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程停工,承包人如何处理
承包商在行使停工权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三点:第一:适度的把握,就是说,发包方未按约定支付款项,要达到“致使施工无法正常进行的程度”。如果发包方只是偶尔程度较轻的延误支付,尚不足以影响施工进程,承包商就进行停工,其顺延工期的要求很可能得不到主张:第二:承包商因发包方延迟支付工程款而放慢工程速度甚至停工时,一定要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操作。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工程款,承包人当然有权停工。而且,因此而产生的工期延误,责任由发包人自己承担,承包人的工期则作相应顺延。国内的施工合同范本第26.4条也规定,发包人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双方又未达成延期付款协议,导致施工无法进行,承包人可以停工,由发包人承担违约责任。所谓违约责任包含两种:一是工期顺延,工期损失由发包人自行承担;二是承包人停工期间的损失由发包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很多承包商因为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淡薄,操作不当,造成应当顺延的工期不能顺延,应当获得的赔偿得不到赔偿。例如,笔者就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包方连续3次未支付进度款,承包方多次交涉未果,遂下令停工,并口头通知了发包方。一个多月后方才恢复施工。后来,承包人为追讨工程款向法院起诉,发包人则以承包商工期违约提起反诉,要求承包商承担工期违约责任。承包人认为,工程逾期,是因为发包人未支付进度款导致工程停顿造成的,责任应由发包人自己承担。但在举证过程中,承包人连什么时候停工,什么时候复工的证据都提不出来,导致法院无法认定工程逾期到底是谁的责任。因此,当出现发包人逾期支付工程款而导致施工无法进行时,承包人当然有权停止施工。但是,要确保停工期间工期顺延,损失得到赔偿,承包商一定要按照程序操作,一定要有强烈的证据意识。在操作方面,注意按照下列程序办理:1、书面催告发包人限期支付工程款。2、如发包人逾期未予支付,承包商准备停工,应向发包人发出停工通知书,通知书要载明停工的具体时间。3、与此同时,对现场的设备设施以及未使用的各项材料进行统计拟出清单,请监理或者甲方代表签字确认。4、复工时注意与对方共同确认具体的复工时间。按照上面的程序操作,如双方发生纠纷,承包商应当顺延的工期以及各项费用的赔偿,如设备租赁费等,也就有据可查,更能得到确认和主张。例如,按照国际通用的FTDIC合同条件,如果业主方没按规定的时间付款,承包商在提前给业主21天的通知后,有权放慢工作速度或暂停工程进展。也就是说,即使发包方支付违约,承包商也必须按一定期限书面通知对方付款,期满后,才能行使停工的权利,停工造成的拖期才由对方承担,否则,承包商可能承担违约停工的责任。
B. 一般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施工进度如何应对处理
1、业主原因包括不能及时、足额提供工程款;未按合同约定提供现场“三通一平”条件;对工程的功能特性提出新的要求及变化。
2、施工方原因包括施工组织管理不利和施工技术失误两方面。
3、第三方原因涉及监理方、政府或上级机关、设计方及供应方等。
4、不利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区异常恶劣气候、施工区水文地质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5、意外事件包括社会动乱、工人罢工、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地下障碍物的发现、处理等;临时停水、停电、交通中断等。
应对处理
1、在管理方面:做好施工前后各项施工准备。迅速组织、筹建现场临时设施,及时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形象进度考核制度,把形象完成情况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奖罚制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克服各种不利施工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各种不利气候条件预防为先,尽量节约工期。
强化施工调度指挥与协调工作,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靠前指挥,超前布局谋策,加强监控落实,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搁置延误。把施工进度纳入信息管理中,对工程进度动态进行信息化管理,合理利用一些工程管理软件。
2、在技术层次上:按照工期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理顺各工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之间的联系。在施工组织安排上突出做好重点、难点工程的详细施工技术方案。积极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发挥施工技术工作的龙头作用,提前做好各阶段的施工安排,认真细致地完成工程施工测量和施工监测,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在材料设备上:按照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提前做好材料采购计划,做到早计划、早落实。合理配置机械设备,提高机械使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程度。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备足动力设备和主要机械易损件。采用新设备及检测仪器,以科学手段加快施工进度。
4、在施工计划方面:精心编制施工计划,明确关键线路,实行动态网络管理,及时调整各分项工程的计划进度、劳力和机械设备安排,保证分项工程按期完成。根据工程总体计划,严密组织施工。
加强计划管理,均衡组织施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网络图和横道图的形式编制详细的月、旬计划,施工过程按计划组织施工。建立施工进度管理制度,适时地局部或整体调整进度计划。坚持每日生产调度会制度,研究解决施工存在的问题,布置落实明日的施工任务,做到当日任务当日完成。
工程施工进度的检查方式
在工程进度计划实施后,应及时跟进并收集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包括工作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持续时间、逻辑关系、实物工程量和工作量,以及工作时差的利用情况等,从中了解到施工过程中影响进度的潜在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防止偏差、纠正偏差。
施工进度的检查方法主要是对比法,有利用横道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香蕉型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列表比较法等将经过整理的实际进度的数据与计划进度的数据相比较,从而发现是否出现偏差和偏差的大小。
若偏差较小,可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矛盾得以解决,继续执行原计划;若偏差较大,经过努力不能按原计划实现时,则要考虑对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即适当延长工期或改变施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