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购物 » 扇骨颜色怎样做成的
扩展阅读
怎样测量汽车混合气体 2024-11-05 18:30:09
丝袜照怎样拍才好看 2024-11-05 18:23:09

扇骨颜色怎样做成的

发布时间: 2022-08-05 08:08:17

❶ 猪扇子骨的做法大全

蒜香扇子骨

主料:

宁乡土猪扇子骨

辅料:

蒜蓉、洋葱米、辣椒米、椒盐粉、葱花、植物油适量

做法:

1、将其宁乡土猪扇子骨带肉取下,切成小块,将肉厚部分打好花刀备用。

2、在锅中放入适当植物油,油烧至八成,放入扇子骨用小火慢慢炸制。炸制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好温度,确保其酥而不焦,金黄香脆。确保每根扇子骨都炸好之后,将其捞出一旁等油滤干备用。

3、另起锅烧热,放少量油,加入蒜蓉、洋葱米、辣椒米、椒盐粉等,文火小炒至香味喷鼻。然后将炸好的扇子骨倒入锅中,用微火煸制,待香味入里后再加入香油,洒上葱花即可出锅装盘。


飘香扇子骨

主料:

扇子骨1000g

辅料:

红辣椒段20克、蒜末15克,自制酸椒水20克,辣妹子酱8克,鸡精、味精、孜然粉各5克、花椒粉、葱花3克,盐21克,花椒盐100克(腌制使用),卤水、菜籽油适量

制作过程:

1、将扇子骨1000克,漂洗干净沥干水分,抹匀花椒盐腌制两小时,飞水备用;

2、将扇子骨倒入卤水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至上色,关火浸泡15分钟,捞出后入八成热油大火炸1分钟至外酥里嫩,锅离火继续浸炸4分钟。

3、热锅入油烧至六成热,下干红辣椒段20克、蒜末15克煸香,倒入扇子骨,淋自制酸椒水20克、辣妹子酱8克、鸡精、味精、孜然粉各5克、花椒粉3克翻炒均匀,捞起扇子骨装盘,点缀葱花即可走菜。

制作关键:

炸扇子骨时油温要高达八成,炸1分钟至外焦里嫩后需离火继续浸炸,否则容易将扇子骨炸干。


手抓扇子骨

调料:

花椒盐、色拉油、蚝油、美极鲜、白糖、新奥尔良烤翅粉、五香粉、孜然粉、水、辣椒粉、芝麻

制作:

1、选用带肉扇子骨,每支1.2斤到1.5斤左右。

2、改刀成宽50px长200px的条状,按每斤加8g花椒盐淹至不低于10小时,然后放蒸箱蒸20分钟。

3、锅内放色拉油400g,蒸好的扇子骨10斤,蚝油100g,美极鲜50g,白糖50g,香料包1份(新奥尔良烤翅粉50g,五香粉50g,孜然粉50g,水2斤烧5分钟至调料均匀倒入托盘)。

4、放入烤箱上下250度烤至40分钟,中间翻身2次,撒孜然粉至颜色变红,汤汁收干即可,将烤好的扇子骨撒辣椒粉、芝麻装盘即可出品。

注意事项:

蒸制时间不宜过长


避风塘扇子骨

主料:

扇子骨

辅料:

面包糠、葱花、红椒末

调料:

椒盐粉

制作:

1. 解冻:自然解冻、带包冲水解冻(不能破包)

2. 炸制:把扇子骨放入热油锅中(六成油温约160 ℃)炸熟取出放入盘中待用,面包糠炸制金黄色备用。

3. 炒制:锅中留少许油,加面包糠、葱花、红椒末煸香,同时下入椒盐粉翻炒均匀盖在扇子骨上面即可。

味型:咸香味

成菜特点:

鲜香味浓,肉质细嫩。


风腌扇子骨

主料:

扇子骨300克

辅料:

花椒盐80克,高度白酒20克,生姜水15克

做法:

1、锅入花椒20克、盐60克干炒出香,制成花椒盐待用。扇子骨入沸水汆烫一下,再入凉水冲净控干,先淋上生姜水和高度白酒抹匀去腥,腌制15分钟后再抹匀花椒盐,直接入保鲜冰箱腌制3小时(冬天要腌制6小时)。

2、腌好的扇子骨挂起来,用风扇吹5-6小时至表面变干,之后包上保鲜膜,放托盘中入蒸柜大火干蒸20分钟至熟,取出自然冷却后改大块装盘即可。

制作关键:

扇子骨一定要先去腥再入味,两步分开做能达到最佳效果。


秘制扇子骨

创意:

此菜中的扇子骨采用少煮多泡的技法使其入味,加上独特的酱料烹制出来,得到了众多食客的认可,口味丰富香浓、口感弹韧、回味无穷。

制作:

1、选用新鲜、肉质饱满的猪扇子骨,用据骨机顺长锯成2厘米宽的块,入锅中焯水去血沫,捞出冲洗干净。

2、扇子骨入自制酱汤中中火煮15分钟,熄火浸泡1小时捞出。

3、取扇子骨600克入烧至五成热的色拉油中,离火炸透,捞出控油。

4、秘制香飘酱35克入锅中炒出香味,迅速倒入炸好的扇子骨翻炒均匀,离火,即可摆盘上桌。

自制酱汤:

1、锅内入葱油500克烧热,下八角、葱段、姜片各30克,花椒、干辣椒各20克,桂皮15克煸炒出香味。

2、入蚝油20克、韩国辣酱15克、海天黄豆酱30克炒匀,加水10千克,下料酒100克、玉堂散酱油40克、盐20克、白糖50克烧开,转小火熬制40分钟即成。

秘制飘香酱:

制作锅入色拉油1千克、芝麻油30克烧热,下入剁好的蒜米、圆葱粒各400克,贺福记青剁椒300克小火炒香,加入东古酱油50克炒匀即成。

适用范围:

烹制肉类菜品,咸鲜微辣,如秘制扇子骨。


有点味扇子骨

主料:

扇子骨肉400克

配料:

青椒200克,蒜籽15克,干椒粉5克

辅料:

盐5克,酱油15克,蚝油15克,猪油150克,生抽10克,味精10克

制作:

1.先将带肉的扇子骨汆水捞出,过凉清洗干净入高压锅;

2.加适量清水、葱、姜、料酒压5分钟捞出待凉将扇子骨肉取下切成小片;

3. 锅入猪油烧至7成热将扇骨肉下锅煸炒,加蒜籽、青椒、干椒粉、盐、味精、酱油、生抽、蚝油、少许高汤,翻炒均匀,将汁收干。

特点:

口味鲜香,肉质饱满,原香十足

点评:

鲜辣干香,制作时应注意少油、少汁。


椒盐扇子骨

主料:

扇子骨

辅料:

葱花、红椒末

调料:

椒盐粉

制作过程:

1、解冻:自然解冻、带包冲水解冻(不能破包)

2、炸制:把扇子骨放入热油锅中(六成油温约160 ℃)炸熟取出待用。

3、炒制:锅中留少许油,加葱花、红椒末煸香,同时下入椒盐粉翻炒均匀出锅装盘即可。

味型:咸香味

特点:

鲜香味浓,肉质细嫩。

❷ 香辣扇子骨的做法步骤图,香辣扇子骨怎么做

用料

扇子骨 1000克

盐 适量

花椒 适量

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粉 适量

料酒 适量

香油 适量

酱油 适量

蒜 15瓣

姜 片

小葱 2根

干辣椒粉 适量

香辣扇子骨的做法

  • 扇子骨洗净,放入姜,葱,盐,香料粉,料酒,酱油盖上保鲜膜密封腌制一晚上(最少10个小时)气温低可以常温下放置,气温高就放入冰箱

  • 将姜蒜切碎

  • 锅中放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腌制好的扇子骨,炸制颜色变深,捞出,控出油!

  • 另取一口锅,放入适量油(可以放炸扇子骨的油),小火,放入花椒粒,孜然粒,大蒜碎,姜碎炸香,倒入扇子骨,炒香,放入干辣椒粉拌匀,最后淋入麻油拌匀就大功告成啦!

  • 小贴士

    喜欢吃豆豉可以在最后炒制的时候放入豆豉,更香哦,妹妹不喜欢吃豆豉,就没放。

❸ 如何做椒盐扇子骨

准备:扇子骨、盐、生抽、料酒、鸡蛋、干淀粉、椒盐料、食用油适量

制作方法:

1、扇子骨用生抽、料酒、盐、干淀粉、鸡蛋腌制一个小时。

❹ 扇骨的做法

猪肉是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肉类,不同部位的吃法不一样,而且口感也不同。扇骨就是猪的一个部位,主要是后背上肩膀下面后背上那块骨头,有其烹饪的美食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吸收,特别适合儿童和老年人食用,我们可以学些一些做法。那么,扇骨怎么做好吃?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1、猪扇骨汤

做法:猪扇骨洗净切块。锅中倒入水,待水沸后,倒入猪扇骨焯水,捞出。党参洗净切小段,枸杞子洗净。另锅盛冷水,倒入刚才捞出的猪扇骨,放入党参、枸杞子,一同煲两个小时。

关火前五分钟倒进一勺醋。加入适量盐调味。补钙美味的猪扇骨汤便做成了。
2、眉豆花生核桃猪扇骨汤
眉豆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广东民间常以它在潮湿的天气下用作煲汤的材料。
花生有滋养调气、醒脾和胃的功效,而核桃能补肾固精、润肠通便、温肺定喘。
猪扇骨入汤以现代医学角度说,既含钙质高,又脂肪少,最适宜于夏日煲汤用,再加入化气的陈皮,既减少豆类的滋腻,又使汤味清润。
材料:眉豆、花生各100克,核桃肉50克、猪扇骨1000克、红枣4个、陈皮1/4个、生姜3片。
烹制:眉豆、花生、核桃、红枣去核、陈皮洗净,稍浸泡;猪扇骨洗净,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此量供3~4人。
3、爆炒猪扇骨
调味料:美极鲜酱油、生姜片、大葱段、大蒜片各10克,蒸鱼豉油20克,味精、孜然粉、辣椒粉各5克,色拉油15克。
准备:猪扇骨洗净后泡去血水,放入沸水焯一下再捞出洗净。再用潮州卤水卤制20~30分钟,并在卤水里浸足15分钟再出锅。
爆炒猪扇骨的做法制作步骤流程:将卤好的猪扇骨拆下肉和软骨,切成肉片或肉条待用。炒锅上火并倒油烧热,放生姜片、大葱段和大蒜片炒香。下切好的肉与青红辣椒段翻炒均匀,放蒸鱼豉油、美极鲜酱油、味精、孜然粉和辣椒粉调味。炒匀后装在猪扇骨上面上桌即可。
4、大蕉煲猪扇骨的做法
将猪扇骨斩件,飞水.眉豆,赤小豆,薏米浸水。青皮大蕉切块备用,不要太小块.。水开后放入眉豆,赤小豆,薏米和猪扇骨,姜片,蜜枣。大滚后调文火,约30分钟后放入大蕉,煲1小时,加入适量盐即可饮用。如果喜欢鸡脚的,可加上鸡脚,会更加美味。

❺ 扇子骨的做法

准备材料:扇子骨、冬瓜、豆腐丝、葱、姜、蒜、料酒、生抽、盐、花椒、糖、大料、桂皮、八角、小茴香、白芷、良姜、肉蔻、陈皮、甜面酱、鸡精。

一、将扇子骨凉水下锅。开锅两分钟,然后用水把骨头清洗干净。

❻ 扇子骨怎么做法

清蒸扇子骨好吃,教你做法
锅烧热,放盐炒(这次俺用了150克,有些多,而且味道盐了点,所以大概用量是70-80克)
盐炒热后放花椒(碗里的一半用量即可)
花椒炒出香味关火
把骨头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中(骨头不要洗,不要沾生水),把热盐均匀涂沫在骨头上,最上面倒上白酒
用盖盖起来,最好有重的东西压一下。(老法腌肉,都是用石头压的,如今石头比较难找,我把盖过来,正好压紧了,上面找个厚实的东西压一下)
腌了一天,取出。洗净盐和花椒,放在大碗中,加葱结、姜片、黄酒和少许色拉油
蒸锅中水烧开后,大火20分钟即可

❼ 苏扇扇骨的材料有哪些

苏州折扇扇骨材质很广,主要分为竹、木、骨三大类。
竹有湘妃竹、梅鹿竹、玉竹、紫竹等。
木有紫檀、白檀(檀香)、乌木、沉香、鸡翅、桃丝木、黄杨、楠木等。
骨类有象牙、兽骨、玳瑁、牛角等。
在寻常世人看来,紫檀、楠木、沉香、象牙等名贵材料作的扇骨自然是受人推崇的上品,但由于竹子的坚韧品质使其可保存数百年,也由于中国文人对竹子的青睐推崇,苏州的折扇扇骨以竹为雅,以竹为上。

❽ 扇骨的材质

制作扇骨的材质大致可用“竹木牙角”四字概括。 竹子在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品种繁多,约250余种。竹子具有硬度高,耐磨,柔韧性强,富有弹性,易于雕刻等特性,遂逐渐取代木制扇骨,成为制骨材质中的主流。
玉竹与油竹均出自毛竹,且以陈竹为贵材,特别是近根部质地细密者为上。带竹青的毛竹经水磨打光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洁净呈青白色的称玉竹,呈褐色如旧竹的称油竹。
玉竹骨的使用最为普遍,它如玉般晶莹剔透的表里尤为文人雅士所青睐。
斑竹即“湘妃竹”,因外皮生有大小疏密不等的褐色斑点而得名。另有一种梅鹿竹(梅篆竹),竹身遍布大小不一的圈点,状似兽斑。梅鹿竹较湘妃竹稀少,好的梅鹿竹更是少见。
斑竹是制作扇骨的上佳材质,多用于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扇。一般用做大骨,偶尔用做小骨。现有在普通竹子上烙烫斑纹从冒充斑竹,可观斑纹处,凸者为真,凹者为假。
罗汉竹也叫佛肚竹。特点是竹节相距较近,中间圆凸,犹如弥勒佛的肚子。罗汉竹不太粗,对剖后恰为两片对称的大骨材料。一般用做十六档扇骨。由于罗汉竹造型奇特,别具天趣,材料又很难得,故为竹骨家族中的名品。
棕竹也叫棕榈竹,为常绿丛生灌木,干细而坚韧。棕竹色深,皮与肉中都带有明显的深黄色条纹。
一般来说,棕竹骨均为素骨,简单清雅。在明代吴中,棕竹与毛竹扇骨被视为怀袖雅物,而名贵的紫檀、象牙、乌木扇骨则被视作俗制。棕竹常用于十八档以上的扇骨。三十档、四十档的黑纸扇几乎都用棕竹。棕竹较细,难寻大骨之材。象牙与棕竹的组合别具一格,象牙大骨,棕竹小骨,黑白相映,分外醒目。 木制扇骨的使用虽不如竹骨普遍,但它的产生年代要远远早于竹骨。最早的木骨为松木和桧木。其后,木骨家族不断壮大,出现乌木、鸡翅木、花梨、紫檀等。
乌木乌木产于我国广东及印尼等地,木色乌黑,富有光泽,重硬细致,纹理几不可辨。
乌木是木质扇骨中最常用的材料,自明代起用于扇骨制做,俗称“黑紫檀”。乌木骨有工有素,素者居多。但清代乌木骨大多有工。乌木骨常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如乌木大骨,玉竹小骨。乌木很少用于坤扇扇骨,大多用于直式方头的十六档男扇。
鸡翅木因生有深浅交错,状似鸡翅的天然纹理而得名。常用做十六档至二十档书画扇。与之搭配使用的多为竹骨。鸡翅木柔韧性差,易折断,在收藏保存时需特别注意。
黄杨木 常绿小灌木,材质坚韧细密,富有光泽,无鬃眼。黄杨木扇骨十分少见,所见者皆有雕工,一般为阳文图案或透雕。
紫檀紫檀素有木中极品之称,木质坚硬,密度大,放入水中立刻下沉。紫檀颜色基本为棕紫色至黑紫色,上面布有细小的鬃眼。
紫檀多用做九档、十一档、十八档男扇。因其木质名贵,极少施工。紫檀还常用做聚头处的装饰。
檀香木制作扇骨用的檀香木专指白檀。白檀质地松软,有一种强烈而持久的独特香味,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能防虫防蛀。檀香木既可用于坤扇也被用于十六档男扇,或工或素,有时也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
楠木常绿乔木,产于我国云、贵、川、湘等地。木质坚硬细腻。楠木扇骨大多有工。 象牙象牙色调柔和,质地细密,宜于施雕,是上等的工艺材料。象牙是扇骨材质中最为名贵的。它的实用意义往往被它自身材质的名贵所掩盖。
象牙扇骨存世较多,以九寸以上的大扇为贵,犹以十六档、十八档牙骨最为收藏家看好。具有精美雕工的象牙骨更是价值连城。九档、十一档日式牙骨因大骨较窄,价格相对偏低。象牙也可做小骨,为了省料,常将穿入扇面部分易为竹子等其他材质。牙骨也常与乌木、紫檀相配使用,形成颜色反差,从而带给人视觉上的变化与美感。
兽骨一般是指牛骨和骆驼骨。经过漂白、磨光、上蜡等加工程序后制成的扇骨,粗看上去与象牙骨相仿,因而常被不识货者认作牙骨。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分辨二者的区别。象牙细腻光洁,可用肉眼观察到美丽的天然牙纹(“人”字纹或网状纹)。兽骨即便经过磨光处理,依然赶不上象牙光洁,且表面布满了微小的砂点和鬃眼,俗称“骨眼”,这是骨料的特征。此外,兽骨的比重小于象牙,掂在手中有轻、飘之感,而象牙在手中掂拭则有重压感。
玳瑁玳瑁是一种大型海龟,产于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以其背甲制作的扇骨称为玳瑁骨,质似牛角,平滑光洁,有呈半透明状的褐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花纹。玳瑁骨有一定韧度,常用做小骨,并与象牙大骨相配,雍容华贵,在清代十分盛行。

❾ 黑纸扇的扇骨制作

由于黑纸扇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难度大、制作成本高、扇面不能印刷、难以适应高节奏的现代社会等多种原因,现今已极少生产。而制作黑纸扇的艺人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年迈体衰,制作工艺面临失传。虽说绍兴市政府已将“绍兴王星记纸扇”制作工艺列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何保护,有谁传承均没有具体的措施。
鉴于黑纸扇的生产工艺,其86道工序,究竟是哪些具体内容,现今已经很少有人能讲得清楚。
黑纸扇的制作首当其冲是扇骨。现以一尺二寸六十裥“全棕本”黑纸扇的制作为例述说。
该扇骨外形尺寸为长395毫米、肩部宽40毫米、边板高13毫米,上稍宽度32毫米、底部宽度30毫米。底部扇头起鼓,呈中间高两边低类似腰鼓故俗称起鼓。平放俯视中间宽两头小,形状亦类似腰鼓。上稍开肩为230毫米。棕竹小骨的长度为195毫米,上宽度为5毫米,下部宽度为15毫米,厚度为0.5毫米的棕竹为小骨的毛料,小骨裱糊在扇面内部部分采用头青竹篾,料宽5毫米,厚度0.38毫米,长度240毫米。扇骨大边的棕竹长405毫米,宽15毫米,厚度为3.5毫米。在离扇子底部30毫米出的正中部位打孔,孔眼直径2.8毫米
全棕扇骨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选料、劈竹、锯料、削篾、耪生料、煮掏、落料、耪二稿料、选篾、缠把、钻眼、串钉、铲芯、出芯、耪节、接稍、部高节、扎稍、蘸油头、上边、剪稍、平身、锉头、断边料、劈边料、牵边、挖项、烧掏、直边、削二稿边、座边、划数、钻孔、屉里场、修孔、接篾、削篾、撕篾、缠把、扎稍、铲稍儿、搭稍儿、修整等四十六道工序。
选料
全棕扇骨的棕竹采自云南、贵州等地的深山野林之中,是一种野生的多年生全天然植物棕竹性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它秀丽青翠,四季常青,叶形优美,株丛紧凑富有热带风韵。棕竹虽不是竹但却具竹的潇洒。由于棕竹生长在阴湿的环境里,阳光直射的时间短,因此要挑选一支上好的材竹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竹龄短,棕竹去掉表皮以后,其颜色为浅白色,而全棕扇骨的颜色必须呈棕黑色,只有光照度好、竹龄长的棕竹才能用作扇骨。这样劈出来的篾片乌黑溜亮,看上去竹纹象公鸡项毛那样靓丽美观。
棕竹扇骨小骨用料只取表皮内的头层竹肉。先将棕竹截成需要的长度,用扇刀将其居中一劈为二,然后将棕竹片圆背朝上用弓锯依竹片的对角锯成三角形。将锯好的竹片浸泡在石灰水中。时间大约半月左右。
削篾
将扇刀固定在刀架上,左高右底呈斜状。刀口朝外,刀架以下用棉布缠绕以免伤手。削篾时手拿棕竹片,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双手握住棕竹上部,下头对准刀口稳稳用力,将棕竹外皮以及内层的肉竹削掉,只剩棕黑色部分。厚度大约毫米左右。
耪生料
削好的棕竹片谓生料。将棕竹生料用耪具耪到厚度为0.45毫米左右,注意务必使竹片两面光洁,稍尖和下口部位要稍薄于中间腰部。
剪料 煮掏 晒料
将耪好的毛料头稍部位用桑剪剪齐。放入掏锅中用生石灰水水煮。生石灰和水的比例为25公斤的水加1公斤块状生石灰,待石灰水烧开以后,放入毛料继续烧煮5个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晒。
烙料
小骨片料经过石灰水烧煮以后,由于棕片内部的养分狠石灰水反应遭到破坏而起到一定的防蛀效果,同时棕片外形也会产生变形现象。故此小骨御用烙具烙平,烙头形状类似于梯形,上部宽约30毫米,下部宽约40毫米,厚度约25毫米,材料为原铜,用8毫米直径的钢筋为手把,手把长约350--400毫米。以加热后的烙具将棕竹小骨熨烫,小骨下面以平整的铁板为垫,注意要求必须熨烫至平、直、不矫、不焦为好。
耪二稿料
棕竹小骨毛料经过石灰水煮掏,烫烙以后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碳酸钙附着物以及焦迹,需要用耪具刮除。耪料时注意要将片料耪到厚度为38丝左右,其中从扇头到颈椎部位80毫米距离厚度相同约37丝左右,肚子部位相对厚一点约39丝左右,止末部位约30毫米为刀口状,以方便接稍。
选篾
片料耪好以后,按片料的色泽、老嫩程度分选,以保持扇骨的色差、柔韧度一致。
缠把头
将选好的片料以58片为一组缠把,注意将宽度大的排在中间部位,两边排相对狭小的片料,同时将表面光洁乌黑、羽纹相对明显的排在同一面上。排好以后在片料上稍用棉线缠扎。
钻眼 串钉
将缠好的把头按捺整齐,用手钻在片料32毫米处中间部位打孔,孔径2.8毫米,用长40毫米、直径2.8毫米的竹签将58片片料串联在一起备用。
铲芯 出芯
扇子小骨经过以上工艺以后,其排列基本上是一把扇骨的内芯雏形,对于正反两个平面要给以铲平。具体做法是先用扇刀将片料棱面铲削平,呈一个中间高两边低的平面,俗称马面,然后用左手握住扇芯下部,右手用耪具在扇芯马面上耪刨,使其平、直、阔狭一致。小骨出芯以后的形状从侧面看类似梯形,其规格一般扇头为14毫米,止末口的宽度以月华(圆弧)大小定,60裥的扇骨如果要求达到180圆弧度,止末口的宽度为4毫米。
耪接
为使整把扇子在使用时手感结实,同时也出于棕竹成本要高于毛竹,一般全棕扇骨小骨上部大都采用毛竹接稍。在接稍以前要对连接部位进行耪节处理。胶接部位长度大约在25毫米左右。自止口向下25毫米启用耪具分别将棕片和毛竹片料耪呈刀口形,即其厚度从38丝顺势到刀口状为止备用。
揭篾、削篾、撕篾、缠把、扎稍、铲稍儿、搭稍儿
这七道工序均属于扇子小骨裱糊在扇面内部的头青竹篾的加工成型工艺,每支棕骨片配一支毛竹篾,宽度4毫米,厚度38丝,粘接处耪成刀口状,与棕骨片配套使用。
接稍
接稍工序在整把扇骨里是很关键一步。它的牢固度、平直度直接影响到整把扇子的质量以及实用性和美观度。一旦接稍不平不直,则整把小骨均成了废品,而粘接小骨的垂直度全凭艺人的眼力。
用作接稍的粘接胶水必须采用黄鱼胶。黄鱼胶取自我国东南沿海的黄花鱼腹内,上好的黄鱼胶呈微黄色,为半透明的片状物。炖制黄鱼胶的工艺比较复杂,首先要将干燥的鱼胶用清水发胶,水温要控制在摄氏度左右,过高鱼胶的有机物会遭到细菌的破坏影响胶水的牢固度,反而因水温太低而不能将鱼胶充分发透。待鱼胶发透以后,将鱼胶剪成大小1厘米左右,换清水继续水发24小时后,放在不锈钢器皿或者小石臼里面,用土音叫“柿桑”的工具(柿桑为一支约长250毫米、直径35毫米的黄檀木圆棍),用力把鱼胶充分捣至糯米糊状态,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隔水边搅边炖,直到鱼胶呈柔韧状态后倒入瓷器内在摄氏5度左右环境下冷却备用。
接稍前,先点旺蜂窝炉。因鱼胶只能一次性使用,过多会造成浪费,故按需量将炖好的鱼胶放入不锈钢杯,加适量清水隔水加热炖制,用刮胶板不停搅动鱼胶,直到鱼胶充分熔化备用。注意鱼胶的糅粘程度,太稀影响粘接牢固,过于糅粘很难将鱼胶均匀的涂刮到粘接处。接稍时,将棕竹小骨均匀散开呈扇形状,左手握住棕骨在蜂窝炉上面10厘米处加热,右手以刮胶板蘸鱼胶迅速将胶水均匀的刮涂到粘接处,移开到操作台前,将毛竹小骨按序编插到棕骨间收拢,紧靠在工作台边使其呈90度直角,迅速将毛竹小骨向上扳直,平放再工作台面上捺平呈直线状,再将捺平的小骨轻轻的放到蜂窝炉上加热3-4秒钟,然后马上用麻丝将胶接处紧紧的扎结实。整把小骨的粘接过程须在分钟内完成。
粘接完成5—10分钟后,看粘接牢固度,如果没有异状,解开麻丝将小骨扇形散开,发现有脱胶现象的,马上将脱胶的小骨重新粘接。待鱼胶凝固以后,收拢小骨,将小骨粘接处在扇刀上铲平,务使小骨平、直、不化稍、不褪稍、不开稍。
捕胶渍、扎稍、蘸油头
小骨接稍完工后,片料粘接处两个平面附近有鱼胶迹,还有不平直的地方都需要用耪具耪平。然后收拢重新以棉线扎稍。在扇头处还要蘸上菜子油或芝麻油,以保持扇头的油润度,使其乌黑油亮。
断边料、劈边料
]选择竹龄长、竹身挺而直、竹肉乌黑、纹路明显的棕竹为全棕扇骨大边料。截取竹竿靠根部的老头部分,长41厘米,视竹竿直径大小劈成2—[4片备用。
将大边料用扇刀将棕竹外表皮削掉,同时削掉竹肉使其成宽16毫米、长405毫米、厚4毫米的圆背状竹条;在大边两侧用扇刀将其顺势削成对称的中间狭,两头宽的“亚”字形状;按“煮掏”工艺将大边在石灰水里烧煮5—6小时;用耪具将大边两侧棱口耪光洁,规格以两个头稍宽15毫米、腰部距扇头160毫米处宽度6毫米、厚度3.5毫米,两侧凹势顺畅对称,里场平滑,圆背光洁流畅为宜。
座边
棕骨大边因其限于只取其纹路明显乌黑部分,形状曲直不等,需要采用定形俗称座边处理。将大边加热放到定做的模具里,采用杠杆原理人坐在杠杆上面压制,待冷却后即成。
划数、钻孔
在扇骨大边上按规定的数据划十字线以确定打孔位;自大边正面按十字线位置用手钻打孔。
贴里场、修孔
由于棕竹大边内平面没有外面那种羽纹,颜色呈浅黄色,打开扇子就会看到,影响整把扇子美观,需要在大边内面粘贴棕片,以遮盖外露的浅黄色竹肉,达到表里一致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取一支宽度同大边,厚度为15丝、长度略长于扇面以下部分的棕片,将黄鱼胶涂在大边粘贴部位,将棕片粘贴上去压紧,再尚未干透前用烙具烙实。待完全干透后,再孔眼位置将棕片打孔,修正毛躁的地方。在大边两侧用]耪具将棕叶耪修到与大边一致。
上边、剪稍
全棕扇骨至此已经完成全部备料,只剩下装配修正工序。将两支大边分别圆背朝外装配到扇子小骨两边,在小骨稍尖低于大边3毫米处将多余部分用桑剪剪掉修平。
平身、锉头、光头
用耪具耪平扇骨正反两面,注意马面形状必须起鼓呈中间高两边低状态,扇头部位大边和扇芯必须协调一致。用板锉将扇头锉平。用32片耪具光头,倒角收棱。
修正
扇骨完成以后,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存在瑕疵,拔掉扇钉查看每片小骨是否完整,是否有开裂现象,粘接部分是否有脱胶是否平直,有没有毛刺等等均需要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❿ 扇骨的式样

扇骨的式样由简而繁,花样层出不穷。下面介绍几种典型款式。 扇骨装饰旨在捉高扇骨的美感和价值。装饰的优劣常常标定着扇骨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
常见的扇骨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髹漆、镂空、合骨、烫花、手绘。 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法,尤其对竹骨而言。扇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收藏品类,雕刻工艺不能不说是藏家看重的一个方面,也是赏析和估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竹刻在唐代已走向成熟,宋代更趋完善,明清两代竹刻高手辈出,精品层出不穷。竹骨雕刻以玉竹为多。分阴刻和阳刻。阴刻又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明清时,浅刻竹骨盛行,民国初年深刻颇受欢迎。深刻一般层次较分明,而浅刻乍看如“划痕”,其实好的浅刻作品笔锋刀法无处不在。行内人多认为浅刻比深刻更见功夫,因为它的力度更难把握,细微的变化也更难处理。阳刻有沙地、平地之分。沙地也叫“沙地留青”,留青即在凸起部分保留竹皮。沙地是在铲除了竹皮的竹肌上用特殊刀具打上密密麻麻的小点。平地是把地子全部铲平。沙地制做省时,平地则耗时耗工。行家在论价时更看重后者。
另一种是在玉竹上浅刻小字,微刻技法外,究其原因还在于微刻布局而又要表现出铁划银钩的书法功底,在放大镜下观察,波磔点划,不成样子,字型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实不足取,尤其在微刻作品上的微刻功力怎样,也成了评判微雕作品的成败。清朝微刻大师于硕其擅长在折扇边骨上进行微刻,能在指宽的扇骨刻三十行字,可于扇骨竹边浅刻数千字,且无一败笔,笔笔有帖气。字至细微处,要用 20倍放大镜才能看清辨明。现代雕刻家因受竹子本身材质的限制,已极少能在竹子上微刻小字。 镶嵌是将骨、螺钿、银丝等材料嵌入扇骨,形成不同效果的纹饰。镶嵌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嵌入法,二是嵌在漆骨的漆内,但牢固度不如前者,工艺上也较前者简单。
嵌螺钿扇骨在清中前期十分盛行,多用于女扇。银丝镶嵌,通常用于乌木骨,颜色反差优雅醒目,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组合。
合骨就是用两种材料合在一起做成一根扇骨。如用乌木和竹合作小骨,象牙和兽骨合作大骨。合骨一般要遵循一个规律,即大骨内侧的材质要与小骨相同。如乌木大骨,檀香小骨,乌木大骨内侧也一定贴上檀香木。这点,也可作为鉴别扇骨是否为原配的一个根据。 最后说一下扇钉。扇钉是扇骨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零件,扇子的开合均以它为轴。扇钉有三种:牛角钉、铜钉、银泡钉。
牛角钉很常见。一种钉面呈扁圆拱面,中间有一黑点,四周颜色浅淡透明,称之为“老鼠眼”,多见于清末民国扇骨。另一种平面鼓形,称为鼓钉,多用于尺寸较大的扇骨。
铜钉、银泡钉多见于北方,常用在尺寸较大的乌木扇骨和紫檀扇骨上。
下图为玉竹微刻 (作者: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