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病史。不少患者并无症状,而在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有些患者可有症状,如短期内突然发生的甲状腺结节增大,则可能是腺瘤囊性变出血所致;若过去存在甲状腺结节,近日突然快速、无痛地增大,应考虑癌肿可能。
一般来讲,对于甲状腺结节,男性更应得到重视。有分化型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发生癌肿的可能性较大。双侧甲状腺髓样癌较少见,但有此家族史者应十分重视,因该病为自主显性遗传型。老年男性单结节要多考虑甲状腺癌。儿童甲状腺癌几乎都是乳头状癌。儿童甲状腺癌几乎都是乳头状癌。
(2)体格检查。明显的孤立结节是最重要的体征。约4/5 分化型甲状腺癌及2/3 未分化癌表现为单一结节,有一部分甲状腺癌表现为多发结节。检查甲状腺务必要全面、仔细,以便明确是否是弥漫性肿大或还存在其他结节。癌肿患者常于颈部下1/3 处触及大而硬的淋巴结,特别是儿童及年轻乳头状癌患者。
(3)超声检查。B 超检查可显示3 种基本图像:囊肿、混合性结节及实质性结节,并提供甲状腺的解剖信息;而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特异性较低。超声检查的作用有:筛查及随诊;区分囊性和实性病变;限定甲状腺穿刺的应用范围和辅助穿刺定位。
超声下甲状腺结节的癌变征象主要有:缺乏晕环征;实体或低回声;回声异质性;边缘不规则;微钙化;腺体外延伸。
(4)X 线摄片。X 线摄片不常规使用,可以看到气管移位、肺脏转移、钙化 (提示乳头状癌或者髓样癌)。
(5)甲状腺核素扫描。核素扫描甲状腺用于补充体格检查所见,且能提供甲状腺功能活动情况。但应了解扫描的局限性,冷结节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恶性病变,多数甲状腺冷结节系良性病变,有无功能一般不能作为鉴别良或恶性的依据。不能发现小于10mm 的结节。
对癌症诊断的敏感性是89% ~ 93%,特异性仅有5%。适应证为高功能腺瘤(良性居多)、检查颈部转移。
(6)CT、磁共振成像等。CT 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了解结节大小、数量、位置及淋巴结肿大情况较有价值,不能确定结节的性质,临床上无须常规使用。CT 和MRI 对于良恶性的判断亦无确定意义,CT 和MRI 很少使用,主要用于胸骨后甲状腺结节,可以评价气管受压情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可以区分良恶性,但是价格昂贵,一般单位无此设备,且不能替代活检。
(7)甲状腺穿刺细胞学。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是甲状腺疾病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利用粗针或细针刺入甲状腺,将采到的细胞涂到载玻片上特殊染色后用显微镜检查。
目前常用的是普通注射针进行穿刺,危险性很小,患者无痛苦,门诊即可完成,几乎可以诊断所有甲状腺疾病。通过多点、多部位穿刺对较大结节注意穿刺周边部分,提高穿刺技术、改善染色方法,提高细胞学诊断水平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其精确性达95%,特异性92%,敏感性83%,失败率为5% ~ 15%。
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能够肯定诊断的疾病包括:甲状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囊性病变;甲状旁腺囊肿。
甲状腺穿刺细胞学的注意事项如下。
① 2 ~ 4 次抽吸可以使80% 的样本具有诊断价值,重复穿刺可使诊断价值提高。
②超声的引导可以使诊断价值的样本数量大大增加,尤其在混合性结节时。
③诊断准确性依赖于对于可疑病变的处理。
④穿刺显示滤泡样增生→核素→高功能→避免手术。
⑤对于混合性的,实质部分必穿。
⑥除降钙素的免疫染色外,无其他免疫组化或分子手段可以区分良恶性。
(8)实验室检查。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似乎与腺肿大小有关,但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并无价值,一般用于曾做手术或核素治疗的分化型癌患者,检测是否存在早期复发。主要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抗体(TgAb、TPOAb)、降钙素(髓样癌)、Tg(甲状腺全切后随访)。
2. 甲状旁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一、甲状腺旁腺瘤的临床表现:主要由于高钙血症所引起的症状,临床表现多样,有的患者可以表现为反复的泌尿系统结石;有的患者可以表现为骨头疼痛,甚至病理性骨折;有的患者可以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恶性等消化系统症状;有的患者可以表现为疲乏、心律失常等等。
二、甲状腺旁腺瘤的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清钙升高,甲状旁腺素(PTH)明显升高,
2.定位检查:
锝-99m核素扫描:可明确肿瘤的位置。
颈部B超: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及判断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
颈胸部增强CT:若肿瘤较大或怀疑恶性,则需行增强CT检查,以明确肿瘤范围及与周围重要脏器及血管的关系。
三、甲状腺旁腺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术中关键在于完整切除肿瘤,保护喉返神经功能。肿瘤切除后10分钟,取血检测甲状旁腺素,若较术前下降50%以上,则为手术成功的可靠指标。
四、甲状旁腺瘤术后的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伤口情况,避免用力咳嗽,防止伤口出血。
及时复查血清钙,预防低钙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