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络不通淤堵的症状(2)
常见的经络不通淤堵的症状
一、胃经堵塞
常见症状:咽喉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易堵点:“髀关穴”或“梁丘穴”。通了——足三里才会有反应。胃有隐患时,“髀关穴”痛感明显,多数人“梁丘穴”痛感小于“髀关穴”。
丰隆穴——形体偏胖者,体内痰湿较重
二、脾经堵塞
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肥;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易堵点:地机穴、三阴交穴、“太白穴”或者“公孙穴”,
三、肝经堵塞
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 乳房疾病 小便黄。
易堵点:“阴包穴”。通了—“太冲穴”才会有反应。
四、胆经堵塞
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原因:胆经易堵是长期肝郁气滞,肝经没有完全的通道,只能依靠胆经道排毒释放,引起胆汁排泄障碍,胆汁瘀滞渐渐形成的通道堵塞现象。
易堵点:“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临泣穴。疏通胆经可以治疗口苦,易怒,心慌,易醒,胆囊疾病,偏头痛等。每晚21-23点,一次3-5分钟,坚持一周。
现在人压力大,焦虑多, 肝火旺 ,肝毒排泄比古人多多,但通道堵塞,身体的状况是:
1、油性头发——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2、早生白发——人体的能量不足所致,中医有一句话:“发乃血之末”,由于 营养 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
3、面部眼角位置长斑——毒素堆积。
4、胆经沿线问题,偏头、肋下、腿、脚踝、脚疼或冷等。
5、胆囊问题—— 结石 ,炎症等。
6、肝脏问题——毒素无法顺利排泄,堆积形成, 脂肪肝 等。
足少阳胆经易堵点穴位按摩法
1、立正姿态,双手自然并拢置于大腿外侧,中指尖处必有一个堵点。正坐位,用同侧的拳头轻敲此处会产生强烈痛感,胆经容易郁气,受寒,所以疏理此处能理气、排寒。一般情况下3—5天痛感可消失。
2、疏理完“风市穴”,再用同侧的小指掌指关节,轻敲“悬钟穴”附近3分钟,有高血压、坐骨 神经痛 、寒气凝结之人,此穴反应会强烈。
3、耳鸣、偏头痛等胆经不通严重者,可食指立起来,轻轻点揉“临泣穴”即会痛不可摸,需按揉3、5次。
注意:出现打膈、放屁等排气现象,有人第二天大便会呈黑色,都为正常情况,过几日就没事了。
4、辅助调理疾患口苦、易怒、心慌、易醒、胆囊疾患、偏头痛。疏通经络的最佳探查、疏理时间为晚9点~11点。穴位按摩法:先双手同时疏理风市穴5分钟,再疏理悬钟穴5分钟/侧、点揉临泣穴5分钟。
五、肺经堵塞
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 咳嗽 ;过敏性 鼻炎 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易堵点: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孔最穴疏通后——鱼际穴才有感觉。肘窝拍打,也是排毒方式。
孔最穴——肺经堵塞者此处有明显痛感
六、大肠经堵塞
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 皮肤过敏 ;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 喉炎 。
易堵点:肘关节上四指宽的“手五里穴、手三里、合谷穴。
手三里—有肠道隐患的人此处有强烈痛感。
七、 肾经堵塞
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易堵点: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
大钟穴——有腰酸、咽痛等症状
水泉穴——肾气弱,有尿频、尿急、脚凉。
照海穴——八脉交会穴,只要咽喉有问题
八、膀胱经堵塞
常见症状:恶风怕寒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易堵点:昆仑穴。
“承山穴”—走路时腿脚发沉或睡觉时易抽筋。
委中穴—“腰背委中求”,腰部疾患者,可起到强腰健骨作用。
九、心经堵塞
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易堵点:“灵道、通里、阴郄、神门”、 “少海穴”。
十、小肠经堵塞
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 腹泻 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 肩周炎 。
易堵点:后溪穴。有颈椎、肩胛疾患或小肠受寒严重者。“后溪穴”与督脉相通,所以经常刺激此穴还可以保护阳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十一、心包经堵塞
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 神经衰弱 。
堵塞点:天泉穴。
心包经对女性的乳腺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它不仅能够解决胸闷 心慌或者憋痛的感觉,尤其对预防乳腺增生效果特别好。
心包经探查时间:晚上7到9点。 这个时间段是心包经气血最旺盛的时间。
十二、三焦经堵塞
常见症状:偏头痛 头晕 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易堵点:四渎穴、消泺穴。
探查堵点方法:保持三焦经的畅通,其实是在间接地养元气,也就是有养肾的作用。 没做过经络梳理的人,三焦经基本没有通的。
掌心向下,前臂放松,自然下垂,然后向内侧曲45度。在手臂背面正中划一条线。用右手小指的掌指关节(手指和手掌连接的关节),手腕放松敲击。如果手腕不放松,用肩膀发力肩膀就酸了。从肘关节开始敲。找到了痛点,和心包经一样按揉都可以。痛点可能会红肿或者出痧。一次5-10分钟。
三焦经探查时间:晚上9-11点
十三、任脉堵塞
任脉是调节全身阴经气血的“统领”,它与妇女的一些特殊生理活动关系密切。中医指出,女性任脉不通易得病。
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经闭不孕,带下异常,胸腹胀满疼痛等;任脉虚衰可表现为胎动不安,甚或流产,月经后延或经闭,或月经淋漓不尽等;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易堵点:檀中穴、神阙穴。
任脉的调理方法:女性的日常 保健 ,调理任脉是必不可少的,而膻中穴则更是首当其冲。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主要治疗范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心肺疾患和乳腺系统相关疾患。有揉法和推法,揉是指用中指端按揉,每次约2分钟;推是指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沿着前正中线从下向上推,缓慢而均匀,每次约2分钟。在日常保健中,自我按摩膻中穴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理想的方法。
十四、督脉堵塞
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 痔疮 便秘;阴阳失调。
经络不通淤堵的表现
1、“痛则不通”,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畅了。
2、皮肤上长疖子、长痘痘、长斑。
3、身体内长囊肿、肿块。
4、 鼻塞 、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
5、眼睛不清澈了,有血丝了,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了。
6、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凸起比较明显了。
7、浮肿、关节积液。 一、身体内管道不通畅的表现。
1、“痛则不通”,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畅了。
2、皮肤上长疖子、长痘痘、长斑。
3、身体内长囊肿、肿块。
4、鼻塞、耳鸣、见风流泪、口臭、胃胀、腹胀、胸闷。
5、眼睛不清澈了,有血丝了,眼白开始变浑浊、发黄了。
6、手上、腿上、脚上的青筋凸起比较明显了。
7、浮肿、关节积液。
8、身体内反复不愈的各类炎症,如 胃炎 、肠炎、 妇科 疾病等,除了与身体内气血不足有关以外,经络不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经络淤堵的最好解决方法
秘方一: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秘方二:进补养生
传统 医学 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秘方三:固精养生
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秘方四: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猜你感 兴趣 :
1. 背部经络不通的危害有哪些
2. 经络养生的方法
3. 冬季祛湿排毒的方法
4. 女人经络不通的症状与原因
5. 为什么经脉会堵塞
B. 眉头是什么经络,一按就痛
眉头是什么经络,一按就痛
眉头是什么经络,一按就痛,在中医上讲上眼的眉骨属于胃经行走的地方。按压眉骨穴位也都会有疼痛反应,这些反应可以表示眼睛局部的病变。那么眉头是什么经络,一按就痛是怎么回事呢?
眉头是什么经络,一按就痛1
眉头一按就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额窦炎,主要表现为头痛以及眉头按压疼痛,还会伴随鼻塞、脓涕、食欲不振、发热等其他症状,可以通过鼻窦CT或者鼻镜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面主要是积极消炎治疗。
2、神经性疼痛,疼痛表现为阵发性跳痛,多由熬夜、作息不规律、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受凉等情况诱发,治疗方面主要是应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以及缓解疼痛症状的药物,比如正天丸、甲钴胺等。
3、脑血管痉挛,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冷风刺激后导致血管痉挛,出现眉头按压性疼痛的症状。这要考虑是脑血管痉挛所致,可以服用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眉毛上有三个穴位,即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一般用手轻按上述穴位时,局部会有麻、胀、痛等感觉,部分敏感人群会有小电流经过的酥麻感。
1、攒竹穴:又名眉头,在眼内角上方,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一个穴位,主要用于治疗面瘫、呃逆、面痛、三叉神经痛等。此穴有额肌、皱眉肌、额动脉、额静脉、额神经内侧支经过,不宜艾灸;
2、鱼腰穴:为经外奇穴,在瞳孔直上、眉毛中间的位置,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眉棱骨痛、面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等,此穴有眼轮匝肌、枕额肌、眶上神经外侧支、面神经等经过,常以平刺针法刺灸该穴位;
3、丝竹空穴:又名巨窌穴,在眉毛的`尾端,即眉梢尾端与眶缘之间的位置,能触摸到一处凹陷,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有止痛、止晕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头疼、面神经麻痹、目赤肿痛、眼睑瞬动、癫痫、齿痛等,此处有眼轮匝肌、眶上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经过,可以平刺该穴位。
以上三个穴位临床经常用到,建议在专业中医师辨证论治下使用该穴位。平常做眼保健操时,经常会按摩到以上三处穴位,对促进眼睛明亮、缓解视力疲劳有一定好处。
眉头是什么经络,一按就痛2
眉心就是中医经络穴位印堂穴的驻地,养生者将印堂穴称为“上丹田”,中医认为,刺激这个部位,勤加耕耘,就能够获取长生延年的“内丹”。
印堂出现问题属于虚弱的病症。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按摩一下眉心,疲劳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印堂穴很好找,位于脸部正面,左右眉间正中央就是印堂穴。
刺激印堂还有醒脑通窍明目的功效。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就能感觉到一种胀胀的感觉向两侧发散,那是阳气在冲击,之后您就能感觉到脑子特别清醒,眼睛也特别明亮。
经常按摩这个印堂穴位,还可以使头脑反应敏锐,增强记忆力、改善视力减退。
此穴对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与伴随而来的头昏、头痛、嗅觉功能减退等,也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按摩手法
1.右手的中指伸直,其他手指弯曲;
2.将中指的指腹放眉中心处,用指腹揉按穴位,用力适度;
3.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大约2至3分钟;
4.也可采用右手拇指、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提拉50至100次。(也可如图直接用拇指按摩)
打通了这个控制点,脑供血问题就会有改善,对头痛、头晕等高血压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眉头是什么经络,一按就痛3
眼眉有什么穴位
1、阳白穴位
取穴位置:该穴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功能:生气壮阳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目痛,外字、外眦疼痛,雀目。
2、印堂穴位
取穴位置: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疾病: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3、攒竹穴位
取穴位置:该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解剖: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功能:对黑眼圈有所缓解
主治疾病: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颤动,眼睑下垂。
4、睛明穴位
取穴位置: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眉头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功能:降温除浊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5、瞳子髎穴位(别名:太阳穴)
取穴位置:眉尾后侧
解剖: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胆经下传于听会穴。
功能:降浊去湿。
主治疾病: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