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身体出汗较多,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夏天的天气温度较高,身体的出汗量就会增多,水分流失较快。有运动习惯的人,剧烈运动之后,出汗量也比较多,休息一段时间后,汗液就会逐渐减少。
有些人处于静止状态时,身体也会不停地出汗,可能是身体机能异常引起的,患者要尽早检查,查明原因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缓解。
身体出汗较多与什么因素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质量也逐渐变好,有些人不注意控制好自己的饮食,经常食用过量的食物,体内的血糖含量上升,容易引起糖尿病,身体的出汗量增加。肾脏出现异常时,人体的代谢活动减慢,出汗较为严重。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甲亢疾病,发病时患者会有出汗较多的情况。部分人的脾脏功能下降,有脾虚的现象,出汗量也会增多。天气转冷时,没有及时增加衣物,导致身体受凉感冒,有发烧的现象,此时的出汗量也比较多,身体痊愈后,出汗量就会恢复正常。
有些人晚上睡觉时出汗较多,考虑是盗汗引起的。睡觉时盖的被子过厚,房间内空气流通不畅,从而也会导致出汗量增加。身体内长有肿瘤,患者会有出汗较多的情况,疾病发作时,患者还有面部发白的现象。
体型过于肥胖的人,体内的脂肪较多,出汗量就会比正常人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有阴虚火热的情况,容易引起上火的现象,还伴有出汗量增多的现象,即使天气寒冷,患者也会觉得燥热。
肠胃不好的人,身体会有发热的现象,食用过多的食物后,额头上会有较多的汗液,患者还有口渴的症状,进食量减少,长期导致身形消瘦,营养不良。
出汗过多要怎么调理?
出汗较多是由身体疾病引起的,患者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减少出汗量,维持正常的出汗水平。平时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可以适当地食用健脾养胃的食物,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吃补血补气的食物,缓解气虚的情况,促进排汗正常。
患者可以适当地服用中药进行调理,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不要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出汗多的人要检查体内的激素水平,注意控制好雌激素的分泌,有利于减少出汗量,减轻身体的不适感。
生活习惯要 健康 ,日常要加强运动,多参加室外活动,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有利于促进排汗量的正常。尽量不要熬夜,避免在睡觉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也不要抽烟,否则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身体激素分泌紊乱,造成出汗量增多。
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不要过于肥胖,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的食物,否则会使脂肪堆积在身体中,导致出汗量增多。平时可以多补充钙元素,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减轻手脚出汗的情况。
身体出汗较多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患者要引起重视,尽早检查治疗,生活中也要养成 健康 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清洁皮肤,饮食和作息要规律,保证汗液排出正常。
㈡ 身体多汗是什么原因如何止汗
天气变得热起来,出汗就变成了常事。
对于一般人来说,肆意挥洒汗水也是一种潇洒,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出汗”并不潇洒,而是意味着尴尬,难堪甚至是让人自卑和焦虑。
有这么一种病,叫做“多汗症”,顾名思义它的表现就是出汗出得多,虽然它往往没有显着的基础病理改变,但是依然会带来太多烦恼。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个又湿又有味儿的“小毛病”。
当我们的身体需要进行体温调节的时候,“出汗”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汗腺的汗液分泌量,超过了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性需求量,那么就被称为“多汗症”。
多汗症可能继发性于一些躯体疾病,药物原因也可能引起,但是更常见的是原发性。
局限于身体某些区域的特发性多汗症称为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通常的部位是腋窝、手掌和足底,也可能累及其他部位,如面部、头皮、腹股沟和乳房下区域。
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的患者,常常在童年期或青春期就出现症状,并持续终生。局灶性症状最常位于手掌、足底和腋窝,其他部位相对比较少见。
腋窝多汗症,常常会因为出汗太多,导致皮肤浸渍和衣服染色,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穿衣单薄的时候,腋下两团湿湿的印痕和粘腻的汗水带来的体味,常常会让人感到尴尬。
手掌多汗症也很麻烦,因为手掌常常出太多汗,通常会让患者害怕与他人握手和弄脏纸张,而且可能很难完成需要干燥手部去抓握的工作和娱乐活动,这些症状常会导致生活和工作中的困扰,让人苦不堪言。
多汗症患病率估计为人群的1%-5%,跟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如果你平时就感觉自己出汗特别多,或者总是局部出汗特别多,那么也许可以参照这几点对比一下,这是某共识小组提出的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诊断标准:
● 局灶性、肉眼可见的出汗过多持续至少6个月,并且无明显病因;
加以下特点中的至少2条:
● 双侧、相对对称性,有特发性多汗症的家族史;
● 25岁前发病,症状已经导致日常活动受到影响;
● 每周至少发作1次,睡眠期间局灶性出汗停止。
究竟为啥会多汗?
出汗可帮助我们进行体温调节、皮肤水合及液体和电解质平衡。据目前研究,人类有3种汗腺,分别为小汗腺、顶泌汗腺和顶泌小汗腺,其中小汗腺可导致多汗症,顶泌小汗腺可能在腋窝多汗症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人体的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但乙酰胆碱是主要的神经递质。受热出汗和情绪性出汗由不
㈢ 导致多汗症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治疗
多汗症可知颂碰分为搭谈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失调两种。前者主要见于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机能亢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震荡,帕金森病和偏瘫,转移性肿瘤等。亦可见于感染过程中及感染后,如疟疾,结核等。功能性多汗症以精神性出汗较多,高度情绪刺激,紧张,痛苦,害怕等造成,为交感神经失调而导致多汗。
本病因
原发性多汗症是在某些诱因的激发下,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如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汗腺兴奋性过强,或汗腺神经过度紧张而对正常强度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强,导致出汗过多。有一部分原发性多汗症与遗传性因素相关。
继发性多汗症比较少见,由其他疾病和药物等因素引起。
疾病性因素
恶性肿瘤、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紊乱、糖尿病
、帕金森病
、偏瘫
、外伤或脑震荡
等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发热性疾病和一些生理性变化如妊娠、停经等。
药物性因素
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环丙沙星
、阿昔洛韦
、胰岛素
、格列苯脲、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止吐药、酒精、咖啡因
、海洛因等。
诱发因素
温度变化、情绪波动、体育运动等可能诱发原发性多汗症。
进食辛辣食品、饮热咖啡、热茶、烈性酒等可能诱发味觉性多汗症,表现为前额、鼻尖、胸部的异常多汗。
饮樱弯食可诱发弗瑞综合征(Frey syndrome),表现为进食时面颊部潮红、出汗、潮湿肿胀。
女性更年期、孕期;
神经内分泌因素;
精神焦虑紧张;
肥胖;
帕金森病;
酗酒、吸毒。
㈣ 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身体总是出汗有生理性原因(如长期中基处于高温环境、长时间运动等盯培盯),及病理性原因(如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等)。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长时间运动等,会导致身体持续产生代谢物和热量,从而使汗腺分泌增多,出现身体总是出汗的症状。
内分泌失调会导致人体多方面失衡,使人体代谢异常,从而出现身体总是出汗的情况。
营养不良会导致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从而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汗腺分泌增多的情况,所以会有身体总是出汗的情况。
引起身体出汗的原因比较多,例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或者是由于脾虚湿盛(脾的功能虚弱,凯和湿气较严重),气血不足等因素都可以引起身体出汗增多。
中医认为这与气虚,阳气不足有关系。肥胖也会导致上述情况。体毛多、汗腺发达会导致人容易出汗。目前治疗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出汗可用胸腔镜手术治疗。
患有多汗症的患者,某些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些人甚至是原因不明。临床上可采用一些止汗的药物,如乌洛托品等治疗。还有一种情况属于阴阳不和。可进行中医调理。
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诊。
㈤ 汗多怎么治疗
出汗多怎么治疗?
首先弄明白自己流汗过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没有剧烈运动,或温度很低的环境里不由自主的出汗,从中医讲叫自汗。还有在睡觉中出汗,醒来汗自然止住,这样的称之为盗汗。
异常多汗、少汗或无汗的情况,还可能是身体疾病的警告,如甲亢,又称之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素分泌异常,身体会出现体温升高、多汗等症状,同时患者还易有精神紧张、心情烦躁、难以入睡的表现。再比如低血糖患者,血糖下降会导致身体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患者极易有出冷汗、面色苍白、手脚无力等表现。
一、汗多需要分型论治。
1、肺卫不固引起的可以用桂枝加黄芪汤或者玉屏风散加减。
2、阴虚火旺颤绝引起的用当归六黄汤。
3、心血不足引起的用归脾汤。
4、邪热蒸迫引起的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5、如果汗多是气虚引起的,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来做治疗。
二、可以通过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等方式对茄埋姿经络进行疏通,以减轻患者出汗的相关症状,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三、喝大量的粥、汤对身体的电解质进行补充,同时补充大量体液,以防止大量出汗对人体造成过多的损失,特别是诱发电解质紊乱、血压过低,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可能。
四、在调理时饮食很重要,不能挑食:
1、五谷杂粮都要吃,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饮食,多食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肉类。
2、多吃干果类能够调节植物神经液颤功能,也能够补充钙、钾。
出汗是人的生理现象,人体大致有300万左右的汗腺,且汗腺与人体分泌、代谢息息相关,出汗更是人们健康的“风向标”,当出现出汗异常时,应引起重视,是对自身健康负责。
㈥ 身体汗多是什么原因出汗多怎么办
身体爱出汗往往是身体虚弱的表现,有的时候也会和机体缺钙有一定的关系。出汗多如果影响了这样生活,那么建议平时还是要多饮水多运动在饮食上,选择均衡搭配,不偏食不挑食,多吃一些含有钙量高的食物,这样都有助于改善爱出汗的问题。
经常爱出汗的人,应该怎样调整饮食?
这个人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山药豆浆或者是牛羊肉,再或者辅助吃一些核桃仁豆腐皮等等。这些物质基本上可以缓解闹滚并气虚的表现,还可以通过动作的舒缓以及动静结合的运动来增强体质。比如说经常打一打太极拳,或者是八段绵等都可以减少出汗的数量。锻炼完成之后给自己来一杯温开水,这样做可以为我们补充体质,也可以减少出汗的数量。
㈦ 出汗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男生稍微一活动、稍一紧张就汗流浃背,这是为什么?
流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正常现象,尤其在温热的环境中更明显。因为身体的疾病而造成出汗的增加,此种情况称为继发性多汗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等。这种因为疾病造成的多汗必须针对疾病本身寻求治疗,建议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再治疗。
平常多注意营养饮食,禁忌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有利提高睡眠质量,按时作息,避免劳累,生气,保持心情舒畅,多喝水,放松心情,睡前泡脚,劳逸结合,少玩手机电脑,保护颈椎,避免吹风扇或者空调,希望我的建议对你的健康有帮助。
㈧ 经常出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经常出汗是什么原因
引起多汗症的病因有很多,可因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多原因导致。一般来说,人体出汗很正常,但如果稍微动一下就一身汗,或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依然常常流汗,吃顿饭、做点事就满头大汗,稍一紧张也汗流浃背,就得当心多汗症,并警惕以下几种疾病
1、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发作时以交感神经兴奋过度为主要表现。此时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人体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这样一来,就可能出现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震颤等症状。
6、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㈨ 多汗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多汗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失调两种。器质性疾病主要见于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机能亢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震荡,帕金森病和偏瘫,转移性肿瘤等。亦可见于感染过程中及感染后,如疟疾,结核等。
而功能性多汗症一般以精神性出汗较多,高度情绪刺激,紧张,痛苦,害怕等造成,为交感神经失调而导致多汗。另一种为味觉性多汗症,此为正常生理现象,即吃了某些刺激辛辣食物,可可,咖啡饮料后造成的多汗。
本病常初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多有家族史,成年后部分有自然减轻的倾向。 多汗部位主要在掌跖、腋窝、会阴部,其次为鼻尖、前额和胸部,其中以掌跖、腋窝部最为常见,皮肤可浸渍发白。
多汗呈短暂或持续性,情绪波动时更明显,季节性不明显。 本病控制诱发因素,可起一定预防作用。
患者男李某,34岁。自幼双手和颈背部多汗,双手终日湿湿漉漉;其儿子也是类似表现。
诊断:多汗症
分析:交感神经支配全身汗腺,表现出正常的发汗,通常为不显性发汗;正常情况下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
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多汗症患者的出汗像是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部位多样,可全身性或局部性,有面部潮红出汗,双手多汗,颈背部出汗,或是四肢出汗。患者难受、焦虑、痛苦, 社会 交往受限。
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主要有两种:
一是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口服或外用抑制汗腺分泌药。
二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局部多汗症,通过微创切断交感神经链,手术原则是对病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心理等造成影响,就需要手术治疗,继发性多汗症的治疗以治疗引起多汗症的原发疾病为主,原发疾病得到治疗,多汗的症状也就会得到缓解。
身体出汗多一定有原因,汗液就是人体津液,而在中医里,津液、气和血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之前一个回答里提到汗血甚至是同源的。因此流汗伤津液,对身体是有伤害的,需要进行治疗。
我们出汗多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并不是问题所在,在中医里头任何病都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那么汗多的本质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汗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肠胃燥热:当胃热太过,身体的津液就会被蒸发出来,这个应该很好理解。这种汗多多半会出现便秘的现象,舌头红,尿比较黄。这种情况一般进行清热功积即可。
2,脾胃虚寒
你可能觉得热过了出汗可以理解,寒为何也出汗呢?其实很简单,脾胃属中焦,中焦虚寒,也就是脾胃因为寒而受到约束,施展不开,就无法将津液疏散到身体各处,越积越多最后就导致津液漫出来了,就像下雨一样,而且还是冰冰凉凉的雨。对于这种情况只需温中健脾即可。
3,心肾阴虚
心经过掌心,肾经过脚心,当心肾阴虚的时候,我们的手脚心就会出现发热出汗的症状。因为是阴虚,所以除了出汗它还会出现其他阴虚的现象,比如心情烦躁,多梦失眠等等。这种情况只需滋阴清热即可。
中医治多汗有很多方法,但这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出汗是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将其堵住,否则会得大病,因此我们只需将其疏导即可。
(汗症)是指因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耒即止者为盗汗,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热病中恶战栗而后汗出为战汗,汗色发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的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休克,结核病,低血糖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以异常汗出为主要表现时,可参照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因气候炎热,穿衣过暖,喝饮热汤,劳动奔走或服用药物引起的汗出,则属正常的生理现象。
多汗症西医是指:
植物神经紊乱、结核病、休克、风湿热、一时性低血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病或某些传染病等都有出汗异常的多汗症。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汗出增加。如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烘然汗出,面色潮红。
中医汗出可分为:
1、自汗:
(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加减
药用: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麻黄根、煅牡蛎。
(2)、营卫不和证
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汤加减
药用:桂枝、白芍、甘草、生姜、麻黄、浮小麦、煅牡蛎。
2、盗汗
证候:夜晚汗出,醒后汗止,时有口干咽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淡红,苔薄黄。
治法:滋阴补肾,祛火敛汗。
主方:知柏地黄丸
药用:知母、黄柏、生地黄、茯苓、泽泻、山茱萸、枸杞子、浮小麦、煅牡蛎。
3、风湿犯表证
证候:汗出,恶风发热,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祛湿解表。
主方:防己黄芪汤
药用: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4、暑伤津气证
证候:发热,口渴引饮,神志躁扰不宁,身灼热,尿短黄,息粗气喘,面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清暑益气生津。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
药用: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5、湿热蕴蒸证
证候: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三仁汤
药用: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 竹叶、 厚朴、生薏仁、半夏、煅牡蛎、浮小麦。
6、阳脱证
证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
主方:参附龙牡汤
药用:人参、附子、生姜、大枣、龙骨、牡蛎。
西医根据原发病对症治疗,多能缓解或改善,中医根据证型具体辨证亦能收到良好效果!
超出正常生理需要的过度排汗就是多汗症,人体正常出汗是为了调节体温,它是通过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出乙酰胆碱促使汗腺分泌汗液,人在紧张时、情绪激动、喝热饮、服用某些药物时,出汗会增多。
多汗症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灶性的,其中以后者最为常见,好发于手部、足跖、腋下、头面部等。
之所以会有多汗症,有很多是疾病造成的、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等,这些都会导致多汗。
1、可以使用各种收敛止汗剂。
2、接受治疗。
3、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主要是腋窝多汗症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将位于真皮层及皮下脂肪层的顶浆腺进行刮除并抽吸出来。确认完成后则缝合切口达到治疗目的,不过会有复发的可能。
4、注射肉毒素治疗,对局灶性多汗症比如手掌、腋下多汗疗效比较好。
乙酰胆碱是汗腺和大汗腺分泌的神经传递介质,当注射肉毒素至腺体周围,可抑制胆碱能神经对乙酰胆碱的释放,使得大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
一般注射2-3天后,汗液分泌明显减少,腋臭也明显减轻;由于肉毒素会被代谢的特性,维持时间不同的部位一般在4-9个月左右,重复注射有效。
多汗症
多汗症就是出汗,排汗,汗液的分泌量超过自身体温调节平衡后的过量排汗。常发生于手掌,足底,腋窝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外泌汗腺密集。
多汗后常伴随体味过重。腋臭,认为与顶泌汗腺(大汗腺)的分泌物经由表面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多汗症,伴随体味严重,很影响生活质量。
原因
外泌汗腺的分泌单元位于真皮深部及皮下脂肪,通过导管开口于皮肤表面。外泌汗腺主要由节后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激活汗腺透明细胞上的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促进汗液排泌。
A型肉毒素注射止汗
A型肉毒毒菌素是经由肉毒芽孢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纯化而来,它可以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轴突释放乙酰胆碱,从而达到化学去神经的效果。由于外泌汗腺及顶泌汗腺的排泌都经由乙酰胆碱介导,因此使用肉毒素治疗多汗症及腋臭是合理的选择,通过真皮内注射,可以达到局域性、可逆性、持久的化学去神经作用。维持时间大概在4-6个月。
在中医学中,多汗症有自汗和盗汗之分,自汗是指白天出汗,没有活动就有汗出,甚至稍微一活动就汗流浃背,是因为气虚;盗汗是指晚上出汗,甚至五心烦热,失眠,是因为阴虚。可以用益气固表或者养阴生津的中药治疗治疗。
多汗症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也是我们很多的人都想要去了解的。虽然多汗症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危害也不是非常的大,但是我们知道任何的疾病长期危害我们都会给我们造成影响的,那么多汗症是怎么引起的呢?
“汗为心之液”理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血与汗在生理上密切相关,也就决定了其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如大失血后或素体津亏血少之人,其汗源不充,则不宜再发其汗;而对于汗出过多患者,因其血中津液亦亏,则不宜再用温燥耗血之品,故此《灵枢。营卫生会》篇强调“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张仲景据此理论在《伤寒论》中进一步提出了“亡血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的告诫。这些理论对于临床相应病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二,由于生理上心与汗液密切相关,因此病理上出汗过多或发汗过多,则易损伤津液、耗散心气,而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甚至出现肢冷亡阳。反之,心的气血失常,亦可导致各种汗症。如心气不足,表卫不固,则见自汗或汗多淋漓;心阴亏虚,阴不内守,则见睡中盗汗、醒后即止。临床上据此治疗心阴不足的无汗症,常获良效。
全身性多汗症除了发生于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自律神经失调以外,还会发生于贫血、巴泽多病。局部性多汗症多受神经支配,当神经紧张时比较明显,汗手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存在这种情况的人应该努力不要对多汗感到恐慌,心理因素很重要。
常见病:
1.发热性疾病 结核、大叶性肺炎、疟疾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糖尿病、软骨病。
3.神经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恐怖焦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脊髓炎、神经损伤、围绝经期综合征。
4.其他
(l)风湿性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尿毒症。
(4)循环功能不全: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
(5)乙醇、铅、砒霜等慢性中毒。
多汗症患者,常常由于出汗过多,导致患者不敢跟外界接触,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多汗症的病因大概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由于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甲亢,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等)、神经系统疾病、部分传染病(疟疾、肺结核等)和身体虚弱引起的长期疾病引起的多汗症,只要患者能控制这些全身性疾病,就可以解决多汗症。
第二种是精神原因,由于高度紧张和情绪激动,引起的暂时性影响。
第三是出汗的气味,这属于另一种生理现象,如吃一些刺激性食物(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引起的出汗,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要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即可。
多汗症的症状:
多汗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皮肤过度出汗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
患者多是在掌心、足底、额头、腋部、外阴等,轻度多汗症,只是皮肤的湿润和黏腻,在严重的情况下,汗水会继续滴落,特别是当情绪激动时,许多患者手脚湿润,手掌滴汗。
当鞋底出汗时,皮肤被淹没并变白,并且脚趾出现破损,这可能导致霉菌感染,因此,汗液分解经常产生气味。
多汗症的危害:
该疾病很容易造成患者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社交场合缺乏信心,甚至自卑,也会影响学习、求职。
多汗症患者由于手掌出汗太多,不敢和人握手,甚至写字也会弄湿纸张,足部出汗导致袜子、鞋垫湿透,甚至汗液把脚都泡的发白,导致指间糜烂,引起脚臭、脚气等疾病。
汗液在腋下,导致衣服被浸湿,感染细菌后,会引发腋臭和皮肤炎症,这些症状,往往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患者因为多汗症不敢和陌生人接触,社交时紧张、不安、害怕,这样导致多汗症越来越严重,因此及时正规系统的治疗,是很必要的。
多汗症有自汗、盗汗等之别,建议先辨证求因,再审因论治:
自汗、盗汗的病因及治则!
1、自汗因阳虚,是卫外之阳不足,而不能统卫外之血液;
治则:补阳!
2、盗汗因阴虚,是阴不足,而阴中之火浮于外,血液亦随之外出;
治则:补阴;
3、阳盛而逼阴于外,法宜抑阳;
4、阴盛而逼阳于外,法宜回阳!
㈩ 身体多汗是什么原因
身体多汗,可见于:
1、可能是身体较为虚弱的原因。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选择中药来调理,建议服用人参归脾丸或者玉屏风颗粒。
2、如果是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出现汗多的症状,这是由于甲亢是一种高代谢类的疾病,容易导致患者排汗,加速患者身体爱出汗。
3、还有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糖尿病的症状也表现为出汗多。
4、当人体情绪激动时也会出现出汗反应。
5、如果人体内分泌失调也会造成汗多的症状。
6、体内湿气过大的患者也会出汗多,可以选择红豆,薏米等帮助排除身体的湿气,缓解出汗多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