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培育轮虫和水蚤
培育轮虫方法如下:
一、培育池准备
1、池塘条件
培育池在遥望港河蟹育苗基地附近,靠近海水纳水沟,培育池共48亩,分6口池,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育,交替收获,每口面积5~10亩,池型为长方形,土质为泥质,池塘深度1.5米,池型为锅底式,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塘埂坚固,不渗漏,斜坡坡比1:2.5。池塘安置3台罗茨鼓风机,用pvc管道连接每口池塘,池塘中每10平方米投放1个气泡石。
2、清池进水
在河蟹育苗前半个月开始清理池塘,然后翻耕,暴晒至龟裂状。然后加水进行全池消毒,依次加入敌百虫3mg/L,漂白粉20mg/L。待药性消失后开始进水,用20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50厘米,调节池水盐度为15‰—20‰。
3、肥水
常用肥料分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清整池塘后每亩加施500公斤发酵鸡粪,与池底一起翻耕,无机肥一般过磷酸钙每亩用1.5公斤,尿素每亩用7公斤。另外,在池边开挖一小坑,把粪便倒入其中,经发酵后视池塘水质肥瘦程度,择量泼入池中以调节池水,随着水色加深而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
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池水较肥时开始接种轮虫,由于所有池塘去年养殖过轮虫,池底具有较多休眠卵,用铁链来回在池底搅动数次,可以把休眠卵搅起,让卵逐渐孵化成幼虫后培育。
三、培育期管理
1、水质调控
培育池盐度控制在15‰—20‰,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在培育第7天起每天对池水进行换水,换水量前期在20%,中后期随着轮虫密度增加,投饵量的增多,水质易变坏,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40%,加注新水的温度尽量与轮虫池水温一致,温差不超过2℃,加注时进水管口要用300目的网袋进行过滤,防止敌害进入。
轮虫培育池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在中后期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定期使用改底改良底质。另外,按照“三开二不开”的原则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
2、饵料投喂
当检查到轮虫密度大于50个/毫升,单胞藻密度小于20000个/毫升时,为防止短时间内把池水滤清,需要及时投喂饵料作补充,饵料品种有酵母、豆浆,通过投喂饵料,减少轮虫对单胞藻的摄食量,使单胞藻维持在适宜的密度。投喂人工饵料时不能过量,以免残饵过剩而败坏水质。
3、追施化肥
培育前期由于基肥足、水温低,一般不用补肥,中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快,水体中营养盐消耗加快,须及时补肥,选用水产专用复合肥。补肥一般选择在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水质肥瘦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
4、敌害防治
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常见的原生动物主要有争食性的纤毛虫、游仆虫,还有不但争食而且会摄食轮虫的挠足类。如敌害生物大量繁殖,会导致轮虫大量沉底死亡,这些敌害是影响轮虫繁殖的主要负面因素,多半是海水过滤不干净或饵料投喂过多引起的。在轮虫培养时要注意轮虫种健壮和纯净,二要防止水质污染,三要保证酵母、豆浆投喂不过量。
四、采收方法
前期水温较低,轮虫繁殖慢,此时虽市场价格较高也不能多卖,只能少量收获,一般水温低于15℃时,日收获量为存池量的10%左右,后期温度较高,繁殖快可大量收获,日收获量可为存池量的30%左右。当轮虫繁殖到高峰期时应及时收获,然后补充肥料和水,以维持种群的持续生长。
用3寸浮泵抽取池水用软管送至池外,出水口用240目筛绢做成长筒形,长度为8米~10米,直径为40厘米的筛绢直筒形袋一端套住管口,把袋子另一端用活络结扎口固定在木桩上,袋子下方用聚乙烯纸铺垫,防止网袋磨损。收获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晨较好,因为下午水温高,轮虫产卵集中,水体粘性物质增多,从而在袋中形成大量的泡沫,降低筛绢的通透性,影响收集效率和产品质量。随时检查袋中轮虫数量,当达到一定量后解开活络结,倒出轮虫至25升的塑料桶中,然后迅速运送到蟹苗培育池中,保证轮虫在蟹苗培育池中的成活率。
培育水蚤方法如下:
拿到水蚤的虫种后,把袋子打开通气。准备一个十加仑(大约40升水)的大容器来养殖水蚤。养殖水蚤的水质极其重要,对待水要象对待你的鱼一样,千万不能让水里有金属和有毒物质。准备好已注入水的大容器后,把装水蚤的袋子放在水中,让它在水面上漂20分钟。养殖水蚤的容器每天需16个小时的充分光照和良好通风,理想温度为21~27摄氏度。
喂养水蚤:把相同份量的马铃薯薄片,鱼食薄片和酵母碾成粉末。取四分之一茶匙(10加仑的养殖缸所需份量)的粉末溶入适量水中,然后把水倒入水蚤养殖缸。在水变得象水晶一样清澈之前,无需再往养殖缸中添加饲料。
也可以用酵母来喂养水蚤,普通的面包酵母就可以了。把酵母溶入适量的水中(注意加入适量的酵母,否则会导致水蚤缺氧),把溶化了酵母的水倒入水蚤养殖缸。水变得有些黑,在水恢复水晶般清澈之前,无需再往养殖缸中添加饲料。
每星期更换一至两次水,每次更换水蚤养殖缸里25%的水。确保添加的水里不含氯,并和养殖缸里的水有相同的温度。
每年的五月中旬至九月底,为期四个月的时间里渔民用特制的船只和细眼纱网自水中捞取,经岸边日晒风干。小米粒大小,颜色因水域的水质和淤泥而改变,有黄灰色黄绿色黄色,有刺鼻的鱼虾腥味。鱼虫含有丰富的高蛋白,氮氨酸,赖氨酸等。是观赏鱼的天然鱼粮无须加工市场观赏鱼销售点有售,是大型养鱼池直接喂养半成鱼某些鱼种尤以喂养鱼苗为主为特色的绿色生态饵料可漂浮水面72小时不沉落,不浑浊水质。是饲料厂替代`鱼粉`添加使用的最佳生物原料。可直接喂养虾类蛙类。四个月的打捞量在五百吨左右干品,可库存两年以上,无水分,手搓可成碎沫。
② 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哪几类
原生动物门(Protozoa)是动物界的1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种类约有30000种。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
(一) 肉足类
特征:没有固定形状,可形成伪足,为动物性营养,中污染带水体多见.
种类:变形虫、辐射变形虫、太阳虫
(二)鞭毛虫
特征: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是运动器官.
种类:植物性鞭毛虫和动物性鞭毛虫
植物性鞭毛虫在中 多污水体中,生活污水中绿眼虫多见;动物性鞭毛虫在有机物较多的水体或曝气池进口会出现.
(三)纤毛虫
特征: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是运动和摄食的工具.
种类-- 游泳性纤毛虫:如草履虫
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群体钟虫
*当生物处理中有群体钟虫和钟虫出现时,可作为处理效果较好的指示生物.
*指示生物:一种生物只在某一环境中生长,这种生物就是这一环境的指示生物.
二、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起主要作用,其次为原生动物,并切原生动物可作为指示生物.
*在氧化塘中,细菌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藻类,第三为原生动物.
(一)原生动物对废水净化的影响
1、从数量上看,原生动物占微型动物总数的95%以上;
2、从食物链上看,动物营养型的原生动物,与吞食细菌为主,特别是游离细菌,但也直接利用水中的有机颗粒;
3、从生物絮凝上看,在活性污泥中,细菌本身有生物絮凝作用,特别是纤毛虫能促进生物絮凝,因为纤毛虫可分泌出能促进絮凝的糖类和粘液;
二)以原生动物为指示生物
1、原生动物的形体比细菌大的多,以低陪显微镜即可观察,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种群的生长情况,判断生物处理运转情况和废水净化效果.
微 型 后 生 动 物
也称多细胞动物
微型后生动物:形体微小、显微镜观察
在天然水体、潮湿土壤、水体底泥和污水生物处理构筑物中存在.
在水处理工作中常见的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轮虫(微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幼虫等.
一、轮虫——大灰水
(一)形态、生理
形态:多数在500 um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身体为长形,分头部、躯干和尾部.头部有轮盘,其咽内有一个几丁质的咀嚼器.躯干呈圆筒形,背腹扁宽,具刺或棘,外面有透明的角质甲膜,尾部末端有分叉的趾,内有腺体分泌的粘液,借以固着在其他物体上.
生理:适应pH范围广,以pH6.8左右生活的种类较多.轮虫以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等为食物,在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生殖:雌雄异体,雄体比雌体小得多,并退化,有性生殖少,多为孤雌生殖
(二)指示生物作用
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 为什么?
好,高级动物对污染物浓度及毒性相对敏感
但如数量太多,则是废水污泥膨胀的前兆.
提问:为什么?
答案: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松散而上浮.
在水源水,会阻塞水厂的砂滤池
目前发现的轮虫有252种,活性污泥中常见的轮虫有玫瑰旋轮虫、转轮虫等.
二、甲壳类动物(非微生物)
甲壳动物是鱼类的基本食料.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等淡水水体及海洋中.这类生物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坚硬的甲壳,水生浮游生活.
水蚤
水蚤颜色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细胞中普遍含有血红素,血红素含量的高低随环境中溶解氧量的高低而变化.
DO高,水蚤的血红素含量低,颜色浅,水体清洁.
DO低,水蚤的血红素含量高,颜色深,水体污染.
三、其它小动物
可同化其它微生物不易降解的固体有机物.
线虫
长形,形体微小,0.25~2mm.
营养类型:腐食性(以动植物的残体和细菌等为食)、植食性(一绿藻和蓝藻为食)和肉食性(以轮虫和其他线虫为食).
•线虫有好氧和兼性厌氧的,兼性厌氧者在缺氧时大量繁殖.
•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寡毛类动物---颤蚯蚓(2~4mm)
厌氧生活,以土壤为食.
河流、湖泊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
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肉眼可见的动物群落.主要包括水栖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多数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区域性强,迁移能力弱等特点,对于环境污染及变化通常少有回避能力,其群落的破坏和重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且多数种类个体较大,易于辨认.同时,不同种类底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对污染等不利因素的耐受力和敏感程度不同;根据上述特点,用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优势种类、数量等参量可确切反应水体质量状况.
③ 有海蚤这种生物吗它是怎样繁殖的
有,“海蚤”是一种在五湾的沙滩底下不易见的生物,也有人称它为“十指”。海蚤繁殖的过程非常痛苦。雌性海蚤必须同时与25个雄海蚤进行交配。等到它的数百个小宝宝该出生的时候,它却不采取任何行动,任由幼年海蚤吃捧它的内脏,然后咬穿它,来到这个世界。
“海蚤”的外形如跳蚤,名称因此而来。它们群居在海浪拍打尽处的岸边沙滩底下,能快速往沙里钻动。一旦受到干扰,很快就钻窜逃生。但人们还是有法子捕捉到它们,捕捉海蚤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趁着海浪拍打到岸边时。
双手掌心向上插入海水冲上的海滩里向前挖,当触动到藏在沙里的“海蚤”时,手掌就会感觉到有东西在钻动。趁着这些小动物进一步钻动前,马上连沙带水抓起来。
在沙滩上,它就无法遁形了。虽然外形让人感觉怪怪的,“海蚤”其实也可以成为桌上餐,海边的居民喜欢把它和以炸粉炸酥,非常爽口;也有些人喜欢用炭火来烘烤。
(3)水蚤是怎样的颜色扩展阅读:
海蚤的室内培养法:
室内培养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小,培养条件较易控制。缺点是只能少量的生产。木桶、玻璃缸等能盛一定体积水的容器都可作为培养器具。
培养时先将清水(天然水或自来水)注入培养器内,曝晒3-4天后加入新鲜马粪1.5kg/L、沃土20g、稻草或其它无毒植物的茎叶2g。粪与土可直接加入。草类切碎煮沸加入。
用木棒搅拌后,静置2天。最后进行引种,以8-12个/L为宜,经3-4天后,水蚤就开始大量繁殖。以后根据水的肥度隔5-6天施肥一次 。
④ 怎么识别水蚤
哦,至于这个嘛,其实我只是知道他是有点白的的了啦,具体的我也不大清楚,其实水蚤还有别的颜色的,还是好好看看吧,嘻嘻!
⑤ 养鱼的红虫怎样消毒
可以用高锰酸钾配成溶液——颜色大概像是淡啤酒那样——静置五分钟后泡5-7分钟消毒,或者8%的盐溶液泡5分钟消毒。有用请给“好评”“有用”,多谢。
⑥ 丰年虾和水蚤有什么区别
丰年虾和水蚤的区别
它们都是节肢动物,不过,丰年虾只能生活在盐度较高的海水中,而水蚤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只有小部分生活在海水中。丰年虾长条形,双性繁殖,而水蚤是圆形,单性也能繁殖。
丰年虾卵在干燥低温的状态下能存活较长时间(约五年)仍能孵化,而水蚤卵离水即丧失活力。
丰年虾和水蚤都是很好的饲料,从营养丰富角度上讲可以轮换着饲喂鱼。
丰年虾其实是很好的饵料,缺点是必须得孵化还得用海水,喂时还得过滤,并且有的时候稍不注意小鱼会吃到壳导致小鱼死亡,孵化多了虾变大营养不够,并且死了不新鲜,而水蚤确是淡水的吃不完的也不会坏水,并且可以把大水蚤直接放到小鱼的缸里,大水蚤小鱼吃不下,下的小水蚤刚好适合小鱼吃,真的很方便
水蚤的营养强于丰年虾,适口性也强于丰年虾,但是鲜活的水蚤对城里的养鱼人来说不是很容易就能搞到的,而且如果在污水处采集,容易携带病毒和寄生虫,从这一点来说,水蚤有点像水蚯蚓,但是比水蚯蚓干净一点点。
丰年虾在早期的参考书籍中常被称为小海虾或海龙子,为鱼类繁殖者好的朋友,若是没有丰年虾的存在,在繁殖的工作上有极大的阻碍,它的无节幼虫为许多小鱼的餐佳选择。
丰年虾丰年虾的分布为性,在自然状况下,丰年虾很少发现在低于盐度千分之四十五的水中。丰年虾能生存于盐度千分之三百的水中,由于在高盐度下,捕食者和竞争者都很少,因此其族群能够维持很高的密度。
鱼虫又称“水蚤”,上称为枝角类或挠足类。喜爱金鱼的人们,常常用鱼虫饲喂金鱼,使金鱼长得快,繁殖多。鱼虫既不是鱼,又不是昆虫,它是在淡水中生活的一类浮游动物,常在水中作跳跃式运动,很象跳蚤的行动,所以人们叫它水蚤。
水蚤为居住在死水以微生物为食的小昆虫,利用强壮的分叉触角游泳,是鱼类与其他昆虫的重要食物来源。
丰年虾营养价格高而且安全,是小鱼的佳食料,而水蚤多为各种淡水水域中常见的浮游动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
⑦ 请问鱼虫,也就是水蚤,怎样储存如果发白了是死了么 死了还可以喂么发臭了还能喂么
不知道你的水蚤多不多?1毫升的水里有没有30只以上?没有的话要存储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家里有阳台的话放在中午阳光能照到又不能直射的地方,往缸里放三四十颗米就可以存储很久了。如果水蚤量比较大的话最好能找口比较大的容器,水要尽量浅。用煮好的米粥放到矿泉水瓶里密封两天取表面的澄清液来喂也可以。还可以到食品店买一些酵母粉,放到瓶子里再放一些糖,让它发酵到没有很多气泡以后取表面澄清的液体来喂养。有很多人直接丢酵母粉进去,这种方法一方面酵母没有活化,数量很少,另一方面培养基会引起杂菌滋生,到时换水会很困难,不推荐。还有看到什么用海绵吸酵母粉来喂的都是非常扯的,没什么用。
比较高级的是培养特殊细菌和绿水来养,虽然效果非常好,但是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如果仅仅想存储的话不用那么麻烦。
发白不一定是死的,正常情况下水蚤其实是白色的,部分器官透明。水蚤一般在受到强烈刺激的时候才会变红。比如水里的PH值过高或过低,水中的氨氮物过高,缺氧,大量团集时分泌的类生长素刺激,这些都会让水蚤变红。还有喂食红螺菌科的光合菌时也会因为食物是红色而变红。所以看到水蚤变成白色不用太在意。
另外务必注意不要直接往缸里倒自来水,基本上90%以上的初学者都是因为这种原因造成水蚤死亡 。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大量氯气,有毒。而且这种换水方式会引起水温剧烈变化,这些都是引起水蚤大量死亡的原因。可以用鱼缸里面的水用布过滤以后养水蚤,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⑧ 水蚤的培育方法
水蚤喂养十分简单,现介绍喂养的方法如下:
拿到水蚤的虫种后,把袋子打开通气。准备一个十加仑(大约40升水)的大容器来养殖水蚤。养殖水蚤的水质极其重要,对待水要象对待你的鱼一样,千万不能让水里有金属和有毒物质。准备好已注入水的大容器后,把装水蚤的袋子放在水中,让它在水面上漂20分钟。养殖水蚤的容器每天需16个小时的充分光照和良好通风,理想温度为21~27摄氏度。
喂养水蚤:把相同份量的马铃薯薄片,鱼食薄片和酵母碾成粉末。取四分之一茶匙(10加仑的养殖缸所需份量)的粉末溶入适量水中,然后把水倒入水蚤养殖缸。在水变得象水晶一样清澈之前,无需再往养殖缸中添加饲料。
也可以用酵母来喂养水蚤,普通的面包酵母就可以了。把酵母溶入适量的水中(注意加入适量的酵母,否则会导致水蚤缺氧),把溶化了酵母的水倒入水蚤养殖缸。水变得有些黑,在水恢复水晶般清澈之前,无需再往养殖缸中添加饲料。
每星期更换一至两次水,每次更换水蚤养殖缸里25%的水。确保添加的水里不含氯,并和养殖缸里的水有相同的温度。
每年的五月中旬至九月底,为期四个月的时间里渔民用特制的船只和细眼纱网自水中捞取,经岸边日晒风干。小米粒大小,颜色因水域的水质和淤泥而改变,有黄灰色黄绿色黄色,有刺鼻的鱼虾腥味。鱼虫含有丰富的高蛋白,氮氨酸,赖氨酸等。是观赏鱼的天然鱼粮无须加工市场观赏鱼销售点有售,是大型养鱼池直接喂养半成鱼某些鱼种尤以喂养鱼苗为主为特色的绿色生态饵料可漂浮水面72小时不沉落,不浑浊水质。是饲料厂替代`鱼粉`添加使用的最佳生物原料。可直接喂养虾类蛙类。四个月的打捞量在五百吨左右干品,可库存两年以上,无水分,手搓可成碎沫。
水 蚤
一、构造 水蚤的眼为复眼,触角有两对,第一对触角上生纤毛,属于感觉器官圆水蚤利用第二对分叉触角来拍打水面来游泳。 水蚤体内有40%~60%蛋白质,同时还含有鱼类所必须的氨基酸。圆水蚤的脂肪含量丰富,可增加鱼体的肥满度;另外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灰份...等,都非常适合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二、繁殖 在水温适当饵料丰富且良好之水域母水蚤,进行无性繁殖产下夏卵在生存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产生公水蚤,并进行有性生殖而产下经受精的冬卵冬卵对环静的适应力极强,即使经干燥曝晒亦不至于死亡,其所孵化出只仔虫皆为雌性。此种母水蚤在敷出后经2~7天即可产下夏卵,并继续进行无性生殖。 水蚤寿命为9到12周,母水蚤把夏卵背在壳上2~3天,直到敷出仔虫为止,所敷出之仔虫经过7天约一周的时间,即可变为成熟的母水蚤,并进行无性繁殖每只母水蚤每次约可产下10到60个卵,隔2~3天产卵一次,一生约可产下300~300只水蚤。 三、繁殖环境 水蚤可作为轻度或中度污染之指标生物,在5度的低温中,少数品种的水蚤仍能存活数天只是其活动力会降低,且在0.6%以下浓度之盐水仍能正常存活。但水温一但超过40度时,水蚤即刻死亡,或盐水浓度达0.8%时,其会有严重脱水现象,产生变形在水温20.5度时,1克水蚤所消耗水中含氧量约每小时0.7ml,因此其需求高含氧量,当养殖密度过高时,则会因为氧气量不足,而导致水蚤窒息而死亡。且其在流动性太高的水中,其水蚤难以存活,因此在加设打气设备时需避免水流过剧的现象发生。 在含些许有机物稍混浊的水质中,温度在20~25度,酸碱度PH值在8~9,盐份浓度在0%~0.1%溶氧情形佳...等条件,是最适合水蚤大量生长的环境。 四、培养方式 1.容器:培养水蚤的容器请选择较浅且较平坦的容器,最适合的水位约5~10cm过高的水位会使繁殖速度下降,因此需仅量避免水位高于10公分如需增加养殖密度请利用空气调节器将风管的出气量调成每秒产生1~2颗气泡太大的气流量会造成扰动过大,因而使得水蚤无法顺利存活。 2.食物:当水蚤种置入适当的培养容器后,每日固定添加100~200 cc的绿水,并观察水的颜色查看是否维持在淡淡的绿色,当水蚤密度过高时,绿藻会大量被消耗,使水变清澈此时必须将加入的绿水数量增加,或将水蚤采收以减低密度。 ps:当黑暗的空间水蚤仍能繁殖,使用绿水养殖之环境最好有阳光(不需直射)在没有光源的环境,其绿水不易生长,比较容易有食物及氧气不足现象发生。 3.绿水:绿藻水基本上就是各种浮游性藻类的总称,其培养方式有非常多种以下我们仅对简易且没有副作用之培养方式做介绍: 1.准备一个透光率佳的玻璃缸,加水到9分满,并投入3~5只鱼(冬天可以置入黑壳虾或其他耐寒之鱼种,且不可放任何水草唷) 2.将其置放于太阳光下曝晒,约1~2星期的时间,水呈现绿色即可。 四、采集方式 1.水蚤有趋光性,采集时可用手电筒或抬灯让水蚤聚集,再使用滴管吸起,置入茶漏中滤蚤。 2.或直接用比较细的鱼网捞出直接喂食。 ps:尽量避免将绿藻水直接加入鱼缸中,因其容易影响到水中之酸碱(PH)值。 五、注意事项 水蚤体色之变化与血红素有关,当水中溶氧量低,个体密度大,环境温度高,PH愈高,环境盐份浓度愈低,水中废物堆积太多时,会使得圆水蚤心跳越快,此时水蚤会呈现红色或淡红色,此时请减少养殖密度。 水蚤会被轮虫侵袭,被附生的水蚤会无法顺利繁殖,遇此状况时可以使用怀叶浮萍抑制轮虫生长。
⑨ 水蚤怎么养
枝角类俗称红虫、鱼虫,统称为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
物.体长一般为o.2~3
mm.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的
污水坑塘等水体中。其蛋白质含量占自身干重的
40
~60
,鱼类所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与钙质等
含量十分丰富,是金鱼幼、成鱼最常用的理想饵料。
人工培养时,可在室外建造深1
m,面积适中的
长方形土池或水泥池,先向池中注入清水约50
cm
深,每立方米水体加入1.5~2.5
kg预先用青草、粪
便等堆积发酵的腐熟肥料作基肥,使藻类和细菌大
量繁殖。池水曝晒2~3天后,可移人枝角类成虫作
为种源(蚤种可用捞红虫专用网在早、晚枝角类集群
的水体中采集),接种量约为3o~60
g/m
,水温20
~
25
C时,3~5天即繁生大量枝角类,以后视水质
追肥1次,追肥量为0.2n0.5
kg/m
腐熟粪肥,5~
7天后,即可捞取喂养金鱼幼、成鱼。一般每隔1~2
天捞1次,每次捞池内枝角类现存量的10
~3O
为宜。捞取后及时添加新水,每隔3~7天,追施腐熟
有机肥0.5hi
kg/m。,如此连续培养.连续捞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