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俄罗斯军装和俄罗斯军装以及苏联军装的区别是哪里
俄罗斯军装300年
自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更换频繁。各式各样的军装也成为一种文化,现在都可以在俄罗斯军服博物馆里看到。 <#J<QYF&2
彼得大帝的官兵统一着装 俄国的正规军队始建于彼得大帝时代,当时的军装官兵没有区别,这恐怕在任何政体下也没有过这样的“民主”。 a'L7y%
要说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区别,那就是军官挎肩披一条白蓝红三色的武装带。这恐怕就是惟一的政治色彩,其三色正好和国旗上的颜色一模一样。除此之外就几乎看不到别的纯俄罗斯东西了。就因为彼得崇尚西方,他在军事上是要仿效强大而可靠的普鲁士正规军,所以军装的式样也模仿普鲁士。但是,当国内军事政治形势招来人民的不满时,彼得下令将沙皇的主要支柱——军官们的服装做了一番改进,才同士兵服有了区别。 r.W"@vc>
亚历山大一世引入双角帽 19世纪初,俄国宫廷大兴学法国之风,于是亚历山大一世在确定军装时也赶这个时髦:所有的军装都按法国军装的式样缝制。俄国官兵戴起了与俄罗斯风格迥异的拿破仑双角帽,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在亚历山大一世时代也出现了纯俄罗斯特点的东西:1802年缝制了第一件一直穿到现在的灰呢子军大衣。 LO Yyj?^7
尼古拉一世崇尚奢华 尼古拉当政时期国内政局稳定,因此“宫廷”可以放开手脚地在改变军人形象上做文章。尼古拉一世非常热衷于美化军装,最爱鲜艳的呢子、袖口条带的金银边饰、镶边和制服上的镶条。 ]mDsUZf<
“法国风”过去之后,沙皇开始往军服上添加国家象征标志,以提高国威。军服上出现了纹章与徽章图案,而且有冠形章纹的双头鹰。俄罗斯徽章的形态还不时有所变化,翅膀一会儿向上飞,一会儿朝下飞。历史学家发现,当国内政局稳定时,翅膀便向上飞,局势不稳时便朝下飞。首次在俄罗斯肩章上出现跟今天一模一样的星形。从整个来说,新军装很漂亮,但就是不实用。 T<_1|eH
亚历山大三世“扯下”所有的扣子亚历山大三世当政期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其惨痛教训给军装改革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训之一:官兵们花里胡哨的服装在战场上根本不实用。沙皇下令给予简化,使之更加方便。亚历山大三世首先从军服上“扯下”所有的扣子,取而代之的是小钩襻。然后取消华丽的近卫军帽子,规定戴羊羔皮帽,还留下大檐帽。肥大的双排扣制服上衣取代了窄小的制服。 ;L/T}!Dx
尼古拉二世重新把军服装扮得十分华丽尼古拉二世担心当兵的嫌军装难看而跑光,于是又恢复了军服上的金银线和装饰品。与此同时,沙皇还把军服分为作战服和便装两种。战斗服实用、方便和肥大,便于士兵在战斗中跑动。便装上恢复了过去那些精美的小挂件和小饰物,这纯粹就是为了恢复军威,吸引那些年轻的新兵。在尼古拉当政的那些年月,各团乃至各营都有各自不同的军服,可全军的作战服是统一的。1917年的十月革命结束了沙皇的这种军服乱七八糟的局面。 }j5@\c48
IBsO
列宁取消了肩章 十月革命之后,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取消了尼古拉二世时期俄国军队中的所有官衔和称号,新政权在军装方面也力求取消同沙俄帝国有联系的东西。因此红军官兵一开始没有严格规定的军服,带枪的人穿什么的都有。布尔什维克政权还取消了旧的军人标志,一开始的主要标志为帽子上的红带子和写上黑字“红色近卫军”的红色袖标,有些部队还兴佩带套在桂冠里的红星形红色近卫军证章。红星上画的是象征着工农红军各部政治团结的锤子和犁。 Q(eQZx{
当国内开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新政权开始考虑工农红军的军服得有别于白军的问题,于是便出现了被称之为布琼尼式军帽的呢帽。顺便说说,这种帽子还是从临时政府的仓库里拿出来的。 ^a0 -5
斯大林恢复肩章 斯大林时期又开始了军装改革。各族人民之父认为列宁时代的军装有些地方“不够严肃”,比如说大衣和衬衫上的彩色胸兜盖就过分花哨,于是将它们作为“灾难时代的残余”取消。就从那时起,军队开始越来越有一种“帝国的派头”。斯大林最先推出的新玩意儿有夏天戴的大檐帽、弗伦奇式衬衫、指挥员穿的呢灯笼裤以及初级指挥员和列兵穿的棉运动衫。到1943年伟大卫国战争战火正酣时期,不仅将帅和各级军官,就连士兵也佩带上肩章,而且其形状甚至字型都跟旧俄部队军人佩带的肩章一模一样。 k>@^M]%
勃列日涅夫喜欢红色镶边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军装改革方面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举动,但还是有不少小的动作。根据勃列日涅夫的建议,各军兵种大檐帽的帽圈、镶边、领章和肩章条纹间的彩色缘条都统一为红色,军便服改为套头上衣和夹克衫,有些改革纯粹是形式主义,这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保守。比如说,大檐帽的盔头只加高了半厘米,帽徽上也只增加了几支穗子。各军兵种还出现了自己的袖章,上面必不可少的标志物为一颗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大红星。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军中第一次出现了迷彩服。 {;rpgc
戈尔巴乔夫得罪了元帅们 戈尔巴乔夫一上台,便签署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一道命令,根据该命令将取消装甲兵主帅、元帅,工程兵和通讯兵主帅的军衔和肩章。这完全属于改革过程中的“即兴之作”,旨在取消上述军衔的改革着实惹恼了军事长官们,这个馊主意是克里姆林宫那些主管军事的官僚给戈尔巴乔夫出的。他们知道,自德国空中流氓鲁斯特驾机降落在红场附近之后,总书记对军人大发了一顿火。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军人和当局的关系一直就不怎么融洽,国家首脑对军队谈不上有多喜欢,对官兵的着装也不怎么感兴趣。军装的改革只在肩章上做了些小文章。 /[|md0,
不过客观地说,戈尔巴乔夫还是做了一些含有民主色彩的变动,比如说允许夏天穿短袖衬衫和不打领带,这些都受到了军人的热烈欢迎。 +,w|&y
叶利钦急于更换军装 俄罗斯军队刚刚于1992年5月组建,叶利钦便催促国防部领导:“我的军队得穿最好的服装!” pzp"NKx i
1992年10月,国防部给“鲍里斯”展示了新的军装。其式样很像北约一些成员国的军队的服装。俄国历史上曾有些沙皇拼命模仿欧洲,叶利钦走的也是这条道路。新大檐帽的檐很宽,盔头很高,上面有一只硕大的金属“鹰”,这让军官们一看就不舒服。他们带着揶揄的口气说:“盔头越高,战斗力就越低。” pt;Sk?-1
在叶利钦执政时期,国库出现亏空,校官和将官的高筒皮帽被普通皮帽所取代,铬鞣革皮靴也让位给多脂软革靴,大衣、马裤和考究的皮带也不见了。有时候拨下来的款只够更换区别标志(陆军大将和海军元帅原来肩章上只有一颗大星,现在换成四颗小星)以及增加袖标、胸徽和其他图形标志。 <'yC:HeAwD
普京又“恢复”了毛皮高帽普京在军装改革方面没做出什么大动作。让将校军官感到欣慰的是,给他们恢复了毛皮高帽。不久前普京又同意降低盔头的高度和缩小了大檐帽上檐的直径,使之接近俄军传统的小檐。这既是按传统行事,也是回归理智,因为大檐的“承风面积”太大,刮风天极容易被掀掉。不久,又将把军官大檐帽上的常常被部队厌恶地称之为“肉用雏鸡”的“鹰”拿掉。
2. 中国俄罗斯的装甲坦克帽和美国英国的装甲坦克帽为什么不一样
因为坦克里空间小(尤其是俄罗斯),坦克里有很多精密仪器,为了不碰坏,同时也不碰坏坦克兵的头,所以俄罗斯选用坦克帽,再说坦克帽也比头盔暖和啊!适合寒冷地区的坦克兵们带!中国是从俄罗斯(苏联)那里继承来的!
而美英坦克比俄罗斯的大点,而且美英一般用兵次数多(战争和冲突),头盔比坦克帽适合防护啊!再说美英没有带坦克帽的传统啊!
3. 如何通过军装分辨俄罗斯的兵种
一般靠臂章以及帽子,海军陆战队是黑贝雷帽,空降兵是天蓝色,陆军一般是红色。在苏联时代,着土黄色军装,黑帽墙的是坦克兵、炮兵;红色是步兵;天蓝色是空军、空降兵;墨绿色是克格勃内卫、边防部队。
4. 清朝士兵 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所有的...
八旗兵。红白蓝黄,镶红,镶白,镶蓝,镶黄
5. 苏联军帽条带的颜色有什么含义
红色代表是陆军。很多国家的军队军帽的帽墙{帽边}都是用红色代表陆军。比如英国。中国。日本。但所表达的含义却不同。
而那些穿着绿色军装戴蓝色或其他颜色帽边的是陆军的其他特殊兵种。比如装甲兵。防化兵。内卫部队。特种兵等等。以蓝色的深浅的来区分。一般电影中出现的戴蓝色的多是装甲部队或内卫部队。
苏军的军服,标志等等很复杂、花哨的很。
6. 贝雷帽的编织方法
1.起110针圈织;
2.先织2行平针(下针),再织6行一针上一针下(此处为帽边,我觉得稍窄,又加了几行);
3.花样编织,起始每花11针,共10个花,按图样织到最后减至40针;
4.织两行平针;重复织(2下,2并1下),减到30针;
5.一行下;重复织(1下,2并1下),减至20针;重复织(2并1下),减至10针;
6.将线穿过针孔,拉紧,完成!
注意事项
编织密度:22针*32行的花样=10cm见方。
关于贝雷帽的起源,说法众多,一说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一种名叫无檐菌盖帽的帽子,它的帽型与贝雷帽极为相似,但此时并没有出现贝雷帽这个称谓。还有一种说法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首创,并在文艺复兴时期流行。
而比较多的说法是起源于15世纪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区,当地牧羊人喜欢佩戴一种用棕色羊毛纺织出的圆形无沿软帽。这种帽子戴在头上可以遮风挡雨,脱下来可以擦汗,放在地上当坐垫。后来,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的巴斯克人也开始戴这种帽子,并被人们称作"巴斯克贝雷帽" 。
1889年,由法国陆军组建的阿尔卑斯山地的部队,抛弃了拿破仑时代的平顶kepi,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把贝雷帽改革为制式军帽的部队。贝雷帽被他们采用是因为这批精锐山地作战部队的作战实际需要,软帽无檐的设计不容易磕磕绊绊,不易与树枝相绊,与头部的贴合设计也不会在奔跑时掉下来 。
1917年,英国坦克部队和法国山地部队的一次集体训练中,英国坦克部队的少将司令官休·艾勒斯爵士发现法军头上这个造型奇特的帽子,很适合白己的坦克兵使用。于是他把这种贝雷帽和当时流行的苏格兰圆扁帽的设计相结合,设计出了属于英国坦克兵的贝雷帽,并联系坦克兵的作战实境,选用毛料材质且颜色调整为耐脏抗油污的黑色,并在脑后设计了绳子以调节松紧,方便不同体格的士兵佩戴,这便是现代贝雷帽在军队的真正开端 。
二战时期,当时为了向法西斯集团占领的欧洲大陆进行军事渗透与破坏,英国开始组建特种作战部队,他们的服装都以贝雷帽为显着标志 。
在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街头,不论是艺术家、诗人,还是歌手和电影明星,他们都戴着毛毡贝雷帽。到了20世纪80年代,贝雷帽在美国开始成为一种街头文化的标志,也从此开始越来越朝着时尚单品发展。到了21世纪,贝雷帽已经发展成一款带有浓厚复古味道的单品 。
折叠款式
贝雷帽从使用人群可以分为军用贝雷帽和民用贝雷帽两种:
军用贝雷帽帽顶呈圆形,帽身大于帽边,无帽檐 。是世界各国官兵作战、训练中通用的国际标准服饰之一。但各个国家的各兵种的贝雷帽略有不同 。
英国
在二战期间,贝雷帽在军队中迅速普及。当时英国各种部队都佩戴了颜色不同的贝雷帽,其中包括:英国特别空勤团采用的黄褐色贝雷帽,以及英国第一支空降部队佩戴的栗色贝雷帽 。英军皇家陆军第五空中机动旅的官兵都佩戴红色贝雷帽,所以人们称其为"红魔鬼"部队 。
美国
美军首次使用现代贝雷帽是在1943年,当时美军第509伞降步兵团的一个营佩戴了英国伞兵部队在战争中使用的栗色贝雷帽 。
195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曾试验性地佩戴过绿色和蓝色贝雷帽,但经过测试后,觉得效果不佳,没有被大批量的采用。
1953年以后,一支新组建的专门用于反暴乱和反游击战的陆军特种部队开始大批量佩戴绿色贝雷帽,至此,美军便开始广泛地使用贝雷帽,但是当时的美国军方却一直拒绝将其列为制式军帽。
1961年,约翰·肯尼迪总统计划到布拉格堡视察,行前他特意指示特种作战中心指挥官威廉·亚伯勒准将,要求特种部队阅兵时全部佩戴他们的贝雷帽。因此,在1961年9月21日,美国军方致电特种作战中心,正式批准将绿色贝雷帽作为这支特种部队的制式装备。其后,肯尼迪总统便告诉五角大楼,他认为绿色贝雷帽就是"美国军队勇气与成就的最高象征之一","绿色贝雷帽"也成为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标志和同义语。
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军的政策鼓励各地驻军指挥官大力推广能增强士气,体现各自特色的制服,贝雷帽的使用日益广泛。例如,虽然同是装甲部队,驻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装甲部队士兵佩戴的是黑色贝雷帽,而驻德国的美军装甲骑兵团则佩戴的是红白相间的椭圆形黑色贝雷帽。
1973年,驻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的第82空降师的部队开始佩戴栗色贝雷帽,而在肯塔基州的坎贝尔堡营区人员佩戴的是红色贝雷帽,宪兵佩戴的是浅绿色贝雷帽,第101空降师佩戴的则是与其军服颜色相同的淡蓝色贝雷帽。在阿拉斯加,第172步兵旅佩戴的是橄榄绿贝雷帽。
1975年,陆军参谋长批准黑色贝雷帽作为空降游骑兵的制式军帽。1979年,美军官方开始着手遏止贝雷帽颜色泛滥的情况,只允许特种部队使用绿色贝雷帽,游骑兵保留其黑色贝雷帽,1980年,批准空降部队继续佩戴栗色贝雷帽,而其他各种类型的贝雷帽一律禁止佩戴 。
美国空军佩戴贝雷帽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9年,美国空军正式批准空军系统司令部战术空军控制小队士兵佩戴黑色贝雷帽。1985年,战术空军控制小队的全体飞行员获准佩戴由北卡罗来纳州波普空军基地的两名飞行员设计的带有徽章顶饰的贝雷帽。空军联络军官在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完成上联合火力控制课程的学业后,也获准佩戴黑色贝雷帽,所不同的是,其贝雷帽用军阶徽章取代了原有的顶饰。空中机动联络军官也获准在空军内佩戴黑色贝雷帽。除了战术空军控制小队、空军联络军官和空中机动联络军官佩戴黑色贝雷帽外,空军中的伞降救援部队、作战控制员、安全警卫部队和作战气象部队也佩戴不同颜色的贝雷帽。
2002年,美国陆军正式将卡其色贝雷帽确定为陆军游骑兵;空降部队(及伞兵部队)使用栗色贝雷帽;特种部队继续使用绿色贝雷帽;其他陆军单位则佩戴黑色贝雷帽。
2011年,美国陆军方面宣布,贝雷帽今后还将是陆军制服的组成部分,但不会出现在日常实战演习中 。
除了以上各色贝雷帽外,美国陆军第117旅的官兵装束则是头戴黑色贝雷帽,并在贝雷帽上别着前苏联时期的红星及早期英国MK1战车的徽章、身着新式三色沙漠虎纹迷彩服、肩章上挂着红星,它是美军的假想敌部队 。
美军各兵种的贝雷帽除颜色不同外,款式都相同,均属军方制式统一品。
俄罗斯
为了确保莫斯科奥运会的安全,苏联政府于1978年下令在内卫部队捷尔任斯基师组建了一个特别训练连,此后,经过选拔组建了"勇士"特种部队。设立"栗色贝雷帽"考试的想法,如果想要获得标志性的"栗色贝雷帽",必须经过非常残酷的训练。1993年5月31日,时任俄罗斯内卫部队司令的阿纳托利·库利科夫签署命令,批准了《内卫官兵获得"栗色贝雷帽"称号专业考试条例》。"栗色贝雷帽"正式成为代表俄罗斯特种部队最高职业水准的标志 。
苏联军队在1981年正式将蓝色贝雷帽作为苏军空降兵的制式军帽,但其帽型与西方截然不同,其帽顶极其巨大,以显示出苏联军人的威武,那个时代的苏联军帽普遍帽顶极大,但只适合人高马大的苏联士兵,不适用于亚洲、非洲人种。
中国
2000年5月1日,贝雷帽经驻香港、澳门部队试用后首次装备全军 。
2017年5月1日,武警官兵着夏常服时,通常戴"16武警贝雷帽",这是武警部队首次列装贝雷帽。
"16武警贝雷帽"适体度高,实现了"一号一尺寸";采用大帽衬板设计,保证集体佩戴时帽形统一;增加整烫工艺,定型牢固、佩戴简便,确保官兵佩戴美观;气眼位置相较于一般贝雷帽后移,增加了透气性。此款贝雷帽可更好地满足官兵在高温、高湿等多种环境下的佩戴需求 。
联合国
1945年10月25日,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作战时都戴着蓝色头盔,平时戴蓝色贝雷帽,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蓝盔部队" 。
其他国家
土耳其、希腊和卢森堡只允许其军队各军兵种使用3种颜色的贝雷帽,但多数国家都达到了4-5种颜色。比利时军队使用了7种颜色的贝雷帽 。
相比军装中的贝雷帽,民用贝雷帽的式样可谓千变万化。其设计大致可分为三类:①根据贝雷帽本身的造型进行设计。贝雷帽是无檐帽,所以它的造型全部体现在帽身上,帽身可加长,加宽,并且可以设计成上下一样宽,帽边也是贝雷帽设计的部分,帽边的宽窄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而定。帽子裁片的不同也会改变贝雷帽的造型,两片式的贝雷帽更加圆整,简洁,六片式的贝雷帽则多一些棱角,更加活泼。根据贝雷帽本身造型进行设计 的贝雷帽有头盔式贝雷帽,针织一体式贝雷帽,上下两片式贝雷帽,六角贝雷帽等。②是在前一种帽型基础上略作变化,如添加帽舌,就可以变化出狩猎帽,大盖帽,新四军帽等帽式。在增加帽舌的变型中,大盖帽等帽子,其帽舌只是外部的添加,不影响帽子本来的造烈。而狩猎帽是比较特殊的,其前部的帽身与帽舌相连,从正面看,它的造型更加像鸭舌帽。③外部装饰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可与前两种方法叠加使用,帽子上的装饰非常广阔,常用的装饰物有绸带、装饰花、毛球、羽毛、蕾丝花边、珠子、纽扣等 。
材质
贝雷帽通常用棉布、昵、绒等材料做成,故较柔软,并有较好的随意性 。
7. 我想知道俄罗斯每次阅兵中。红色贝雷帽的是内务部队。桔红色的为紧急情况部队。蓝色为空降部队。黑色为海
天蓝色军服应为俄罗斯空军,蓝色贝雷帽+绿色军服+天蓝色海魂衫是空降兵
8. 谁有苏联陆军将军常服帽子的图片.
h苏联军服样式是由苏联部长会议(负责军装和装具)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负责军人区分标志)制定。
在苏联,以下人员有权着用军服:武装力量现役军人、苏沃洛夫陆军学校学员、纳西莫夫海军学校学员、以及有权着用军服的预备役和退役将军、军官和准尉。
十六世纪俄国射击军最先规定着用长襟服。十七世纪初叶,射击军着用长襟服,穿高腰靴,戴皮镶边呢帽。十七世纪后半叶,为区分各团而规定了不同颜色的军装品。十八世纪初彼得一世建立了正规军队,规定了统一的军服。绿色(步兵)或蓝色(骑兵)长襟服,红色背心、短裤、袜(近卫军为红色,常备军为绿色)、鞋、三角毡帽(细毛毡帽)(掷弹兵和炮兵戴皮帽)、佩带各种识别标志。冬季在长襟服外披红色宽大斗篷(或短呢斗篷)。水兵着灰色(后改为绿色)长襟服、同样颜色的短裤、蓝袜,铜扣眼鞋、黑毡帽。军官服上带有特殊的识别标志——金色饰物、纽扣、白色领带、带穗的三色绶带等等。
彼得一世逝世后,军服样式发生了各种变化。1762年规定了佩带绶带,1763年规定佩带肩章和带穗肩章(在左肩)。十八世纪30至50年代出现了胸甲骑兵团和骠骑兵团规定了特殊的军服。1786年根据A.B.苏沃洛夫的建议,着用新的更方便的军服——短襟服、马裤、矮筒靴、皮盔。保罗一世时,俄国军人曾着用不方便不实用的普鲁士的军服。此种军服主要适于派班仪式。保罗一世逝世后不久军服大为简化,取消了士兵宽大斗篷,用彩色高立领的军大衣和方便的马裤;用靴筒到膝盖的皮靴代替皮鞋;取消发辨和波纹发。但军服仍不够方便实用。十九世纪对军服继续进行了改革。例如:1801——1809年全体军人佩带了肩章,1807年军官佩带带穗肩章(双肩);1803年用高筒军帽代替普通军帽,后改为大檐帽;1802——1803年为海军人员规定了单排扣军服(军官为双排扣大礼服),长腿裤和军帽,后改为水兵帽和水兵短大衣;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后,陆军人员着用比较方便的军服,军官穿灰色野战军大衣。根据各团在师内的番号规定帽圈和肩章的不同颜色;帽圈颜色,第1团为红色,第2团为蓝色,第3团为白色,第4团为深绿色;肩章颜色,第1、2团(第1旅)为红色,第3、4团(第2旅)为蓝色。1869年土耳其斯坦军区规定白色亚麻布衬衣(发给士兵用于体育训练时用)系带肩章,允许夏季在队列内和队列外着用。用各种纺织品制作的此种衬衣后来成为俄军主要军常服和野战服之一。
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军服变化较大;规定军装为深绿色,无纽扣(用钩扣)和彩色翻领,统一式样的军帽——大檐帽(士兵戴无檐军帽)、羊羔皮冬帽;骑兵领取步兵式样的军装;取消了礼服(近卫骑兵除外)。1907——1908年恢复礼服。海军着用双排扣军服,翻领白色亚麻布衬衣和蓝色法兰绒衬衣、贴身针织杉(水兵汗衫)、黑色(夏季为白色)裤和灰色帆布作业服。1892年起海军将军和军官着用白色军上衣,1910年起着用蓝色军上衣。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及革命胜利后,直到1918年,工人武装队伍——赤卫队没有规定专门的军服。赤卫队战士穿着各种服装,佩带写着“赤卫队”的红色臂章,帽子上有红带。1918年建立的工农红军着用旧俄军储备的军装,但无肩章。军帽上系有红带。为红军战士和指挥员正式规定的识别标志是形似花冠的胸章,它由月桂枝和柞木树枝图案构成,上有锤、犁和红五星。1919年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了工农红军第一批军服式样;带红星的盔型呢帽、长襟衣(军大衣)、保护色的夏季衬衣(自1935年起叫做套头服),佩带三角形,正方形和菱形(后又增加长方形)的区别标志。1921年制定了工农红军海军服装;指挥人员配备大檐帽、冬帽、黑灰色大衣(1925年改为军大衣),黑色双排扣军上衣和裤,深蓝色和白色军上衣;红海军士兵配备水兵帽、黑灰色大衣(1925年改为军大衣),黑色水兵短大衣、深蓝色法兰绒衬衣和蓝领白色衬衣、水兵汗衫、黑色裤和灰帆布作业服,1922年工农红军陆军和空军着用统一式样的军服:深灰色军大衣、衬衣、马裤和盔型帽(夏季为浅灰色、冬季为深灰色)。规定佩带彩色(按兵种)胸章和臂章。1924年取消胸章和臂章,区别标志改在领章上。着用保护色的紧身衬衣,取消盔型夏帽,改用大檐帽。1926年规定指挥人员穿着深蓝色马裤。此种军服持续到1935年年末,在此期间由于实行新的军衔制,对军服也做了改革。除大檐帽外,又增加了船型帽;规定空军和汽车装甲坦克兵指挥人员着用敞开式紧身军上衣,穿衬衣,系领带。各兵种指挥人员的附加区别标志(角形章)佩带在军大衣、紧身军上衣和套头服的两只衣袖上,单排扣军大衣改为双排扣军大衣。1940年将军开始着用礼服,银灰色军大衣、保护色扣合式常服上衣、彩色(按兵种区分颜色)镶条的蓝色军裤、带帽徽的大檐帽。冬帽改为护耳冬帽,元帅和将军带高筒皮帽。
伟大卫国战争初期,为提高军服的伪装性能,用保护色的领章和区别标志代替原有的袖章。将军用保护色的套头服和无彩色镶条的军裤。统一了各兵种军服的式样和颜色。全套女军人制式服装包括女军帽、连衣裙和大衣,她们也着用套头服,规定式样的裙子和军大衣。1943年规定军人着用套头服,常服上衣、立领单排扣礼服。
战后,武装力量的军服日愈完美。1949年为空军军官和将军及装甲兵军官规定了双排扣开领常服上衣与礼服上衣,衬衣和领带。1954年4月开始供给将军和军官防雨斗篷。取消陆军元帅和将军的立领扣合式礼服,代之以翻领双排扣礼服。白衬衣、黑领带;取消扣合式常服上衣,采用保护色的敞开式双排扣常服上衣、衬衣和领带。1955年(这一年对于中国军人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军官开始着用银灰色节假日礼服军大衣,用敞开式双排扣礼服代替扣合式单排扣礼服(陆军、国土防空军为银灰色,空军为蓝色),穿白色衬衣,系领带,带帽徽。1958年全体军官开始着用统一式样的军服;保护色的大檐帽与敞开式军服上衣,蓝色马裤和散口裤、保护色衬衣和领带。海军军服也有变化。1951年取消了军官扣合式军服,着用敞开式礼服、白衬衣,系黑领带;1963年海军陆战队着用黑色特种野战服,它包括无檐软帽、敞开式上衣、散口裤和矮筒靴。
1970——1976年苏联武装力量对军服式样做了改革;定期服役的士兵、军士和军事院校学员,取消套头式,着用常服上衣,取消扣合式军服,着用敞开式单排扣军装,穿衬衣,系保护色领带;超期服役的士兵和军士着用节假日礼服时,允许穿散口裤和矮腰皮鞋;制定了元帅、将军、军官、准尉和超期服役军人(空军、空降兵和海军除外)着用统一“海蓝”色礼服上衣和裤子、大檐礼帽、白衬衣、黑领带(空军和空降兵为蓝色上衣、裤子,深蓝色领带);对苏军各类军人的常服和野战服作了一系列改革。海军军官、准尉和超期服役军人着用白色双排扣制服上衣、蓝色短外衣,白色或黄色衬衣、黑领带。
ttp://www.warsawto.net/bbs/read.php?tid=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