆病、阵发性让模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等;但患者往往有皮肤与巩膜发黄、血红蛋白尿、贫血、肝脾肿大、神经症状、发热等明显临床症状,所以如果没有明确可查的原因情况下,一般考虑上述的第一类原因。
❺ 简述溶血的原因。
溶血的原因有红细胞扒笑漏春烂膜的异常、红细胞酶和能量代谢异常、血红蛋白异常、物理和机械因素、某些化学毒物或生物毒素对红细胞的直接损害、单核-巨噬细胞系升侍统功能亢进。
❻ 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
采血时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
采血技术欠佳;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采血过程中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紧,从而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如止血带系在伤口、结痂、伤痕处均可造成标本溶血。
穿刺抽血困难 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弹性差,静脉充盈不良,静脉塌陷,管腔变小,使血液流入负压管内缓慢,采血时间延长,造成溶血。
较大,血液流入管底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采血过程中,由于负压不够、漏气或抗凝剂剂量不足,使抽回血缓慢,血液间断地被吸入负压管内并混有气泡,造成溶血。吸入血量不足,管内仍存有真空而导致溶血。
采血管使用不当 抗凝管、早樱指血沉管抽入血液后放置过久,没颂伍有马上均匀摇动造成溶血。如1人操作给患者同时抽数管血时,若先抽抗凝管,然后依次抽血清管,待抽血完毕后再来摇动抗凝管,此时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已凝固,用力的摇动抗凝管可人为造成血球破裂,发生溶血。在标本混匀的过程中由于动作过于猛烈,血细胞破坏而导致溶血;采血针头口径过小,易引起溶血。
采血时引起标本溶血的预防
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 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避免用负压过大、吸力过猛的特制真空采血管,以减少溶血机会。在采集血标本时,双向采血针尾部插入采血管后稍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针面贴近采血管的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采血技巧 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血时止血带不要结扎时间过长,操作时见负压管内有回血可放松止血带,同时有节奏地推压抽血部位的上方,使静脉暂时充盈,增加血流量,充分发挥负压作用,使血流加快,增加抽血速度,防止溶血。穿刺时发现泡沫可稍微变换针头的角度位置,使泡沫消失,如确实抽不出标准的血标本,可将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使其干燥。
局部热敷 热敷穿刺部位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充盈,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采血顺序 建议采血顺序:先抽促凝的管,再抽带有其他特殊抗凝剂的管。如1人操作时最好先抽血清管,最后抽血沉、凝血项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以便摇动。如2人操作,可先抽抗凝管,其中1人将抗凝剂均匀摇动。在摇动抗凝剂时应避免上下暴力振动引起溶血。最好的 方法 是:将抗凝管放在2个手掌中来回滚动,可有效地防止溶血。拔针的最好时机是: 最后一管血应在采血量还差0.3~0.5 ml时松止血带拔针,待软管内的血液全部流入试管后拔除管塞穿刺针,用干棉球压迫穿刺点5 min左右。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不要放置时间过久,也不要放在冰箱内保存。
抽血注意事项 采血时选择与患者年龄、体质相适宜和配套的采血针及采血管,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 min。嘱咐患者抽血前不要食用牛奶、油腻食物等,抽血前禁食12 h。
通过 总结 溶血原因,及时采取预防 措施 ,溶血率从2%下降到0.2%,保障了检验结陆配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和抢救。
标本溶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1 溶血原因
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很多,通过调查我们对标本溶血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采血时进针不准确 有些患者穿刺困难,护士在采血时针头不能一次性顺利刺入血管,而在血管内反复进出,容易引起红细胞及血管的损伤[1],造成局部血肿或标本溶血。
1.2 止血带不正确使用 有些患者静脉血管不明显,护士在操作时止血带扎的过紧,时间过长,可以干扰血流的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2],导致标本溶血。
1.3 用力拍打穿刺部位 当患者静脉血管不明显或充盈度差时,护士往往用力拍打静脉或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并运动上臂,这样会造成组织淤血缺氧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3]。
1.4 皮肤消毒剂未干 皮肤消毒是采集静脉血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当皮肤消毒剂未干时即进针采血,针尖上的消毒剂与血液接触[4],可致标本溶血。
1.5 未使用配套的针 抽血针头过细,当血液通过过细的针头时易发生机械性破坏而造成标本溶血。
1.6 拉动注射器针栓用力过大,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过快可以导致溶血,或者是注射器针芯反复来回抽动导致红细胞破碎而引起溶血。
1.7 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并将泡沫一并注入 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造成血液冲撞,血球破坏,而发生机械性溶血。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5],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1.8 采血管使用顺序不正确 先注入抗凝管后注入促凝管,因为没有及时摇动抗凝管,血中纤维蛋白已凝固[6],这时再用力摇动抗凝管容易造成红细胞破裂而导致标本溶血。
1.9 过度用力摇晃标本 过度用力摇晃标本致使红细胞发生机械性破坏而导致标本溶血。
1.10 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标本采集工作大部分是由夜班护士完成,造成血标本送检不及时,放置时间过长,部分血液患者的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后,大量红细胞破坏,会出现溶血。
1.11 运送过程震动过度 运送过程震动过度也会造成标本溶血。
2 预防措施
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2.1 采血前应认真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对于静脉充盈不好的患者,采血前可先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提高穿刺率。采血时尽量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避免选择手背和足部浅静脉等不易穿刺的血管,以免造成穿刺失败。
2.2 护士在消毒皮肤后待静脉穿刺处的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2.3 采血时勿用力拍打采血部位,血管明显者可不握拳头。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可以在穿刺成功后即把止血带松开,不要等采血完毕才松开止血带。
2.4 采血时采用配套针头,不用过细的针头。
2.5 抽吸不要过快、过猛 抽血后先拔去针头,将血沿试管壁缓缓注入,勿将泡沫一并注入。如确实抽不出标准的血标本,可将带有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待其干燥后再送检。
2.6 采血后严格按照试管顺序注入血标本 先注入血清管,再注入血沉、凝血项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以便于及时摇动。摇动血标本时应避免上下过度用力摇晃,可将抗凝管放在两个手掌中来回滚动,可有效防止溶血。
2.7 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不应放置时间过长。送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
❼ 溶血现象的原因
一.血管外溶血:异常红细胞能被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识别并将其破坏。
1.红细胞表面化学性质改变如自身免疫性溶血的红细胞表面有抗体IgG,巨噬细胞能够识别并将这种细胞吞噬。2.球形红细胞因其面积与体积的比例显着缩小,导致变形性能减低,当其通过脾窦微循环时,就不易或不能通过直径比它小很多的脾窦微循环,而被阻留在脾脏内,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
3.UHb病、G6PD缺乏症,在氧化剂作用下,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发发生沉淀,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使红细胞变得僵硬,变形能力很差,结果被阻留在脾脏而被巨噬细胞破坏。
同样,肝脏也可清除改变显着的异常红细胞。大量血管外溶血时,肝脏不能及时将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使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出现黄疸。
二、血管内溶血:某些化学物质如药物、细菌毒素、蛇毒、植物溶血素等,或输血反应,或某些疾病等原因,使红细胞某结构发生改变,致使其在血管内发生溶血反应。
❽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溶血一般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下面就由我告诉大家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吧!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1、抽血困难: ① 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② 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2、操作不当: ① 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②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③ 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④ 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 ⑤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 ⑥ 采血部位用碘伏消毒时,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标本容易发生溶血[2]。
3、抽血器具不合格: ①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可以造成溶血。 ② 使用玻璃试管时由于试管不干燥或不清洁可造成溶血。
4、存放不当: ① 血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放置时间过长,可造成溶血。 ② 冬天血标本采集后放置在窗口处,因温度太低而冻结。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对策1、 因末梢循环差而导致抽血困难时,扎止血带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 可将肢体下垂片刻,扎上止血带后再握拳,仍抽血不畅,可松开止血带片刻再扎上止血带。必要时,更换缺缓穿刺部位,可用热敷的 方法 ,对要穿刺的部位热敷片刻,再行抽血。
2、 如确实无法抽取合格标本时,应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
3、 采血标本时,应选用专用一次性答乎采血针头及含负压的一次性密闭塑料试管,真空采血可 缩短采血时间,避免血流不畅。
4、 对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取的血标本,应检查注射器是否漏气,针头与针栓是否衔接。抽 血时应徐徐转动抽动针栓,向试管中注血时要沿着试管壁徐徐注入。
5、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抽取血标本,避免在输液处针头抽取血标本。
6、 严格把好采血器具质量关,避免使用不合格试管。
7、 妥善放置采集的血标本,避免标本受冻或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污染而溶血。严禁全血冷 冻保存,以免造成溶血。
8、 抽取的血标本要由专门人员及时送检,避免家属送检血标本,以免血标本剧烈震荡而溶 血。
9、 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采血环境,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告知患者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
治疗溶血病的方法一、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就要做好各项工作
a.分娩时,就要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
b.胎儿娩出立即断脐,减少抗体进入宝宝体内。
c.保留脐带,以备严重溶血病患儿换血用。
二、对小宝宝的治疗
ABO溶血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临床症状轻重差别很大,轻者常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相似,严重者可有明显的症状。新生儿出生后要严密观察黄疸出现时间,一般第2~3天,严重者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并要注意黄疸加深速度,清扮悉如胆红素浓度过高,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以后影响智力,所以ABO溶血病要及早治疗。
a.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从肠道、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副作用:光照疗法时有的宝宝可出现一过性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的副作用,这些症状不需要处理,停光照后可自愈。
b.药物治疗
黄疸较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光照疗法,同时加用药物治疗。可用抑制抗原反应的药物以减少继续溶血,活跃肝细胞酶系统,可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或阻止胆红素在肠道的再吸收及中药利胆退黄。
C.补充铁剂或输血
绝大多数ABO溶血病的宝宝不需要换血,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新生儿ABO溶血病常同时伴有贫血,其程度与溶血程度一致。轻度溶血者常贫血较轻,严重溶血病患儿可有较重的贫血,可根据贫血程度给予补充铁剂或输血等相应的治疗。
减少溶血病发生的方法⒈有可能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在孕前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预防怀孕后宝宝患ABO溶血病。
⒉孕后定期查抗体效价,第一次孕16周开始查抗体,第二次孕28~30周,以后2~4周查一次,自抗体效价增高时开始予孕妇口服中药,每日一剂至分娩。
⒊孕期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24、30、33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
❾ 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1)引起溶血反应的原因:①输入异型血。②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岩滑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影响pH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③Rh因子不合。
(2)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②安慰患者。③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此敏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防止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记录。⑥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森枣枝。
❿ 新生儿溶血病怎样形成的
新生儿溶血病怎样形成的?
新生儿溶血病怎样形成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血型有合适不合适之说,适合血型的人才能配对,不适合血型就会引起对抗,同样母亲和宝宝也是,要是血型对抗就很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症,下面跟我一起来看下新生儿溶血病怎样形成的?
新生儿溶血病怎样形成的?1
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 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尤其是母亲血型为 O型、父亲是AB型的时候,因为这样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发生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亲和孩子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 一种溶血性疾病,最常见的有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较少见,偶尔也可见到其它血型不合。
一项统计显示,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的几率会出现母婴血型不合,即这些母亲分娩出的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新生儿溶血病。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只有不到一成的父母会到医院做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使孩子远离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夫妻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儿溶血病也很常见,浙江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每月基本上都会收治20-30名溶 血宝宝。虽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约占母婴血型不合的10%,但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然而,在浙江省血液中心的检测部门每个星期只有五六对夫妇 前来做产前血型检查,相比庞大的生育群体,这个数字少得可怜。
那么母亲和孩子的血是怎么碰到一起,是不是所有母子血型不合都会引起溶血呢?母亲怀孕后,母 亲和孩子的血在胎血中有一层膜隔开,可以交换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氧气。但血液不直接流通,只有在某些原因下如外伤、炎症等,胎儿的血球可流入母体,而胎 儿得自父亲的血型如果恰恰与母亲不合,那么,只要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其红细胞上的抗原就能刺激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吵带液 循环,与孩子红细胞上的抗原起作用,即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溶解,发生贫血。同时产生大量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
溶血宝宝易得贫血和黄疸
据了解,溶血病的症状有轻有重。在正常的情况下,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天开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黄疸,妈妈会发现孩子的头面部或者胸腹部会出现柠檬黄一样的颜 色;到了4-6天的时候黄疸更加厉害,出现一个小高峰;大约出生后10天左右黄色就逐渐消退,恢复正常,因为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抗体每天在消耗,所以症状 会逐渐好转。如果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疸,进展迅速,甚至发展到全身,颜色由浅黄变成金黄色、橘黄,这个时候就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当溶血比较严重时,孩子会出现贫血,甚至“核黄咐枝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名为胆红素的物质进入了大脑后,引起手足残疾、视力障 碍、耳聋、牙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这是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溶血时除了黄疸外,还会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如不及时处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 育。
新生儿溶血病突出的表现是:1、黄疸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而且迅速加深。2、黄疸程度重,由面、颈部、巩膜发展至躯干、四肢及手足心。3、皮肤由浅黄色 逐渐发展至金黄色,伴有贫血时可呈苍黄色,有进出现水肿。4、化验检查显示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表现: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血色素低,网织红细胞增高;以及 母子血型不合。5、确诊还需要对母亲和孩子的血液进行一些特殊的化验,如母子交叉免疫试验(库姆试验)。
不过年轻的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一般 情况下ABO血型溶血症状很轻,孩子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和药物治疗,孩子病情都可以缓解,即使是严重的Rh溶血病,若及时进 行换血,绝大多数宝宝也都能转危为安。另外,并不是宝宝患黄疸就说明有溶血病。浙医妇院吴明远主任说,一般新生宝宝中有80%左右可能发生黄疸,而其中只 有小部分是因为溶血引起的。同样,溶血宝宝也不一定就会有上述症状,有些孩子直到长大成人后才发现自己与爸妈的血型是不相同的。
母亲O型、父亲AB型婴儿最易发病
据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衡碰敏不合,尤其是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是AB型的时候,因为这样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发生溶血病。
专家介绍介绍,虽然胎儿在母亲体内依靠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相互来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婴儿红细胞会渗入母体循环,由此导致了抗体产生,母亲的血液也会有少部分血液进入胎儿体内。母亲一般不会受到溶血的影响,而这两种不同的血液在孩子身体 里则可能“打架”,从而引起溶血病。当然,也不是所有母婴血型不合的孩子体内都会出现“打架”现象,因为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婴儿体内的来自母亲的带有抗体的血液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代谢耗尽,孩子很快会恢复正常。
所以,O型血的准妈妈照样能够怀孕生孩子。不过,一些较为严重的溶血病可能会导致流产或者死胎,如果有些年轻夫妇遇到莫名其妙的反复流产或死胎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有溶血的原因在里头。
另外一种溶血病发生在母婴Rh血型不合,汉族人群中发生该病的几率比较小。
把好产前和产后两道关
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准妈妈是O型血,且有过流产史或者输血史的话,就要当心新生宝宝有无贫血以及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不要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贫血混淆,以免耽误治疗。
专家介绍说,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准妈妈在怀孕前就要做一个“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来查一查血液里抗体的情况。要是抗体的“活性”不高,准爸 妈可以安心生孩子,要是抗体的“活性”很高,则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治疗来降低,现在杭州不少医院都有相应的中药治疗。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亲抗体的“杀 伤力”。
如果已经怀上宝宝,准妈妈们要记得从16周左右开始,定期检测血液中抗体的情况,一般在四周左右一次,密切注意宝宝有否发生溶血可 能。如有异常可以在孕期治疗,效果也不错。Rh血型不同的准爸妈,第一次怀孕时基本上没事,但如果有过流产或生过孩子等现象,一定要查准妈妈体内Rh抗 体。若抗体阳性的“活性”很强,就不应该怀孕,否则发生死胎、新生儿严重溶血的危险性就比较大了。
在医疗实践中观察到,并非所有的母子血型不合的孩子都发 生溶血病,发病者只占其中少数而且病情程度也可大不相同,轻者临床表现近似生理性黄疸;重者病情凶险,如延误诊治可危及生命。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目前 还不是特别清楚。一般来讲,Rh溶血比ABO溶血症状出现早而且重,Rh溶血一般发生在第二胎,ABO溶血可发生在第一胎。新生儿溶血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 关,因此再次怀孕的胎儿发病机会更多、症状也更重。
新生儿溶血病怎样形成的?2
新生儿溶血有什么危害
1、新生儿溶血的危害
重症常发生胆红素脑病,可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死亡,存活者在数月后出现后遗症。严重溶血性贫血也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新生儿溶血症的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胆汁黏稠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和呼吸循环衰竭等。
2、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体征
胎儿水肿: 严重者表现为胎儿水肿,主要发生在Rh溶血病,在胎儿期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患儿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肝脾肿大。胎盘也明显水肿,胎盘重量与新生儿体重之比可达1∶(3~4),严重者可发生死胎。胎儿水肿的原因与严重贫血所致的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和继发于组织缺氧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
黄疸: 溶血病患儿黄疸出现早,一般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很快发展,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也有少数患儿在病程恢复期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出现胆汁黏稠综合征。部分ABO溶血病黄疸较轻,与生理性黄疸相似。
3、新生儿溶血症的检查
血型: 孕期由羊水测定胎儿ABO血型,若证实母胎同型者就可免患病之忧,但Rh血型无血型物质需取到胎儿血才能定型。新生儿O型者可排除ABO溶血病,而不能排除其它血型系统的溶血病。
特异性抗体检查:包括母、婴、父血型、抗体效价、抗人球蛋白试验(产前做间接法、生后做直接法)、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这是诊断该病的主依据。抗人球蛋白间接试验是用已知抗原的红细胞去检查受检者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是检测婴儿红细胞是否被不完全抗体致敏。释放试验若阳性,诊断即可成立,因致敏红细胞通过加热将抗体释放出来,而释放液中抗体的特异性可用标准红细胞来确定。游离试验是在新生儿血清中检测是否存在能与红细胞结合的尚未致敏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结果阳性表明可能受害。
新生儿溶血症的护理措施
做好消毒措施: 由于患有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们,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要远远低于正常儿童的水平。那么宝宝如果是在医院的话,那么就不用太过担心,毕竟医院的消毒措施做得会更加专业一点。而家长们就不要去打扰到宝宝了,如果一旦将细菌传给宝宝,那么很可能会给宝宝带来生命的威胁。
预防黄疸出现: 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症的典型特征,家长们要听从医生的安排,给宝宝进行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的补充。还可以通过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来进行治疗。同时还不要忘了,给宝宝纠正酸中毒,这样可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几率。
科学合理喂养: 宝宝在出现黄疸的期间,通常都会表现为吃奶无力,这时候家长们应当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宝宝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奶量。这样就能够减轻该病对宝宝产生的危害了。
新生儿溶血患儿的饮食禁忌
金针菜: 金针菜含铁数量最大,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C、蛋白质、脂肪及秋水仙醉碱等营养素。
萝卜干: 含丰富的维生素B、铁质。
面筋: 含较丰富铁质。
黑豆: 可生血。吃法随各人喜好。
发菜: 含较高的铁质。可用发菜煮汤做菜。
胡萝卜: 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胡萝卜素。可用胡萝卜煮汤。
龙眼肉: 含丰富的铁质、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补血的同时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症。可制成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