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如果你的企业员工大量流失,一定是你的管理人员、你的中层管理出了问题。
不信可以自己做一个实验,打电话给公司离职超过3个月以上的比较优秀的一批员工。你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很真诚地请教一个问题:“当初你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会意外发现,80%以上的人会告诉你:“老板,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了,当初我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不是那个辞职报告上写的什么家庭原因、个人原因, 都是借口,真实原因是我和我的直属上司合不来,不是他看我不顺眼,就是我看他不顺眼。”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管理过程当中,70%的明星员工都是被平庸的经理折磨走的。所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取得卓越成绩的最大影响因素来自于他的直接上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要取得最佳成绩,有一个最基本的效应叫“经理效应”。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绩有三个基本因素:
第一,优势。
他要具备相应的优势。在一件事上他要有他的优势,这叫天赋,后文会详细地讲解,这是人才的一种识别选拔的观念。人是否能取得卓越成绩,跟他的天赋是有关系 的。丑小鸭可以变天鹅,但前提是它必须是一个天鹅蛋,鸭蛋是怎么都孵不出天鹅的。所以他本身首先得是一颗好种子。
第二,匹配。
他的优势要和他的工作岗位是匹配的。即拥有的优势、天赋要和工作需求匹配。让身高超过米的姚明去练体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第三,优秀的上级。
一个优秀的上级管理者其实就像催化剂,它不是内因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运动员也是一样的,除了有天赋,能匹配,还需要有一个优秀的教练,挖掘他、培养他。所以我们会发现:
一个优秀运动员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教练;
一个优秀演员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经纪团队;
一支优秀球队背后都拥有一个优秀的教练;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一个优秀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所以一个优秀的上级领导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因而,我们把他称为“催化剂”。
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对一个团队最大的影响往往来自于这个团队的直接上司,他才是一个组织环境、文化核心决策的决定因素;他才是决定一个团队的状态、员工敬业的最核心的影响要素。一个部门换一个领导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一批员工,但是所做出的成绩却可能截然相反。
中国男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几代人努力了那么多年,却始终进不了世界杯,后来换了个米卢当教练,他来了之后就说了一句话:“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就是对球员进行状态的调整、氛围的调整、环境的调整,却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在企业里面,很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我们这边任务太重了,加班太多了,补贴不够啊,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会有很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谁能第一时间来处理?——就是员工的直接上司,他的一句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假如这个领导当时没有处理好问题的话,那么这个队伍的士气、能力、战斗 力都会迅速下降。
团队合作当中人与人之间也会有各种摩擦,谁能第一时间化解矛盾?
员工有情绪和抱怨时,谁能第一时间疏导?
员工有意见时,他第一时间会向谁提出来?
员工有好的改善建议时,他第一时间会告诉谁?
员工出现错误时,谁能第一时间就发现并处理?
员工心态有问题时,谁能第一时间及时调整?
员工违规时,谁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
——就是中层管理!
老板永远都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的人。当一件事情反映到老板这里来处理的时候,往往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以收场了。
所以当我们理解这一点以后就知道,其实在组织管理当中,中层管理是一个关键的核心环节,带组织、带管理、带团队的核心重点,来自于核心的中层管理队伍,这是管理的关键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中层管理队伍做好了,那整个队伍就能够做起来,如果中层管理出了问题,只调整员工效果不会太明显。一个好的中层管理能够去发挥员工的优势,给他的员工相应的、匹配 的环境,同时能够做催化剂,促进员工发挥出他的价值。这才是一个好的、优秀的中层管理会做的事情。同样地,当一个员工持续取得好成绩,我们应该知道,他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好上级、好领导。
2. 浅谈人员流失的原因和对策
企业留不住人才,无外乎两点,一、钱少了;二、受委屈了。”
非常直白,然而也是非常精准,从中可以映射出很多企业的问题,诸如管理体系,晋升机制,考核指标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企业人才流失方面无外乎这四点。
高层:经营理念、发展方向有分歧
道不同,不足与谋。越到高层越看重合作融洽和双方价值取向的一致。
但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层次后,尤其是高速发展需要跨台阶的时候,这时对未来的发展就会产生严重的分歧,守成的人员愿意就此罢手,而奋进的人还想更上层楼。
彼此分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团队的分裂。
中层:缺乏晋升空间
当中层人员在岗位上呆了多年之后,这时升迁越来越慢,机会越来越少,对于现有企业“没有新鲜感”,常常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况。
发展碰到了事业的天花板,明明看到高层的职位,但中间隔着一堵玻璃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导致,这些已经担任主管的人开始想找寻外面的机会。
基层骨干:发展机会太少
这部分人主要是掌握着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人员,掌握着大量客户资源的营销人员。
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对企业的工作都已熟悉,这些人员常常会寻求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挑战、更广的发展空间,如职位晋升晋级、担任项目负责人、独当一面等。
尤其是如果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同学有提职,而他没有机会时,他会急切地寻找外面的机会。
新员工:期望值太高
新入职人员流失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择业观,期望值太高。
尤其是新入职的大学生,他们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呆久了,与社会隔绝太远,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很精彩。
常常是凭着想象来找工作,既想工资高、还想干活少,工作形象还要好。
目前市场上的企业,超过五分之一的企业HR,他们的工作都只是招聘、薪资计算、员工绩效考核、考勤打卡这4点,对于员工画像一说更是不曾听过,对于员工的了解只是知道一个所属部门以及岗位。
举个例子,两家规模相同的企业,一家企业不注重人才管理,一家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管理企业;
短期内几乎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注重长远的发展,在这个时候,注重人才管理企业无论在业务、发展潜力等各方面都将超越不注重人才管理的企业。
因为注重员工,所以会对针员工拥有完善的竞争机制,奖励机制等等;
同时也将对每一个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员工画像评估,HR将深入了解每一个员工是否胜任岗位,工作是否积极,业务能力是否在提升….等等。
反而,针对磨洋工、业务敷衍等员工进行预警淘汰,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圈,从而使企业充满精英,业务提升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