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人们如何解释事件的原因
扩展阅读
视频不推荐了怎么查原因 2025-02-06 11:28:00
车发不着火是什么原因 2025-02-06 11:19:23

人们如何解释事件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23-07-16 01:52:21

① 如何寻找事件背后的原因

打开电视,看到一个护肤品的广告。
广告里的女明星皮肤细腻的看不到毛孔,整张脸白里透红,非常美丽。
这个时候打出一串广告语和护肤品的品牌。
你是否有些心动?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洗发水广告中,那个拥有一头乌黑柔顺长发的女孩子告诉你,她使用的是XX品牌的洗发水。
你是否有些心动?
一位天使脸孔,魔鬼身材的模特告诉你,她就是吃某某代餐的,不仅肥肉没有了,皮肤也变好了。
你是否会心动?

记得曾经在《清醒思考的艺术》中看到过,人们往往会相信广告,是因为陷入了一个误区。
并不是因为广告里的明星、模特、气质美女不真实,而是你自己产生了因果偏误。
到底是因为模特的身材好,所以减肥产品才找到她做广告,还是因为模特真的是因为吃减肥产品才会有这么好的身材?
可见,减肥产品与模特身材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
可能会有部分的关联关系,但是关联度有多大,不分析我们是无法得知的。

在我们做决策和判断的很多时候,都会被“因果偏误”误导。
比如觉得降价就会提升销量。
比如觉得访问灶誉唯量提高是因为优化了首页的配色。
比如觉得一个模块没有接到客户反馈是因为这个模块设计的非常完美。

记得在二战时期,美军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展开了大规模战略轰炸,每天都有成千架轰炸机呼啸而去,返回时往往损失惨重。
美国空军对此十分头疼:如果要降低损失,就要往飞机上焊防弹钢板;但如果整个飞机都焊上钢板,速度航程载弹量什么都要受影响。
怎么办?
空军请来数学家沃尔德。
沃尔德的方法十分简单。
他把统计表发给地勤技师,让他们把飞机上弹洞的位置报上来,然后自己铺开一张大白纸,画出飞机的轮廓,再把那些小窟窿一个个添上去。
画完之后大家一看,飞机浑身上下都是窟窿,只有飞行员座舱和尾翼两个地方几乎是空白。
那么是不是应该在弹孔最多的地方焊上钢板呢?
沃尔德的选择是相反的。
沃尔德告诉大家:从数学家的眼光来看,这张图明显不符合概率分布的规律,而明显违反规律的地方往往就是问题的关键。
飞行员们一看就明白了:如果座舱中弹,飞行员就完了;尾翼中弹,飞机失去平衡就要坠落——这两处中弹,轰炸机多半就回不来了,难怪统计数据是一片空白。因此,结论很简单:只需要给这两个部位焊上钢板就行了。

同理,有很多时候我们找到的是关联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而我们其实可以利用这种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去找出因果关系。
在《统计思维》中,作者就介绍了这种方法。
之所以分享给大家这种方法, 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像数学家或者统计学家一样掌握各种方差、概率定理,而是要掌握这种统计学的思维。
不要再被关联关系迷惑,也就是《统计思维》中说的“冒失鬼”。

冒失鬼很有意思,总是很轻易的下结论。
“因为我们上个版本才更新了首页的设计,这周访问量就上来了,肯定是因为这次的首页设计更新的原因。”
“这个模块从来没有接到过用户的投诉或者需求,说明这个模块是那么的完美。”
但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一个大V对这款软件的推荐,所以造成了访问量的上升。
因为这个模块根本没有人用,所以没有用户进行投诉或者虚庆提出需求。

那么怎么避免做个“冒失鬼”呢?
在《统计思维》中给出了一个进行统计分析的流程。
我觉得即便你不了解那么多的公式和理论,也可以将这个流程牢记于心进行应用。
因为它其实是描述了一种思维的方式。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的进行量化的分析,得到切实的数据支撑决策的话,可以再了解一些统计学理论的知识,或者求助专业人士。

在《统计思维》中说的比较专业:用多元回归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关联性。
我们不那么专业的话,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寻找关联因素。
比如:问隐培卷。
比如:头脑风暴。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找到可能的关联因素。
比如访问量提升,是因为首页的改版、因为宣传、因为优惠措施、因为关联推荐、因为心血来潮、因为学生放假……

我们尝试将之前找到的那么多可能的关联因素进行解释。
是否这样的原因真的会导致访问量上升的结果。

因为头脑风暴或者问卷等方式收集到的信息是比较庞杂、零散的,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分组。
在这个过程中,可将可能性非常小的进行剔除。
那种显而易见的因素也可以剔除。
比如,每年学生放假的时候,访问量都会有小幅度的提升,但是不会有这么明显。
那么可以考虑“学生放假”可能不是产生本次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

《统计思维》中提到的是“用t检验或z检验验证A/B测试的结果。”
简单来说,因为我们想找到本次访问量大幅提升的原因,为了避免我们找到的是关联因素,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反向验证。
比如,我们之前找到的一个因素是“因为某知名网站的关联推荐造成了访问量的提升”。
那我们就需要进行验证了,是因为某知名网站的关联推荐造成了访问量的提升,还是因为我们访问量提升了,从而让某知名网站对我们进行了关联推荐?

经过这四步的分析后,你基本可以确定原因是什么了。
这个原因可能不止一个因素。
而如果你想进一步知道这些因素哪些作为主要因素,哪些作为辅助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那么就需要用到专业的统计学知识了。

但是我觉得对于大部分情况来说,找到原因基本上可以达到目的。
比如你发现访问量提升的原因是之前的宣传到位,那么你可以判断宣传的方案是有效的。
以后有类似的项目也可以这么去做。
而不是“冒失”的将所有的精力耗费在“继续提升首页配色设计”上。

写在最后
有一本书其实和《统计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叫做《用户体验度量》。
只是说《统计思维》应用会更加宽泛,作者强调的不是某一个专业或者领域,而是比较普遍的应用。

② ( )指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可基本分为将原因归咎为自身内部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两种方式

(归孝燃因)指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可基本分为将原因归咎为自身内部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两种方式。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的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巧斗虚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以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如将行为归因于个人特征,称之为内归因。

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如果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销拦之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③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依照历史的年代次序系统地讲述历史,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具体地分析和总结历史事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每一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每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本质,进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敏感度。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历史事件呢?怎样分析历史事件?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找出因果关系
一切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互为因果的。如西汉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这绝不是统治阶级发“善心”,而是秦末农民战争显示的巨大威力。西汉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采取暂时减轻对农民剥削的政策。这就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必然性。又由于文景时期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条件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出现了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强盛。这些历史事件无不互为因果,同时历史事件彼此之间除了表现“纵”的内在联系之外,还经常表现“横”的联系。如“五四运动”的发生除了有国内历史条件外,还由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正因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当时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受到了鼓舞,找到了方向和道路。总之,抓住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纵横联系,是分析历史事件的一把钥匙。
二、剖析事件发生的条件
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分析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的种种条件,找出它的原因,对深刻认识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前提是充分理解。而历史情境的有效设立则是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方式。
作为过去发生的事实,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客观存在。不可再现是历史的特点,而受制于中学教材与学生实际,一般呈现出来的史实都显得偏短。要想让中学生去完整地认识那些年代久远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情境再现。教师通过一定的资料收集,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过去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情境化,再让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真实地感知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梳理经历人类社会曾经的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只有当学生亲身回溯历史感知历史,才能充分理解历史的前世今生。
逻辑分析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需要在思维层面剖析历史的前因后果。任何历史事件的分析,都要从历史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发展等过程分部挖掘,不能带着主观的情感和臆断,尤其注重客观公正的实事求是,还原历史的真相。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综合运用正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才能找到历史事件的分析模式。比如商鞅变法,只要深入剖析它出现的历史背景就比较容易理解变法的目的。
三、理清事件发展的头绪
历史事件的发展总是表现出“开始→发展→高潮→结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发展线索,理清头绪。
四、弄清作用或影响
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就决定了每个历史事件必然会对整个历史产生作用和影响。所以对历史事件的作用、影响、后果或意义要作仔细的分析,不能呆板地死记“条条”。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有巨大历史意义。如十月革命、三大战役、辛亥革命、遵义会议等等。但有的历史事件却表现出对历史发展的阻碍作用,产生消积的后果。如袁世凯复辟帝制、国会纵火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等。有的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起过深刻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如秦末农民战争,它推翻了旧的封建统治,这是直接影响。同时,新的统治者慑于农民革命的威力,不得不采取宽舒政策,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表现出它的间接影响。
历史事件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才有可能把历史事件分析清楚,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