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怎么回事
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参考值为11-13s,延长3s以上就有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还能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说明人体外源性凝血因子出现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减少。
2、严重的急慢性肝病,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凝血因子的消耗增多。
4、长期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华法林可以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
5、鼠药中毒,可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影响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
2. 凝血时间偏高怎样治疗
凝血时间偏高,治疗前首先要明确是哪类原因导致凝血时间偏高。如果是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治疗可能就需用凝血因子替代法治疗。通过输注一定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如果是继发性原因,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比如某些药物引起,只要停止服用这类药物就可恢复正常。还有一类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如常见的肝癌、肝硬化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生成障碍,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除对原发病行综合治疗,还必须通过输注新鲜的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给予替代,进而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恢复正常的凝血酶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