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什么【原因】,详细点
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在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发生收缩并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这种液体被称为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⑵ 凝血功能差是什么原因
问题一:凝血功能较差是哪些病因导致的,严重吗? 病情分析:你好,凝血功能较差可能与血小板底下有关系,也会和凝血因子有关系,如果血小板减少或者是凝血因子较少或者是先天性缺乏,都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的,如果饮血功能差会造成一旦出血止血较慢,严重的会一直血流不止的意见建议:建议在医院详细检查原因,血液科这些病一般是可以查出来的,祝您早日康复病情分析:您好,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时可引起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意见建议:建议最好到专业的大型血液内科全面检查看看,确迹吵诊后积极配合主治皮州雀医师对症治疗.祝你健康
问题二:请问凝血功能不好怎么办 如果是因为长期素食者,建议:多吃鸡蛋。
健康靠自己!有病找医师。
平时需保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习惯与良好的修养。
疾病的发生是日月累积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明智之举。
建议以清热解毒药+行气活血化瘀药、益气活血化瘀药,治之。
忌燃早煎炸油腻与冰冷食物。可多喝普洱茶或决明子茶、以普洱茶加蜜糖喝。
⑶ 高凝血状态是什么原因
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其基本过程是一系列蛋白质的有限水解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其详细过程为:
(1)内源性凝血
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均来血浆。
血液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2又将激活凝血因子11并进一步促进凝血因子12的激活,从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到激活态凝血因子11生成的过程成为表面激活,此过程还需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加速。
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1在钙离子存在时激活凝血因子9,,激活态凝血因子9在钙离子作用下与激活态凝血因子8活化血小板提供的膜磷脂表面结合生成因子10酶复合物,该复合物激活凝血因子10,激活态凝血因子10可在钙离子存在时与激活态凝血因子5在磷脂膜表面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激活凝血因子13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13促使可溶的纤维蛋白原生成不溶的多聚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形成血凝块止血。
(2)外源性凝血
启动因子为来自组织的组织因子,因此此途径又称组织因子途径。
组织因子为一种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当组织损伤时,组织因子暴露,血中的激活态凝血因子7(约占血中凝血因子总量的0.5%)与组织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复合物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迅速激活凝血因子10,激活态凝血因子10可在钙离子存在时与激活态凝血因子5在磷脂膜表面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激活凝血因子13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13促使可溶的纤维蛋白原生成不溶的多聚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形成血凝块止血。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种途径的区别是:
内源性凝血完全依赖血管内的凝血因子,使因子10激活的过程参与的酶较多,凝血过程较慢。外源性凝血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III,使因子X激活,参与的酶数量少,凝血较快。
除凝血因子3、4、5和凝血因子13中的一部分外,其他的凝血因子均由肝脏合成。
有的人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某些重要的凝血因子合成出现障碍,从而引致凝血障碍,导致血凝时间延长,这种疾病就是血友病。
凝血过程需要多种要素常与,例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