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晕针怎么办
晕针: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
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证。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象沉细。甚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细欲绝。出现晕针时,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扶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茶或糖水,即可恢复。重者可刺人中、素�、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若病情危急则应配合其他抢救措施。
为避免晕针,对初次受针刺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采用舒适体位,选穴少、手法轻;对身体不适者,休息后再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Ⅱ 晕针.晕针.速求预防解决法.
晕针,表现为针灸时发生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类似休克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内心深处对针刺的恐惧,导致迷走神经兴奋。
解决方法:
1、首先要了解针灸是治疗原理,知道针灸并不可怕,也可以先看别人扎针,没什么痛苦的表情,消除恐惧心理。接受针灸时尽量不要看扎针的部位,和比尔了些轻松的话题,转移注意力,针灸针也可以先给一些其他刺激如敲打进针其他部位的皮肤引起轻微痛觉,转移注意力,在其不注意时迅速进针。要以温针为主,尽量不要用泻法。
2、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在针灸前半小时内注射阿托品0.5mg,可以有效防止晕针。
Ⅲ 晕针的原因
晕针就是在针刺的过程中患者会发生晕厥的一种现象。它主要原因有患者的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者是疲劳、饥饿、盗汗、吐泻、大出血之后或者是体位不当,还有就是医者在针刺的过程中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和留针过程中出现晕针的现象。
对于晕针的处理主要由以下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要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予温开水或糖水后就可以恢复了。
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还要刺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或者是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就可以恢复正常。
最后,如果是仍然有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搏弱者,要考虑配合其他的治疗或者是急救的措施。
Ⅳ 晕针反应的预防方法
早在《内经》中,就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明·杨继洲说得更为明确:“下针之时,必令患人莫视所针之处,以手爪甲重切其穴,或卧或坐,而无昏闷之患也”(《针灸大成·卷二》)。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一)、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二)、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
(三)、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有人以此法对4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对预防晕针及其它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作用。 (一)、压眼预防法:国外应用一种压眼防晕法,经国内在有关单位试用,确有一定效果。方法是:让患者双眼向下看,闭眼,术者将双手拇 指指尖分别轩于患者双眼上睑,其余四指分别放在患者两面三刀耳前作支撑,然后用拇 指轻压眼球,注意用力方向由上斜向内下方,拇指尖应放在眼球的角膜 上方用力,避免指尖直接压迫角膜,按压大约5s后抬起手指约5s,然后再按上法按压抬起,持续约30s,再行针刺。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视眼者慎用。
(二)、浸热水预防法:对于特殊过敏体质晕针病人,有人主张,先嘱病人将两手浸入热水中,约5~10min后,再以毫针轻轻刺入两内关穴,约1min左右,开始针刺其它病中需要刺的穴位。可供读者临床参考。
在针灸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针灸拔罐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针。
Ⅳ 晕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额 怎样克服它
轻度晕针只有些心慌、虚弱感、胃部不适或轻度恶心、手足发麻等,一般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晕针稍重者可出现脸色苍白、心跳加快、恶心、打哈欠、出冷汗、手脚冰凉;严重晕针会突然失去知觉,呼吸减慢等。那晕针怎么办?
晕针多发生在疲劳、饥饿、精神过度紧张、甚至恐惧时,故预防接种应尽量避免在上述情况下进行,同时,加强宣传,使受接种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晕针处理原则:
1、使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饮热开水或热糖水,可以自然恢复,亦可刺激人中或合谷,促其苏醒。
2、如血压降低、脉博细弱,可给安钠咖肌注,50%葡萄糖静注,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毫升,儿童减量。
Ⅵ 试述晕针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晕针的原因:
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证。
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Ⅶ 用什么方法预防晕针
为避免晕针,对初次受针刺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采用舒适体位,选穴少、手法轻;对身体不适者,休息后再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关于晕针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一、体质原因 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临床多见的是体质虚弱,饥饿,疲劳者易发生晕针。另外,《内经》载:“无刺大醉”、“已醉勿刺”,酒后针刺导致晕针的也有报道,如一53岁男性患者,因左肩前部疼痛3月余用针刺治疗。首次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复诊时得知病人当日中午饮酒过多,即劝其暂予休针。但患者坚持,无奈施以针术。针后不久。患者即感头目眩晕,心慌气短,腹部难受,恶心欲吐。额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气细数[1]。二、心理原因 亦为主要原因。多见于初次针灸者,由于缺乏体验,而产生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等情绪。有对晕针者进行人格特征测定,发现,异常人格约占二分之一。在异常人格中,以忧郁质人格患者发生晕针者最多。忧郁质人格性格内向,情感压抑,遇刺激既易兴奋,又易抑制,易发生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可能是易出现晕针的因素。当然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病理原因 平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 四、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针。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一般在敏感点施针,或采用特殊手法,如气至病所手法等都能诱发。在刺激的种类上,除毫针、拔罐、艾灸外,穴位注射和耳针亦可引起晕针。各种刺激对晕针症状轻重的影响似无明显差异。如一例男性胆结石症患者,行耳穴压丸治疗。当治疗到第2次(轮换到左耳时),按压耳穴施予强刺激时,病人感觉心慌、气短、上腹疼痛、恶心欲吐,伴乏力,血压下降致休克状态。立即给予硫酸阿托品1mg、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再肌肉注射升脉散4ml,1个多小时后才好转至正常。当晚,患者再次按压刺激上述穴位时,亦出现同样情况,重复使用以上治疗方法后获得缓解[2]。 五、体位原因 以立位及正坐位发生晕针者多见,但也有卧位晕针的。有统计表明,卧位晕针约占28%。临床上观察到卧位晕针的症状多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 六、环境原因 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Ⅷ 怎样能避免晕针
尽可能的放松,就当是扎别人,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如听收音机看电视,玩手机或与旁人聊某话题等,或转移疼痛感,如咬手指或掐大腿(掐别人不管用,要掐自己。。。。).切忌紧张,精神紧张导致肌肉紧张,肌肉紧张导致痛感加强.引起晕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精神因素 对抽血知识了解甚少,认为抽血后会损害身体,情绪紧张,有恐惧与顾虑情绪。 二、年龄因素 青少年易发生抽血晕针,此年龄段心理反应性较为敏感,对疼痛反应高,抽血时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疼痛感受就更加敏锐,痛觉加剧。当肌体和精神痛苦超过其所能承受时,易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虚弱、头晕、出汗),过度换气综合征(呼吸困难、窒息感、心悸等),同时感到胸痛、心悸以致呼吸困难等。 三、空腹因素 抽血时因心情特别紧张,这种刺激对消化系统影响非常明显,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剧,此时处于空腹状态,易出现虚脱。 四、其他因素 比如抽血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室内色调不协调、环境嘈杂等也容易发生抽血晕针。 了解了晕针的原因,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应对: 一、了解抽血的知识,几毫升血对人体没有影响。 二、放松心情,轮到自己抽血时,与旁边的同学谈话,分散注意力。 三、不要看着医生穿刺,头偏向一边,如果感觉自己不能坐位抽血,可以向医生提出,能不能躺在床上抽血。 四、随身带一瓶甜饮料,抽完血后立即喝点甜饮料。
Ⅸ 怎么避免晕针,晕针真的好难受啊
尽可能的放松,就当是扎别人,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如听收音机看电视,玩手机或与旁人聊某话题等,或转移疼痛感,如咬手指或掐大腿(掐别人不管用,要掐自己。。。。).切忌紧张,精神紧张导致肌肉紧张,肌肉紧张导致痛感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