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碑文的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着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❷ 墓碑字颜色有什么讲究
摘要 您好,一般是自然石料色就行,直接刻字就行。对于墓碑上用色,在于墓碑材质,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不过烈士墓碑文用红色或金色。
❸ 墓碑的碑文用什么颜色的字写
当然是黑色啦!代表肃穆嘛!
❹ 先人的墓碑上的字不清楚了,请问用什么颜色的漆描一下。
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也可用金字,磨光面可不着色;合葬墓或生莹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红色,或者用东西遮挡生者名字;烈士墓碑文用红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长存,永垂不朽之意。
拓展资料
造葬、重修或立碑日期
墓的左边,如未交待风水线,就必须交待立碑或是重修的日期,因此碑上的日期并不一定是死者去世的日期。之所以标明日期,原因亦与风水有关。由于一座坟墓设计的外形以墓碑为主要配件,墓碑只要不移动,其碑向可随时测出,因此后人如要进一步确定风水所要达到的效果与意愿,就要看下葬和立碑所选的日期。交待日期亦有多种形式。如较古的墓则刻有朝代帝王帝号,如“嘉庆15年季春”或“同治乙丑”之类。进入民国后,便有刻上“民国”的字样,但也有些只刻上当年干支岁次及月、日,如“戊寅年1月16日”。
有些墓则以“天运”或“龙凤”等自起的年号代替清室帝皇年号,说明不接受清朝的统治,亦有沿用“皇明”字眼以表示死者是对国祚已灭的明代继续效忠的海外孤忠。因此,在东南亚,一些“明代”墓其实不一定是明代的,而是不接受清朝的会党成员及前明遗孑的坟墓,老墓碑上的年号其实反映了死者的“政治倾向”。
大部份墓碑的造墓日期只刻上年、月、日,有的则通常刻上“吉日”便交代完毕。这一切其实和风水有关。风水界自认择日造葬是高深的秘传,不愿轻易泄漏,而且不公布立碑的时和日也是为了保护有关阴宅的风水状况不受破坏。因此,不少墓碑都未说明立碑或造葬的“确切日子”,更别说注明立碑的时辰了。
在交代立碑日时,有不少墓碑会用上“谷旦”、“吉旦”、“吉日”等字眼。谷旦此词源自《诗经·陈风·东门之》。诗中有:“谷旦于差,东方之源”之说。《毛传》解说:“谷,善也。”《郑笺》则解:“旦,明。”所以,碑上的“谷旦”即良辰之意。除了“谷旦”外,有些墓碑用“吉旦”、“吉日”等词汇,意义都与“谷旦”相同。用上这些字眼,除了是为了追求字面上的吉兆,很多时候又可能涉及字数吉凶的迷信。
❺ 墓碑上字的颜色使用什么材料涂的
墓碑上文字的颜色。
对于墓碑上逝者姓名用色,在于墓碑材质,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现在也有很多人会用金色字或者不着色。一些(预)合葬墓或生莹墓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红色,是目前殡葬业约定俗成的做法。另外,烈士墓碑文用红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长存、永垂不朽之意。还有很多墓碑文字凿刻后并未着色,显露石材本色,年久后会模糊不清,可根据上述原则髹色。
墓碑上红色表示的是仍然在世的人和姓氏,因为姓氏是不死的,黑色表示的是逝去的人。先子,后女,按辈份排列。
拓展资料:
墓碑文字的格式。
文字的格式,以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按长幼、男女先后排序,字体以正楷、隶书为常用。
墓碑文字的尺寸。
大家都知道墓碑的尺寸要借助鲁班尺裁定。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通常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墓碑的尺寸,通常立碑高100cm,宽60cm,厚8cm;卧碑高55cm或者50cm,宽80cm,厚8cm。在鲁班尺上则显示出100cm横财、顺科。60cm进宝、横财。80cm天德。55cm大吉。50cm进宝、纳福。80cm财旺、及弟。墓碑文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这些文字的大小要与碑身比例协调,这又寓吉祥之意。做到这些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藉。
❻ 墓碑上的文字颜色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对于墓碑上逝者姓名用色,在于墓碑材质,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
文字的格式,以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按长幼、男女先后排序,字体以正楷、隶书为常用。
一些(预)合葬墓或生莹墓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红色,是目前殡葬业约定俗成的做法。烈士墓碑文用红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长存、永垂不朽之意。还有很多墓碑文字凿刻后并未着色,显露石材本色,年久后会模糊不清,可根据上述原则髹色。
(6)碑文字体颜色是怎样的扩展阅读:
人类对死者埋葬处所做的一种纪念性的载体,一般以石质材料制成,也有使用木材、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制成。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
人去逝后,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
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墓碑》:"袁尚书可立墓碑,在(睢州)城南四里许,刘店村东里许。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赑屃,高约丈余,尚称体制。"
参考资料:网络-墓碑
❼ 碑文用什么字体
隶书显得厚重些,由于其属于正书范畴,其有规范、易认的优点,同时显得端庄厚重。
行楷也可以,显得稍微潇洒些,给人的感觉亦不失庄重。
同时二者可以同时用,大字用隶书,小字用行楷,这样更富有变化。大字指的是碑文的抬头。
❽ 墓碑上的字用什么颜色
摘要 对于墓碑上逝者姓名用色,在于墓碑材质,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现在也有很多人会用金色字或者不着色。一些(预)合葬墓或生莹墓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红色,是目前殡葬业约定俗成的做法。另外,烈士墓碑文用红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长存、永垂不朽之意。还有很多墓碑文字凿刻后并未着色,显露石材本色,年久后会模糊不清,可根据上述原则髹色。
❾ 墓碑上红色字体和黑色字体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墓碑上书写为红字是表示人还没有过世,预留的墓穴;
墓碑上书写为黑字是已经过世,并且已经安葬。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附录相关: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❿ 石碑刻好了 字体是用什么来上色的 或是如何上色的
墓碑上文字的颜色。
对于墓碑上逝者姓名用色,在于墓碑材质,黑碑用白字,白碑用黑字,现在也有很多人会用金色字或者不着色。一些(预)合葬墓或生莹墓墓碑中在世者姓名,漆红色,是目前殡葬业约定俗成的做法。另外,烈士墓碑文用红色或金色,寄寓英名长存、永垂不朽之意。还有很多墓碑文字凿刻后并未着色,显露石材本色,年久后会模糊不清,可根据上述原则髹色。
墓碑上红色表示的是仍然在世的人和姓氏,因为姓氏是不死的,黑色表示的是逝去的人。先子,后女,按辈份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