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痛风为何肝肾失调,中医如何辩证医治
中医理论中,痛风的发生与肝肾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痛风之所以会导致肝肾失调,主要是因为风邪、湿邪、热邪和瘀邪的内外侵袭,这些病理因素会影响肝肾的正常功能。具体来说,风邪引发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常因受寒而诱发;湿邪则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尤其在体弱且缺乏运动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热邪则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多见于青少年;瘀邪则导致血脉瘀紫、刺痛,老年人更为常见。这些病因相互作用,使得痛风反复发作,关节持续红肿疼痛。
如果患者本身体质不高,免疫力低下,加上邪气的阻滞化毒,就可能导致肝脾肾功能的失调。再加上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情绪波动等因素,会进一步加重肝肾的负担,促使病情恶化。长期不加控制的痛风,会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痛。肝脾肾的失调与风湿热邪相结合,会使得痛风症状更为严重。
若痛风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痛风石,这会对骨骼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患者久病体虚,治疗后未能有效控制病情,会伤及正气,导致气血不足。湿热之邪长期侵袭,还会灼伤肝肾之阴。因此,中医治疗痛风时,主张养血、调肝、益肾,同时化湿行瘀排毒。
在药物治疗上,常用全当归、赤芍、白芍、干地黄等药材,以调理脏腑功能,控制病情发展,调节嘌呤代谢,促进尿酸排泄。对于关节肿大、畸形、僵硬等症状,可加入桂枝、秦艽等药材,以化痰活血,软坚散结。若尿酸盐对肾脏造成损害,出现尿酸增高、腰痛、蛋白尿等症状,可使用丹参、菟丝子等药材,以补肾活血。对于痛风结石形成,排尿不畅的情况,可加用金钱草、车前子等利尿排石。
对于腰膝酸软、肾虚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川断、川牛膝等药材,以补益肝肾。若关节屈伸不利,可加入伸筋草、宣木瓜等药材,以舒筋通络。中医治疗痛风时,常强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重用当归、白芍等药材,它们不仅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抗炎,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白芍还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