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人拜关公像有什么讲究不同颜色的袍子有什么不同
关公崇拜,由来已久,在《三国演义》出现的一千年以前,也就是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拜关公了。按照常规理解,红袍关公代表十个字,绿袍关公代表八个字,六扇门拜红袍关公,江湖客拜绿袍关公,但是六扇门和江湖客经常弄错,以至于让笑着怀疑是不是对方卧底“请”来的神像。
在古代,关羽的形象不止一种,除了红袍关公绿袍关公,还有金袍关公和无袍关公。什么人拜金袍关公,说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要细说什么人拜无袍关公,可能就要有点麻烦了。
结语:六扇门供奉绿袍关公,江湖客供奉红袍关公,也不能算是供错了
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实地观察,我们都会发现有时候六扇门供奉的居然是绿袍关公,江湖客供奉的居然是红袍关公,倒是商家的关公基本没有供错,都是金光灿烂。
其实六扇门供奉绿袍关公,江湖客供奉红袍关公,也不能算错,因为历朝历代,六扇门和江湖客都是猫鼠同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候六扇门做起事来,比江湖客还无法无天;有时候江湖客比六扇门还循规蹈矩。
这一点最近发生在海外的事情,读者诸君应该有所耳闻:上街维持秩序不让大家乱跑,甚至赠送防护用具的,恰恰是江湖客而不是六扇门。
细细想来,关公穿红挂绿还是镀金,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供奉关公的时候,要领会关公形象背后的深层内涵,这种内涵既不完全来源于正史,也不完全来源于民间传说,而是发自每个人的本心,是对关羽忠义美德的尊崇,尽管真实的关羽本人未必具备这种美德……
⑵ 关羽穿什么衣服 一说什么将军什么的都头戴什么什么,身披什么什么, 关羽穿什么 就一把偃月刀
看你是要历史的还是传统人们心中的。 真实的关羽 身着 碧末追云战袍 顶戴 青巾皂角帽
绿袍之内 有铠甲防身 其他的衣服和旁人无异。 只不过哪个是关羽的特点罢。 青龙偃月刀
又称 冷艳锯 重八十二巾。 这可以说是他的主武器 佩刀佩剑 自然不可少
书上说关羽的胡鬓 过腹。其实也没有那么长 撑死垂到肩膀上。 每年至冬 掉约三五根
曹操曾赠云长绸囊两对。护鬓所用。
⑶ 关羽在民间的形象为什么会穿着只有戏子才穿的绿色衣服
绿色衣装和帽子都属“贱装”,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还要给关羽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做了一项研究显示,绿色是很特别的颜色,它既不是冷色,也不是暖色,属于居中的颜色。代表清新,希望,代表安全、平静、舒适之感。在四季分明之地方,如见到春天之树木、有绿色的嫩叶,大自然的颜色。在绿色环境中锻炼能提高情绪、活力和愉悦感。就是说,户外锻炼有益身心。
但是,在中国的许多朝代中,绿色的衣装和帽子都属于“贱装”,只有“妓家”和“戏子”才会穿着这种颜色。我们熟悉的那句不怎么文明的名词“绿帽子”,便始于古代的这种风气。
妓女,是“人尽可夫”的代名词,也是被踩在道德至低点的存在。人们在憎恨出轨女人的同时,往往会将其贬低为“人尽可夫”的婊子,所以,便沿用了元明时期的说法,称她们的丈夫被戴了“绿帽子”。
⑷ 戏曲里面关羽穿什么衣服
每出戏的扮相不尽相同,一昆曲《单刀会》为例(昆曲是百戏之祖,其他各剧种都有借鉴):关公的盔头叫夫子巾,穿绿靠(软靠),腿上金线绣麒麟纹红彩裤,脚上厚底绿虎头靴,青龙偃月刀,髯口是三髯。
有些戏中是箭袖,有些戏中是一只水袖一只箭袖。
⑸ 三顾茅庐时关公穿什么带什么
关公穿墨绿色长冠服,身批墨绿色斗篷,头戴墨绿色头巾,真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绿色。求采纳
⑹ 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六将,分别穿什么颜色的战袍
白色——纯洁、神圣、清爽、洁净、卫生、光明
纯洁无垢,表里一致,不弄虚作假,适应能力高。
纯洁无瑕、一尘不染的色彩。对于喜欢洁净、安静的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会制造出一种单纯的沉稳效果,没有什么可以搅乱心神的地方。
白与任何颜色搭配,都会产生意外的感觉。
⑺ 关羽神像应该披什么颜色的袍
为表尊重,可以是红袍或黄袍,也可以是绿袍(关二爷生前喜爱的颜色,常穿青蓝绿袍)。这些只是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诚心诚意才是最关键的,所谓“心诚则灵”就是这个意思。
⑻ 关公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绿色。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内容: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碧海丹心的说法,代表忠诚,关于是典型的忠贞代表,所以在书籍,电视作品在关羽都是绿色的衣服。
(8)关公穿衣服怎样搭配扩展阅读:
文学形象:
在小说名着《三国演义》里,作者(罗贯中)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在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刘备徐州兵败,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得知刘备下落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兄弟释疑,在古城三兄弟聚义。
赤壁之战时在华容道又不忍杀害曹操将其放走。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樊城之战时被毒箭暗算,刮骨疗毒,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徐晃趁机夺了偃城。
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被杀,蜀吴魏三个国家都为其举办丧礼。死后曾经数次显圣,追吕蒙之魂,骂孙权,惊曹操。
此外,《三国演义》中以旁白视角叙事时,通常称关羽为“云长”或“关公”,极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国演义》中除了对皇帝称帝号外,亦只有关羽、刘备、诸葛亮有此待遇。
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大致与小说相同,只增加了对关公身世的描写。
在传统戏曲中,关羽属于”生“角,脸谱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间三粒,鼻子左右各两粒;七粒朱砂痣,红似点血,因此显得格外威风。
以关羽为主要角色的京剧故事有《斩熊虎》、《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屯土山》、《月下斩貂蝉》、《过五关》等等。
同义词关公(东汉末年着名将领)一般指关羽(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中国武圣)
生平;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
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
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