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购物 » 佛教中规定不能穿怎样的衣服
扩展阅读
高石瓢茶壶效果怎样 2025-02-04 12:48:27
1mb等于多少 2025-02-04 12:40:27
河口到昆明怎样坐汽车 2025-02-04 12:35:35

佛教中规定不能穿怎样的衣服

发布时间: 2022-05-08 01:03:58

1. 拜佛对服装有要求吗

有要求的。拜佛时要求穿着整齐,大方得体,不要穿花里胡哨的衣服,也不要穿太露的衣服,比如短裤、无袖背心汗衫、迷你裙、凉鞋、拖鞋等等。如果在佛前读经,能穿海青最好,这是礼服。是对佛的尊重。

2. 拜佛禁忌穿红色

拜佛穿红色的衣服可以吗?拜佛能不能穿红色衣服,去寺庙拜佛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会注意着装,但是信佛的人都知道,去拜佛的时候,衣服的颜色不要是“正色”的,也就是说衣服的颜色不要是纯粹的红、黄、蓝、黑这四种颜色。

 

拜佛穿红色的衣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些细节是值得注意的,如果穿红色的衣服,那么红色衣服边上要有其他颜色做点缀,最好不要通体红色,哪怕有其他颜色的布料做滚边都是可以的。

 

拜佛穿红色的衣服,还要注意衣服的整洁程度,去寺庙拜佛最好不要穿有污渍的衣服,一定要干净得体,关于拜佛穿红色的衣服,佛法上并没有规定说不能穿红色的衣服,只是大多数人拜佛的时候都以暗色调的着装为主,很多人认为拜佛的时候带着诚心去就好了。

3. 去寺庙烧香能不能穿黑色裤子黑色衣服啊

可以穿 只是注意,上衣袖要过肩,裤子要过膝盖。 不可穿裙子。

(一)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进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
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拜佛宜从佛制,其拜法与俗制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

(一)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三)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四)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
    (五)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
    (六)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
    (七)以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
    (八)头离蒲团由伏而起;
    (九)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
    (十)以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
    (十一)以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乃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齐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开而退。

    入寺须知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学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2、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礼拜,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前头走过。
    3、阅经:寺中若有分开阅览的经典,宜端坐阅读。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放在经上。
    4、见僧人: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拜,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5、法器:寺中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寺院上香基本礼仪

    (1)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2)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进殿堂:不可在正中间问寻(既鞠躬)必须到两侧方可。因中间只有方丈及当家才可。
    (4)烧 香: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炉烧香,因寺院大多数使用木料建筑,再殿堂里烧香,如有不当会烧坏寺院物品。但是到寺院里,每个殿堂都会有“香灯师”有什么事情也可问“香灯师” 。

    上香的方法
    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礼佛三拜之含义:
    合掌手势: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
    (1)折伏骄慢心
    (2)见贤思齐
    (3)忏除业障:所谓【礼佛一拜灭罪河沙】灭罪当先整肃威仪,内外威仪具足,自能感应诸佛、菩萨之护持加被。

    礼佛时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
    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它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见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禅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头。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进而用来指住持的居室,后来又转为对住持的尊称。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则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执事是专管全寺各项事务的。四大班首分别叫做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则是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教纠察)、维那(禅堂负责人)、典座(厨房、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室负责人)、书记。其中,维那师负责寺中的法务,在做法事时,是领众的带头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规戒律的,也由维那执行处分之事,因此维那有维持纪纲的意思。
    有一些称谓,往往是对某一僧人或居土的道德、学问表示尊敬。也是出于礼节性的自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法师”是常修梵行,通晓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八列举了法师必须具备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卷、成就忍力十种德性。法师的种类,依据《法华经?法师品》的记载,可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现在法师已经成为汉地出家人的通称,遇见出家人,称其为某某法师,是完全可以的,它成为世俗人称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词。
    “三藏法师”由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中国,对从事佛经汉译的僧侣,常尊称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即有此称。小说《西游记》中,称玄奘为“唐三藏”、“唐僧”,三藏好像称谓玄奘的专有名词,这虽然没有什么大错,但“三藏”的名称其他人也可以用,并非专有名词。
    “禅师”是一心坐禅,通晓禅定的比丘。在中国由于禅宗非常盛行,禅师的称呼并不限于禅宗一派,凡习禅的僧人都可称为禅师,如《续高僧传?习禅篇》所收,便有达摩禅师、道绰禅师、信行禅师等等,有些人并不属于禅宗。后来,朝廷也曾用“禅师”号赐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获得“大通禅师”为最早,其后,禅宗六祖慧能于示寂余百年后,也获得“大鉴禅师”称号。至于生前及受赐号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赐“大慧禅师”最为着名。
    “律师”又称为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读诵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怀素等皆称为律师,以娴熟《四分律》见称。后来则指通达佛教戒律的僧人。至于现代法律界称打官司时的辩护士为律师,则属于借用这个词,与佛家没有丝毫关系。不过就通达和记诵法律这一点来说,又有相通之处。
    “长老”又称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长宿等等,指年龄长、发腊高(出家时间长)而智德俱优的大比丘。《集异门足论》卷四列举了三种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龄较长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达戒法者,年虽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护法中有财势的长者。长老虽然是对年长者的尊称,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还是看重其德行。佛经也称絮聒佛教大居士、大护法为长老,也是一种尊称。
    此外,还有“大师”、“大德”等等称呼。佛经中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中省地师范,称为大师或者大德。《本事经》卷七认为大师有如来、阿罗汉和有学的圣者三种;中国佛教则不用“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是对高僧的敬称。这两种称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须是社会公认的佛家领袖人物才能称其为。“大师”或“大德”。
    当我们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慧普”,那么就是“上慧下普”。一般来说,千万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佛家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称呼。在家弟子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或某某师。这些规矩是我们与出家人接触时要注意的,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
    除了这些称呼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说法也应该注意。比如“灵魂”一词,是其他宗教所用,佛家称做“神识”,而不使用“灵魂”这个概念。
    作为时间概念的“礼拜”也是其他宗教所用,意指七天一次的教堂祈祷。对佛家要称“星期日”而不要叫“礼拜日”。佛教信众每日都做功课,也可说时时做课,不规定在周日,所以也没有“礼拜日”之说。
    又如佛家淡“慈悲”,而不讲“爱”,因为在佛家看来,有“爱”就有占有欲,有占有欲就有我执,“爱”是苦的根源。而佛家讲的慈悲,悲能拔苦,慈可与乐,由此可见佛陀平等度世的情怀。

4. 寺庙里的和尚穿棕色衣服和穿灰色衣服有什么讲究

灰色和棕色的衣服一般是平日常穿的海青,没有什么等级区别。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时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调的,而不能穿黄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区别。

海青的款式是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场合所穿,其颜色一般为明黄色或暗黄色。

(4)佛教中规定不能穿怎样的衣服扩展阅读

其他穿着:

袈裟:

佛教传入中国后,汉、魏时穿赤色衣(被赤衣),后来又有黑衣(缁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后,朝廷常赐高僧紫衣、绯衣。明朝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又称律,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种类别。

规定禅僧穿茶褐色衣和青傧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衣和绿傧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傧浅红色袈裟,然后来一般皆着黑衣。

袈裟有三种:五衣(常见的大部分都是咖啡色)、七衣(也是咖啡色居多)、祖衣(大部分是红色带金线,也有咖啡色带金线)。

5. 寺院有没有规定什么衣服不能穿

去寺院是非常吉祥的事情,没有福报的人一辈子都很难去的。不过,去寺院也要注意衣着:

  1. 不穿过于鲜艳、花哨的衣服。应以素色、坏色为主,或穿灰色居士服。参加法会等佛事活动可穿海青、搭缦衣(受戒弟子)。

  2. 不穿透明、塑身的衣服。如轻薄透视装、紧身衣等。应以端庄宽松的衣服为主。

  3. 不穿短裤、裙子等暴露的衣服。如半袖、低胸、露脐装等。应以长衫长裤为主。

  4. 不穿凉鞋、皮鞋等鞋子。应以非动物材质的布鞋、休闲鞋为主。

  5. 不佩戴金银首饰、各类珠宝。

  6. 不浓妆艳抹、喷洒香水。

    穿着海清缦衣的居士在寺院

6. 佛弟子,一切与动物皮毛有关衣物是不是都不能穿和用

不是这么绝对,具体情况要看取其身分,是否害其性命,剥夺性命,即是杀生,是不可取的。但剪动物毛,并不即刻害其性命,所以穿羊毛衫、驼绒裤并不是大问题。唯皮草业是杀生取皮,穿皮革制品是助长杀业,是不宜穿的。但住在高山的比丘,走山路必须穿皮鞋,佛陀是允许的。

7. 去寺庙穿衣有什么讲究

寺院是一个神圣且庄严的地方,人们去寺庙之前都会比较注重自己的着装与打扮是否得体,因为去寺院应着装整洁、严谨,不要穿光鲜华丽花俏的衣服,尤其是到了夏天,天气炎热,女性穿着更要谨慎,不可太“清凉”,更不可穿短裙、短裤、背心等,切忌奇装异服、坦胸露肉。让我们了解一下去寺庙穿着注意什么。

在寺院里,着装规矩:

1、寺院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进去就可以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自然我们的服装要得体大方适合这种环境。



2、平时去寺院,不要戴过于鲜艳的饰品,简单庄严就可以了。

3、去寺院礼佛,在心理上要回归清净,衣服整洁即可,衣服最好是植物纤维做的,鞋穿布鞋为好,不要涂脂抹粉。

4、在寺院里,应着装整洁、严谨,不要穿光鲜华丽花俏的衣服,更不可穿短裙、短裤、背心等,切忌奇装异服、坦胸露肉。

5、在寺院里,无论男女,参访时应着宽松之衣,以便于礼拜,否则衣裤过紧,礼佛跪拜会很不方便。

6、在寺院里,参加法会或早晚殿课诵时要穿海青,受过戒的居士尽量搭缦衣。

7、在寺院里,着衣先净手,不净手不得触海青或缦衣。

8、在寺院里,穿好海青搭上衣,两手不可下垂前后摆动,应该将两手迭掌,放在胸前。

9、在寺院里,穿着缦衣要坐下时,先要撩起缦衣,不可坐缦衣于臀下。

10、在寺院里,穿海青时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拖地或被踩到。

11、在寺院里,穿海青时,跪拜时双手同撩前片,长跪时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收回。

12、在寺院里,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

13、在寺院里,如果不是什么法会或者盛会,可以不穿海青服。

14、在寺院里,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

8. 焚香拜佛,参观寺庙有讲究,衣服你穿对了吗

一、人们对焚香拜佛,参观寺庙是很有讲究的,他不只是对你的行为举止有要求,对你的衣服也有特别的要求,烧香拜佛需要穿干净朴素的衣服,不能穿太花哨的衣服,最好可以再去拜佛烧香之前洗一下澡,不能吃肉,吃荤腥,要吃素菜,因为这是对神仙的尊重,当然烧香拜佛也一定要带着诚心去。



磕头也很讲究,要注意姿势,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双掌要注意掌心的凹陷,把它举过头顶,停顿到嘴边,许个愿,然后下到心脏,冥想再把手掌一起摊开,掌心向上,上身下垂。头朝下来回三次,大家要一定带着一颗诚心去,因为心诚则灵。

9. 佛弟子可以穿皮衣吗

佛没有规定弟子不能穿皮衣皮鞋皮带,但穿这些明显是不好的,如果条件许可,那还是不要穿着使用的好,现在不是有一句流行语吗?“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楞严经》第六卷-----四种清净明诲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奶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译文)
持戒清净之出家人,及诸大菩萨,在分歧小路上往来,亦不愿意踩踏青草,何况用手去拔?为什么自称为大慈大悲的人,还要吃众生的血肉,来滋养自己的身体呢?
假如有诸出家人,不穿东方中国之丝绸绢缎,蚕丝所造之丝缎,及天竺国的皮靴、狐裘鸟毛、禽兽羽皮制之衣履,及不食奶酪醍醐,这些出家人是真正能解脱,既还清他们的宿债,不再浪荡三界了。
奶酪醍醐因是牛乳之制品,不是杀害牛命,故戒律上没有完全禁止,但如能不食,那是更清净。
什么缘故呢?因为穿着畜生的皮毛,便是和他们结了不解之缘。好像劫初时候,有色界(光音天)的天人,飞行至世上,见地上有地肥,十分美味可口,便叫天人都来尝食。可惜食后便不能再飞行,后来地肥吃完了,便食地中所生的百谷,食后双脚就不能离地。根据此说,则人是由天上来的,而不是从猴子化生的。如果说猴子能变化为人,但现在的猴子为何不会再变化为人?
修道的人,必定要身和心,对于众生的身中肉、身上皮,都不穿不吃,甚至连吃肉穿皮的念头都没有,那么,我承认这个人是真正得到解脱,这是因为已经和三界众生的缘都断绝关系。
百谷:梁,黍稷之总名。稻,粳糯之总名。菽,豆类之总名。三谷各有二十种,成为六十种,再加蔬菜青果各二十种,总共百种。
照我这样说,才是佛说。不照我这样说,便是魔王所说。
--------------------------- -------------------
转载
不严格的说:可以穿,但与众生结缘。
如果对自己的修行要求严格,应该不穿。
现在加绒加厚的衣服种类很多,可以有多种选择。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南无阿弥陀佛

=========================
净公上人讲经节录:
1、你说皮衣服不能穿,穿皮衣服跟吃肉是一样的,皮衣服你是要把东西杀死了,剥它的皮来做衣服。所以穿皮衣服、皮鞋都跟吃肉是一样的。但是现在有很多人造皮,那可以,那没问题,那个没有杀生。所以毛衣,像羊毛毛线衣可以,为什麽?那是剪它的毛,没有杀它,那是羊毛剪下来的,没有杀它,这个可以用,这个我们学佛的人可以用。但是皮衣服最好不要用。
2、还有穿皮衣服,像我们现在一般穿的羊毛衣,那是剪下来织的,没有杀生,但是皮袍、皮革那是杀生,那个穿皮袍,那就跟吃肉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它也有开缘,年岁太大,这个棉不能保暖的时候,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一定要皮才能够保暖,那麽在这种情形之下可以开缘。可见得佛所为我们制定的这些都是很合乎人情的。在某种情形之下非用不可的时候可以用……
3、酒能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有利益,这准许饮用少量,这是开缘。我初学佛时,有的时候也到寺庙,常常跟老和尚在一起吃饭。老和尚每一餐饭都有一杯酒,我们怀疑,酒不是佛门重戒?老和尚每天吃饭之前喝一杯酒,也不敢问。到以后才知道这是开缘,那个老和尚确实七、八十岁。中国北方天气冷,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非皮毛不能保暖的,也可以穿皮衣服。所以佛法真是通情达理,并不是叫我们死在戒条里,它是活活泼泼的。可是你不能故意犯,如果你穿棉衣可以保暖,你穿皮衣服就有伤慈悲心。你身体很正常,你每天喝一杯酒,虽然一杯酒不会醉,没有什麽大过失,你也犯了佛的戒律。

南无阿弥佗佛

10. 拜佛不能穿什么

1进寺庙拜佛,穿衣服要有讲究,不能穿短裤、裙子或是暴露的衣服裤子,这样很容易引起人的邪思邪念。
2
寺庙是严肃庄严之地,应该禁止高声谈笑,或者有意显示不一样的声音。
3
切记不要单独轻易和出家法师合影,显摆自己和法师的关系。
4
女人进寺庙拜佛最好不要带任何的首饰,也不要喷香水。
5
不要去可以贴近出家法师,绝不能去触碰他们的身体和手。当出家法师流露出有爱慕情怀时,应该立即离开。
(拜佛可以祈福家人平安或是事业进步等等,所以一定要虔诚,心无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