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偏见的产生与消除
什么是偏见?偏见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又要如何消除偏见?
定义
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
偏见与态度有关,但又不同于态度
态度包含三个成分
1.认知: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
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它代表着人们对其他团体的成员所持有的共有信念
刻板印象可能对,也可能错
2. 情感:偏见
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
3.行为倾向:体现在歧视上
对某些人的认识和情感都是负面的,所以我们在行为上用不公正的方式对待他们
偏见产生的理论
⑴团体冲突理论
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团体之间产生偏见,从这一点来看,偏见实际上是团体冲突的具体表现
用相对剥夺的观点解释偏见是何时产生的
当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种利益却没有得到,
他们若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时,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
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与偏见
⑵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
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媒体宣传效果最为重要
来自父母:儿童的种族偏见与政治倾向
接受新闻媒体影响:使得儿童习得了对他人的偏见
⑶认知理论
用分类、图式与认知建构等解释偏见的产生
助长对他人偏见的因素
①对陌生人的恐惧
贬低对他们的认识
②对内团体和外团体的不同对待方式
(喜欢内,排斥外团体的人)
③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
多数人与少数人不良行为的比例相同
但少数人的不良行为被过分估计
⑷心理动力理论
用个体内部因素解释偏见
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
两种形式
把偏见看成是替代性的攻击
视为一种人格反常,认为偏见是一种人格病变
最有名的当数Adorno阿多尔诺的“权威性人格”,人格特征:
对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绝对固执
认同并夸大权威
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到一般人身上
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
⑸人格理论
1. Altemeyer发展了Adorno的理论,“右翼权威性量表”(RWA)
测量权威性人格中的保守主义、攻击性和服从
发现RWA能聚合成单一维度
而且能有效预测偏见和自我中心行为
2.Sidanius提出 SDO量表 社会支配取向
可以有效预测社会政治和群体现象
3. Duckitt双加工动机理论(DPM)
RWA和SDO分别在开放性和宜人性对偏见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偏见的影响
①对知觉的影响
偏见影响人们对他人的知觉
②对自身和他人行为的影响
持有的偏见会影响自身行为
对他人的偏见也会影响他人实际的行为表现,最明显的表现在自证预言
消除方法
①社会化
儿童、青少年的偏见主要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
在社会化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影响,以减少或消除偏见
②受教育程度
接受的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越少
有时人们的偏见更多地来源于自己的无知和狭隘
通过让人们接受更多的教育来减少偏见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③直接接触
在某些条件下,对立团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能够减少他们之间存在的偏见
④自我监控
由于偏见本身也与认知过程有关,所以对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可以减少偏见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有偏见时,可以通过静下心来想、抑制自己的偏见反应等来减少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