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婴幼儿为什么会发生肛周脓肿
关于婴幼儿易发生肛周脓肿的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与尿布等擦伤肛周皮肤有关。我国着名小儿肛肠外科专家张金哲教授认为,婴幼儿的皮肤娇嫩,又易于腹泻和便秘 ,如肛周皮肤被尿布或硬便擦伤,或腹泻时细菌进人肛窦,就容易导致肛周感染 ,发生肛周脓肿 。通过指导新生儿母亲换用软的尿布,不用硬的纸擦便后,婴幼儿肛周脓肿的发生率大为减少。另外,婴幼儿肛周脓肿多在两侧,不与肛门相通,而成人肛周脓肿多与后侧,与肛门相通。 另一种观点认为与性激素,特别是雄性激素有关。日本一位叫高月晋的小儿泌尿科兼皮肤科医生发现,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由身体健壮的母亲所生的男婴更容易发生肛周脓肿,据此推测这可能与从母体携带的性激素较高有关。发生肛周脓肿或肛瘘的婴幼儿多并发身体其他部位的痤疮 。皮脂腺和肛门腺都受到来自性激素,特别是雄性激素作用的影响。当性激素水平高时,皮脂腺和肛门腺分泌也旺盛,易于被细菌感染。而皮脂腺和肛门腺受雄性激素的影响更大,故男婴更易发生肛周脓肿。
2. 肛周脓肿是怎么形成的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肠道细菌进入肛窦,致其发炎堵塞肛腺开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蔓延芹孙至肛周间隙,最后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肛门护理,首先,坐姿时要把伤口悬空,避免压迫引起水肿,恢复期要给伤口物理加压促进愈合,有渗液要及时吸收,每天用温水坐浴促进修复,预防术后疤痕引起肛门狭窄。做到以上护理并不容易,要准备一套电动肛部理疗包,有对应的医学工具,肛部理疗包里的肛部透气垫是水晶丝材质漏启或有透气道,不返首如闷伤口,非医学级的无透气道或者不是全透气的水晶丝材质,也没有加压台,无法帮助对齐肉芽。在伤口完全愈合后,要及时使用肛部疤痕膏2-3周,阻止疤阿痕过度增生,促进瘢痕消散,防止出现肛门狭窄和未来的异物感和刺痒感。电动肛部理疗包要注意选择符合上述医学标准的,不能图便宜买假货,假货质量差,甚至会危害菊花。
3. 小儿肛周脓肿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很多患
肛周脓肿
孩子的家长们非常想要了解的事情。肛肠专家指出,在临床医学上,
肛窦
损伤感染是肛周脓肿的主要原因,肛腺管开口于肛窦,肛窦的开口向上呈漏斗状,肛腺管则直接通向肛门直肠周围间隙中,所以粪便、异物、炎性分泌物及各种细菌非常容易进入肛窦引起
肛窦炎
和肛腺管炎症,导致肛周脓肿的形成。新生儿容易发生肛周脓肿原因至今不太明了,肛肠专家分析原因如下:1、肛窦炎,这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也是新生儿形成肛瘘最主要的原因。肛窦的炎症因
肛门括约肌
收缩,影响谈世炎性陆颤分泌物(包括脓液)排泄,使炎症可以扩散至直肠、肛门周围,进而形成肛周脓肿,由于肛门周围距离皮肤和邻近器官(如女婴的外阴和阴道)的粘膜很近,所以一旦形成脓肿,就等于
瘘管
形成,瘘管的内口位于直肠壁上,而外口位于皮肤或其它器官的粘膜处,脓肿则在脓早侍败液流出后形成连接内外口的管道。2、
免疫力低下
,这种病儿比健康的新生儿(免疫力弱、尚未成熟)的抵抗力还差,易发生败血症和
局部感染
。3、全身或邻近肛门处
化脓性感染
,可以并发肛周感染。有人认为有些新生儿
雄性激素
分泌过多,刺激肛周
皮脂腺
,使其分泌旺盛导致
继发感染
。4、偶见因外伤包括肛门直肠手术后继发肛周感染,最后形成肛瘘。5、先天性肛瘘,有专家认为是胎儿阶段
直肠阴道隔
发育异常所致,特别是女孩
直肠前庭瘘
和
直肠阴道瘘
很可能在小儿出生时已存在,而
于生
后表现症状。婴幼儿期粪便压迫也易引起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小儿
骶骨
弯曲尚未形成,直肠与
肛管
呈垂直状态,粪便直接压迫肛管
齿状线
肛窦处,易造成肛窦损伤感染发炎。而女孩直肠前有子宫压迫直肠,直肠曲与成人相似,肛窦相对受粪便压迫损伤机会少,所以发病率较男孩低。
4. 婴儿患了肛周脓肿应该怎么办
肛周脓肿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它的感染来源在肛门内的肛管和直肠交界处,是一个叫肛窦的组织,感染菌主要是粪便中的大肠杆菌。肛周脓肿不同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其特殊性在于一旦发生,就基本没有自愈和药物治愈的可能。肛周脓肿在小儿、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幼儿中较为多见,是肛肠科的一种急症。为什么小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呢?这是因为小儿皮肤娇嫩,免疫机能低下,机体抵抗力差,性激素水平较高,皮脂腺、肛腺相对分泌旺盛,再加上使用尿布摩擦,易致肛周感染,形成肛周脓肿。如果您的小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就需要注意了:排便时经常哭闹,喂奶也不吃,还有发烧症状,肛门旁边长了脓包肛周红肿。这时,您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了。否则脓肿向周围间隙扩散、蔓延,使红肿范围越来越大,波及整个肛周,或蔓延到肛周两侧,若治疗不恰当或方法不正确,很容易形成肛瘘或败血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小儿肛周脓肿治疗婴幼儿的肛周脓肿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但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太小,手术会影响肛门功能,想等他长大点再做,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得了肛周脓肿如不及时治疗,脓肿会蔓延扩散,使病变进一步加重,就会由小病变成大病。需要手术治疗的就不应依赖消炎药或中药膏药而过分地采用保守治疗,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尤其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千万不要自行将知型脓肿刺破或挤脓,以免造拍猛镇成感染等意外。预防小儿肛周脓肿对妈妈们来说,预防孩子肛周脓肿要勤换尿布,有条件的话,最好使用传统的透气性能好的棉布尿片,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尽量少使用“尿不湿”。同袭粗时,保持肛门清洁、干爽,坚持每日便后清洗肛门。还要调理饮食防止腹泻和便秘,不要频繁换奶粉。
5. 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细菌而形成的脓肿,是婴幼儿常见的肛管疾病。肛周脓肿会影响宝宝肛门正常的生理功能,家长应学会肛周脓肿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肛周脓肿的原因
据统计,近年来婴幼儿患肛周脓肿的比率逐渐上升。肛周脓肿主要是由于肛管部位感染细菌引起,不当的护理方法、饮食和手术都容易导致宝宝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种:
1、感染性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肛周脓肿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引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之所以会导致细菌感染,有认为是尿不湿的广泛应用所致。婴幼儿肛门括约肌较松弛,肛管较短,在腹泻和擦大便时易致肛管直肠黏膜外翻,皮肤娇嫩,受尿不湿等擦伤后易发生感染,继发肛周脓肿。
2、医源性因素: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这些因素有:内痔插枯痔丁或注射疗法,因操作不当或药剂不洁感染形成粘膜下脓肿;直肠周围注射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组织坏死,造成直肠周围脓肿;乙状结肠镜检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肠后间隙脓肿;局部麻醉感染,或油溶液注入后吸收不良,而迟配形成脓肿。
3、手术后因素: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
4、外伤因素:外伤、异物或手术后伤口愈合不当都可导致肛周脓肿。绕虫也是诱发肛周脓肿的原因之一。
5、妊娠因素:母亲在怀孕时若子宫内雄性激素过高,会导致胎儿肛门产生异常腺体,这些腺体感染后形成肛周脓肿。
6、其它因素: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肠癌破溃码历指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腹泻,肠道克罗恩氏病、白血病、AIDS以及其他免疫组织缺陷病等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
肛周脓肿还容易并发低位肛瘘和坐骨直肠窝脓肿,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家长需要了解导致小儿肛周脓肿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根治小儿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的症状
小儿患肛周脓肿后一般肛门周围会长出肿块,随着病情发展肿块发疼、红肿发热,宝宝排便时会感到剧烈疼痛,肿块恶化后疼痛加剧,患儿坐立不安、夜不能寐。
宝宝会因为排便和排尿不畅而出现直肠刺激症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成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压痛、有波动的肿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汁。若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疼痛缓解或消失,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但流脓的伤口却不易愈合或暂时愈合后又复发流脓,经久烂并不愈,就成为肛瘘。由于脓肿发生的位置不同,症状也不同。
1、肛周皮下脓肿:主要是疼痛,最初为胀痛、化脓时跳痛、排便时疼痛加重,脓肿在肛门前方可发生尿潴留,脓肿在肛门后方出现尾骶部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轻,局部肿胀,发红、压痛、有波动感。
2、直肠后脓肿:全身症状与骨盆直肠窝脓肿相似,但局部症状主要在尾骶腰部酸胀坠痛,向背部及两侧大腿放射,尾骨有压痛,患儿不能端坐。
3、直肠粘膜下脓肿:患儿有周身不适,疲倦,发热。局部以直肠刺激症状为主,有里急后重,下坠,便次多或便意感等。结核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与上述细菌性感染不同,患儿常是慢性发病,脓肿经数周、数月后才能形成,局部疼痛不剧烈,伴有低热,局部红肿也不明显,破溃后流出的脓液清稀、乳白色,脓口凹陷,周围皮肤发青或呈青白色,常有多个流脓的外口,经久不愈。全身检查可以发现肺部、大肠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脓液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
4、坐骨直肠窝脓肿:患儿有周身不适、发热寒战、体温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见肛门一侧肿胀、发红、灼痛、跳痛、压痛、坐卧不安,活动和排便时痛加重,有排尿困难等。
5、骨盆直肠窝脓肿:患儿全身症状重,先寒战高热,周身疲倦,严重者可有败血症的中毒症状。局部症状轻,仅有直肠下坠感,酸痛或不适的表现,亦可发生排尿困难。
一旦家长发现宝宝排便困难且肛周部位出现肿块甚至脓包时,一定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肛周脓肿,最好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病情。
肛周脓肿怎么治疗
小儿肛周脓肿的治疗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若宝宝太小可以先进行药物等保守治疗法。
若宝宝肛周脓肿初起尚未形成脓包,家长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可用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的中药内服。常用药物有苍术、黄柏、生地、赤芍、丹皮、槐角、银花、紫花地丁、川牛膝等。也可配用一定的抗生素,以促使其消散。
若宝宝肛周部已成脓包,则宜早期切开排脓,以防炎症侵及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和疏松组织,形成范围较大的脓腔。许多家长担心宝宝太小,手术会影响肛门功能,想等宝宝长大些身体功能发育完善后再做,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一旦宝宝得了肛周脓肿,如不及时治疗,脓肿会蔓延扩散,使病变进一步加重,就会由小病变成大病。需要手术治疗的就不应依赖消炎药或中药膏药而过分地采用保守治疗,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尤其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千万不要自行将脓肿刺破或挤脓,以免造成感染等意外。手术原则为:
1、选择脓肿波动最明显的部位下方,呈放射状切开,钝性分离,排出积聚的脓液。如果切口边缘重叠,可修剪创缘,以利引流,不留死腔。
2、表浅的皮下脓肿,在切开排脓的同时,寻找齿线处感染的肛窦,即内口;然后延长切口,使之与内口相通;修剪切口边缘,使切口适当向肛外延伸,并置引流物,以利引流。
3、粘膜下脓肿,需在肛门镜下显露脓肿部位,在中央作纵向切口,排出脓液;再用血管钳分离脓腔,排尽残留脓液,放置红油膏纱条引流。
此外,小儿肛周脓肿的术后护理十分重要。家长要每天定时给孩子的患处换药,做好清洁工作,并谨记不能在伤口处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肛周脓肿吃什么好
饮食调理对于小儿肛周脓肿的康复起到很大作用。肛周脓肿患儿应多吃以下食物:
1、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促进宝宝肠胃蠕动,防止大便干结,这样宝宝排便时就不会因为干硬大便伤及肛管而感到疼痛甚至不愿大便。此类食物有薯、芹菜、茄子、香蕉、玉米等。
2、绿色食物。如菠菜、芹菜、冬瓜、丝瓜、南瓜、绿豆、黄豆、油菜、黄花菜、木耳、海带、萝卜、茭白等蔬菜较为清淡,除了能预防大便干结外,能够清热解毒,能有效缓解肛门局部肿痛以及流脓流水的症状。
3、多喝凉性的饮料。可选绿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等饮料,也能预防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形成,缓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症状。
绿豆性凉,对于肛周脓肿患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家长可以将绿豆煮成粥或者汤水给患儿服用:
绿豆粥:准备大米250克,绿豆150克,白砂糖200克,常用水适量。将大米用清水淘净,绿豆去杂质,用清水洗净。一同入锅大火煮开后小火煮1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绿豆汤:将绿豆洗净并控干水分,倒入锅中,加入开水,开水的用量以没过绿豆2公分为好,煮开后,改用中火,当水分要煮干时(注意防止粘锅),加入大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继续煮20分钟,待绿豆已酥烂,汤色碧绿时即可。
肛周脓肿患儿忌食以下食物:
1、刺激性食物。肛周脓肿的患儿不能进食含有辣椒、生姜、大蒜、肉桂等的食物,这些均属辛辣之品,可刺激局部发炎,加重肛门脓肿的病情。
2、发物。患儿应忌食鱼、虾、羊肉、海鲜、狗肉、竹笋等发物,以免影响疗效。
家长要注意合理调配宝宝的饮食。让宝宝少食多餐,保持营养均衡,不可让宝宝贪嘴吃了禁忌食物,以免影响康复进度。
肛周脓肿检查
当家长发现宝宝出现肛周脓肿症状后,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确诊病情。肛周脓肿的诊断依据:
1、宝宝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少数宝宝会出现排尿困难。
2、宝宝在患肛周脓肿的同时,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照B超时,可检测出患处的脓腔。
4、测血常规时,可以发现宝宝体内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5、宝宝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直肠内穿刺可抽出脓液。
检测宝宝肛周脓肿病情的方法如下:
双合诊:把食指插入肛管,拇指在皮肤触摸,脓肿波动员明显的皮肤及粘膜最薄区,即是区口、外口的位置。
挤压法:即采用分叶状肛门镜扩张暴露脓肿部位的隐窝,然后压迫脓肿,以观察脓汁排出之所在,即可确定内口。
探针检查:在肛门窥器下,用探针钩隐窝,较易进入,且有溢脓者,即为内口。也可在术中,切开引流时探及内口。操作中要切忌暴力,以免造成人为的假内口,致使手术失败。
肛门镜检查:可见肛隐窝局部充血,可有脓性分泌物。
亚甲蓝溶液染色法可检测。
建议家长带宝宝到正规医院进行肛周脓肿的检查。在确诊病情后,要结合宝宝身体状况咨询医生意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肛周脓肿预防
宝宝一旦出现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等症状后,家长应及早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相应科室检查诊治,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可听从医生意见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全身及局部的治疗,这样能防止炎症蔓延、扩散。切勿轻视病情或相信偏方,反而错过治疗良机,给孩子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做好肛周脓肿的预防工作:
1、督促宝宝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多带宝宝到室外跑动,这样能增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抗病能力,预防感染。
2、保持宝宝肛门清洁,尿不湿不可太久不换,便后要清洁好宝宝肛门,这样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3、积极防治其他肛门疾病,如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以肛周脓肿为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如溃疡性大肠炎、肠结核等。
4、避免让宝宝坐在潮湿的地上,或让宝宝臀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以免肛门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
5、积极防治小儿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与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它能避免和减少肛门直肠区的粘膜和上皮组织的损伤或炎症,可降低脓肿与肛瘘的发病率。一旦发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应早期医治,以防其蔓延、扩散。还要积极防治其他肛肠疾病,如肛窦炎、肛乳头肥大、肛裂、炎性痔、直肠炎等能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和减少肛周感染,脓肿和肛瘘的发生。
只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护理工作,并积极治疗宝宝肛肠疾病,宝宝患肛周脓肿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6. 7个月宝宝肛周脓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你好: 小儿出现肛周脓肿是因为小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免疫性能低下,机体抵抗力极差,性激素水平比较高,皮脂腺,肛腺相对分泌比较旺盛,加上使用尿布频繁的摩擦,易致肛周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