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生活小知識,讓美好生活更加便捷
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软件 » 湖北黄陂水稻是怎样培育的视频
扩展阅读
u盘没有系统怎样安装 2025-02-19 20:16:32
iphone6多少钱 2025-02-19 20:15:52
怎样使颜色明度变暗 2025-02-19 20:02:13

湖北黄陂水稻是怎样培育的视频

发布时间: 2022-06-28 23:20:42

① 怎样种植水稻的过程

水稻种植过程:

01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之一,不过很对人并不了解水稻的种植,不知为何粒粒皆辛苦,接下来讲解一下种植水稻的方法:

02我国水稻一般是一年一种,种植水稻一般是在四月份左右,首先我们挑选好种子,然后进行晒种,两三天即可,然后用冷水发胀,放在温度箱中催芽。

(1)湖北黄陂水稻是怎样培育的视频扩展阅读:

种植水稻过程中注意事项:

1、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2、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3、灌排水: 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② 水稻的具体种植方法 详细点

(一)育秧阶段 主攻目标培育适龄壮秧。 措施内容晒种、选种、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适期适量播种,合理管水,追肥拔 草,防治病虫。
措施要求
1、晒种 播种前将种子摊薄晒2一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2、选种 盐水、粘泥水或其它溶液进行比重选种,清除杂质和秕谷,杂交水稻可分半 壮谷和壮谷粒播种。选液浓度,籼稻和有芒粳稻用比重1.05一1.08左右,无芒粳稻用 1.08一1.10左右。前者以新鲜鸡蛋露出水面有一分硬币大小,后者要露出水面2分硬币大 小为准。一般每100 斤水加泥30一40斤或盐25一30斤。选种后种谷需用清水冲洗干净, 以免影响发芽率。
3、浸种 浸种有利种谷均匀地吸足水分,当种谷吸收水量达到其种子重的30一40%左 右时,达饱和吸水量,米粒上的腹白和胚已清晰可见,其时最利于萌发,种谷吸水分的速 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吸水速度慢,温度高吸水速度快。一般早稻浸种3一4天,晚稻浸 种2一3天,外界温度高要勤换水,早春温度低也可用温水浸种,以缩短浸种时间。如用 1%的石灰水浸种,不可将水面的石灰水膜搞破,以免影响杀菌效果,或用杀菌剂浸种。 用石灰水或杀菌剂浸种的种子应选净后催芽,以免影响催芽整齐度。
4、催芽 掌握种堆湿润、高温(35一40℃)破胸,适温(30℃左右)长芽,根芽齐长, 芽长为种谷的一半,根长与种谷相等,整齐粗壮,双季早稻播种时气温低,根与芽的长度 要长些,中稻气温高,根与芽的长度可短些,晚稻和后季稻,种谷只要破胸就可以。早、 中稻可采用地窖催芽,位置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爽,排水方便的地方,开宽3尺、深 2.5尺、长10一12尺(每100 斤种谷3尺长)的地窖,窖底中间挖深、宽各3寸的排水沟通 到窖外,沟面架空,上铺无病稻草和芦席,窖顶以弓形竹架覆盖塑料薄膜,种谷在45一 50℃的温水中淘浴几分钟后上堆(堆高0.8一1尺),破胸露白前保温在35一40℃左右,露 白到齐芽,保温25一30℃左右,保持湿润,根与芽长度达到要求时,摊开晾芽后播种。 晚稻播种时,外界气温高,可把种谷装人口袋(布、麻、蒲席等)白天置于流水中, 日浸夜露,2一3天后,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5、精做秧板 秧田与大田面积的比例要根据季节、品种和不同叶龄移栽而定。适龄移 栽条件下,早稻为1:8一10,中稻为l:6一8,杂交水稻为1:10,晚稻和后季稻为1:4一 5,后季稻二段育秧,秧田、寄秧田和大田的面积比例为1:3:10左右。秧田要选择土质 松软肥沃,田平草少,避风向阳,排灌便利的田块。要耕翻晒垡,施足腐熟基肥,耙平耙 细,秧板要干整水平,上虚下实,软硬适度。秧板宽4.5~5尺,沟宽6寸,周围沟深 6寸。 6.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温度、品种、茬口、栽插期及移栽时叶龄确定播种期、播种量, 分批播种。播种量大小还必须以移栽时,秧苗茎部光照充足,生长健壮为标准,移栽时叶 龄小,播量要大,移栽时叶龄大,播量要少。一般常年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即可开 始播种,在江苏省沿江地区为4月10日左右。早稻和双季早稻如用塑料薄膜育秧或室内温 室育秧,可在3月底一4月初播种,秧龄35天左右,播量每亩200斤左右;露地育秧, 4月中旬开始播种,秧龄25一30天左右,播量每亩200一250斤左右,三熟早稻4月下旬 播种,秧龄25一30天左右,播量每亩200一250斤左右;中籼中粳(包括杂交稻)播种期 要考虑抽穗扬花时避免8月上旬的高温,宜在8月中下旬抽穗,中籼稻约在4月底播种, 秧龄30天左右,播量每亩200斤左右,中粳稻秧龄35天左右,播量每亩150斤左右,杂 交水稻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天左右,播量每亩25一30斤左右;单季晚稻5月中旬播 种,秧龄35一40天,播量每亩120斤左右,后季稻的播种期、秧龄和播种量主要根据“安 全齐穗期”和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来决定。品种生育期长,要早播,播量少,秧龄长,品种 生育期短,要迟播,播量多,秧龄短。一般6月15日一6月下旬播种,秧龄25一45天左 右,播量每亩150一200斤左右,播量每亩约300一400斤左右。后季稻两段育秧的秧田(第 一段)用晚粳或早熟晚粳品种,播期6月上中旬,秧龄25一30天,播量每亩约300斤左 右,寄秧田(第二段)寄秧田7月中旬左右,秧龄20一25天,1亩秧日的秧可栽寄秧田 3亩左右。播种时要按畦称种,均匀落谷,播后及时塌谷,减少露子,早稻抓住“冷尾暖 头”,抢晴播种。后季稻播种后防止暴雨冲刷。 室内无土育秧用种量每平方尺0.2一0.3斤左右,一般早稻品种在栽前15天左右播 种。
7、科学管水 早、中稻播种后,保持秧板湿润,土壤通气性强,以利促进扎根立苗, 一般掌握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寒潮来临前(二叶期前,日最低温度在4一5℃以下, 三叶期后,在6一7℃以下)夜间灌露心叶水,清晨立即排干水,二叶期后开始保持浅水层。 塑料薄膜育秧,一叶期前密封保温,二叶期上水通风炼苗后再揭膜。后季稻半旱秧扎根期 也应保持湿润,防止浅水层,高温烫死秧苗,室内无土育秧,出苗现青期要求适温35一 38℃,保持高度湿润,从不完全叶在芽鞘中伸出时开始压种,防止种谷芽与根抬起,不完 全叶到第一完全叶展开,温度保持28一32℃,供水适量及时,达到叶尖吐水,根部不积水 为宜,以促进盘根,从第一叶到第二叶壮苗,温度保持25℃左右,及时供水和喷施肥液, 经常检查,防止转绿不均匀。
8、追肥拔草 播前一星期可撒施除草剂,每亩一般用25%除草醚0.5一0.8斤拌细土 撒均匀,并保持一星期左右薄水层,使之杂草萌发,提高药效,出苗后要经常拔除稗草和 杂草,齐苗后施用苗肥,每亩稀人粪尿10一15担泼浇或硫酸铵8一10斤撒施。一叶一心期 适量施用断奶肥,每亩用硫酸铵20斤左右,以后看苗分次施用接力肥,移栽前2一4天左 右,根据秧龄,移栽时天气,拔秧或铲秧形式施好起身肥,用量硫酸铵每亩20一30斤左 右。后季稻秧田应控制用肥,以免疯长。
9、防治病虫 要及时防治绵腐病,立枯病(青枯、黄矮),稻瘟病,稻蓟马,稻螟虫, 叶蝉。
(二)分蘖阶段 主攻目标 足苗,早发,争足穗 措施内容 平整大田,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适时移栽,浅水勤灌,及时追肥,中耕 除草,防治病虫。
措施要求
1、平整大田 耕耙必须做到土层深、松、平、软。为水稻根系创造一个水、肥、气、 热状况良好的上层。 深耕必须根据土壤肥力,理化性状和水分状况等综合考虑,一般深4一6寸为宜,耕 深增加还要增施有机肥料和速效肥料,精细整日,田面高低在半寸以内,以利浅水勤灌 和烤田,绿肥田地上部分不宜直接耕翻入土壤,而用作配制草塘泥,绿肥田耕翻时间既要 保证适时移栽,又要兼顾提高鲜草产量和质量。一般在移栽前10天左右耕翻,三麦(小 麦、大麦、元麦),油菜田整田要尽力争取耕翻晒垡,后季稻田,必须合理组织、畜力、 边收边施肥,边耕耙,做到及时栽插。
2、施足基肥 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促使土壤熟土层加厚,保肥保水,而且利于水稻 根系和分蘖生长。基肥要施足,肥料要腐熟,氮、磷、钾的比例为2:1:2一4,一般用草塘 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作基肥,单季中、晚稻,要适当深施,前季稻和后季稻要适当浅施, 还要增施人畜肥和化肥等速效肥料,江苏沿江地区大面积千斤以上高产田施肥总量需氮素 25一30斤,早稻基肥用量占总施量的60一70%,晚稻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一50%左 右,中稻则介于两者之间。若用化肥作基肥,应在耕地时耕翻入土,以减少脱氮损失,延 长供肥时间,保证秧苗早生快发。缺磷的板浆白土和冷浸土,每亩增施过磷酸钙30一60 斤。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必须保证获得适宜的穗数和提高光能利用率为原则,并根据 茬口、品种特性、气候、土质、施肥水平和秧龄长短确定栽插密度,早稻分蘖期短、分蘖 期气温低,密度宜高一些,一般每亩4一5万穴,基本苗30一35万左右,后季稻有效分蘖 期极短,每亩4一5万穴,基本苗35一40万左右;单季晚稻分蘖期气温高,有效分蘖期时间 较长,每亩3万穴左右,基本苗以20万左右为宜,中稻介于早、晚稻之间,每亩3一4万 穴,基本苗以25万左右为宜;中稻晚栽每亩4万穴,基本苗25一30万苗;单季杂交水稻, 一般每亩2一2.5万穴左右,每穴2苗左右,基本苗每亩5一7万左右。施肥水平高的栽插 苗数可适当少些;反之,多些。
4、适时移栽 掌握季节,适时移栽,增加大田生长期,常年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5℃以 上早籼稻即可移栽。如江苏省沿江地区最早移栽始期约在5月上旬。后季稻的栽插期一般 应保证移栽本田后到幼穗分化还能抽出2片叶以上,再迟栽影响生殖生长。以江苏省的双 季稻为例,最迟栽插期不能迟于立秋。用两段育秧栽期也不宜超过8月10日;中籼稻栽 插期不过6月15日;晚粳稻栽插期在6月20日前;中粳稻晚栽应在6月底7月初;单季 杂交水稻栽插期约在6月中旬。栽时要做到浅栽匀栽,栽插深度掌握在1寸左右,早稻气 温低,苗小浅一些,晚稻气温高,苗大深一些。浅插秧苗分蘖节位在1寸左右的土层内, 通气良好,土温较高,返青活棵快,分蘖早;栽插过深,分蘖节位在通气不良,营养状况 差、温度低的土壤中,不仅返青活棵慢,分蘖迟,而且要在地下生节,生出“两段根”或 “三段根”,影响分蘖发生。要实行浅栽,必须做到田平,水浅,采用“蟹钳法”栽秧法。 每穴苗数要均匀,穴行距也要正确均一,并防止浮苗缺穴。
5、浅水勤灌 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勤灌,提高土壤温度和通气条件,促根长蘖, 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田面水层耗尽时再上第二次水,对于通气不良,温度不易上升的 冷性土,要争取晴天排水落干,通气增温,促进分蘖,对于大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低温 患赤枯病的田要坚决排水烤田,排除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以利通气扎根;对于早春移栽的 双季早稻,如遇低温或昼夜温差大时,应夜间短期上深水保温。
6、早施分蘖肥 分蘖肥要早施、足施。有效分蘖期越短,越要早施,如早稻和后季稻 有效分蘖期短,应掌握栽后就施,“一轰头”的原则,以保证在栽后短期内茎蘖数达到预 期穗数,分蘖肥的用量应占追肥量的60一70%,一般施用硫酸铵每亩30斤左右或人畜粪 20一30担,有效分蘖期长的中晚稻,分蘖肥可在栽后10天左右施用。施肥次数和用量要 根据苗情、地力而定,对于地力薄,基肥不足的弱苗要早施重施;肥田,基肥足的壮苗要 轻些,以便在有效分蘖期内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一般用量占追肥量的50%左右,大约 每亩施用硫酸铵15一20斤。缺磷不发的僵苗,要配合施用磷钾肥,保蘖肥以“捉黄塘” 为主。生产上把在有效分蘖期施用,用于分蘖增加的一次肥料称为促蘖肥,而在无效分蘖 期施用,防止分蘖过分减少的一次肥料称为保蘖肥。
7、中耕除草 栽后10天左右,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耘稻要早,要棵棵耘到,才 能把草除净,追肥中耕后待自然落干再上水,以提高追肥中耕效果。 稗草,牛毛草和鸭舌草等杂草危害严重的田块,栽后3一5天,秧苗返青,杂草萌发 时,可使用除草剂,如25%除草醚0.8一1斤拌细土30一40斤,于露水干后撒施,施药要 均匀,并保持一星期2寸左右的水层。
8、防治病虫 此期应当注意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螟虫、黄矮病等病虫害。 (三)长穗阶段 主攻目标 叶片挺秀,根系发达,壮秆大秆大穗,穗多粒饱,结实率高。
措施内容 适时烤田,浅水勤灌,施好穗肥,防治病虫。
1、适时适度烤田 适时烤田有抑制无效分蘖,促使根系生长,控制中上部叶片和茎秆 基部节间过度伸长,达到适期封行,提高光能利用,达到根强,壮秆,提高结实率的作用。 烤田的适期应根据群体总茎蘖数和个体发育进程两个方面,即“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 的原则来确定,烤田应在倒四叶出现时,即是烤田适期。另外,全田总茎蘖数大约超过预 期成穗三分之一时(双三熟制早稻50一55万,单季中晚稻35一45万,中粳晚栽45一50 万,单季杂交水稻28一30万,后季稻45一55万)就应烤田。不管全田总茎蘖数到达的时 期和倒四叶的出现是否相同,只要茎蘖数达到或倒四叶露尖即应开始烤田,烤田最迟应在 倒三叶出现期。 烤田适度,要达到叶片挺直,叶色褪淡,白根出现,田中不陷脚,田边细裂缝。田肥、 苗足或泥土烂,排水不良的低洼田要适当重烤、早烤分次烤,对于地力差,生长量不够的 田,可以适当轻烤,对于渗漏性强的田,为避免肥力脱劲或断水不发可不烤。为便于烤田, 田边四周要挖田边沟,田中间要挖十字沟。
2、施好穗肥 穗肥包括促花肥和保花肥二种情况,在幼穗分化开始时(即叶龄余数 3.5)施用氮肥,以增加颖花数,称为促花肥,对于群体小,生长差,叶色偏淡,可适当 使用促花肥,群体发展适宜,生长健壮,叶色较深,一般不宜使用。在雌雄蕊分化后期, 即叶龄余数为1.5一1.2施用,以防止颖花退化增加结实粒数,故称为保花肥,此期追肥 以氮肥为主,结合磷、钾肥更好,在高产栽培中应特别重视保花肥的施用,保花肥的施用 还应根据品种类型和当时长势长相而定,中、晚稻要施得重些,早稻要施得少些,后季稻 谨慎使用,早熟早稻不用以免延迟抽穗。叶色偏深,长势较旺的则可轻施或不施,叶色偏 淡,长势较差的则可重施,保花肥的用量一般硫酸铵每亩15斤上下,施用过少了不能达到 保花增粒增重的效果,施用过多了,会增加抽穗期病虫害的危害。保花肥施用不宜过早,以 免颖花分化过多,退化颖花也增加,空秕粒增加,同时,还会使节间伸长,中间叶片增长, 增加倒伏危害,不利于安全齐穗,另外还会促使无效分蘖增多,封行过早,田间郁闭,光 线不足,基部叶片落黄,易遭纹枯病等危害,千粒重降低。
3、防治病虫 此期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四)结实阶段 主攻目标 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及粒重。 措施内容 巧施粒肥,湿润灌溉,选种留种,适时收获,防治病虫
措施要求
1、巧施粒肥 抽穗后要努力保护叶片,延长其寿命,防止叶面积迅速下降,提高其光 合效率,施用粒肥,提高叶片含氮量是结实期保叶的关键措施之一,粒肥施用量一般硫酸 铵5一10斤。 抽穗后叶片落黄有早衰趋势的中、晚稻田,齐穗后重施粒肥,般施用硫酸铵10一15 斤,叶色偏深的田块,粒肥可少施或不施。施用粒肥要搭配少量磷。钾肥,还可结合生长 调节剂采用根外喷施,效果更显着。
2、湿润灌溉 抽穗扬花期要保持一定的水层,灌浆成熟期间要间歇灌溉以利清水硬 板,以提高根系活力,直至蜡熟后期,切忌断水过早,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保证灌浆结 实饱满,减少空秕率。一般收割前3一5天左右开始排水落于,便于收割。中稻抽穗期遇 高温,后季稻抽穗期遇低温和徒长贪青苗,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早熟活熟。
3、选种留种 留种田收获前要严格去杂。单收单脱,严防混杂,一级种子田选择生长清 秀,株形反映本品种特性单株留种,为下一年留种田提供种子。
4、适时收获 做到收清脱净,晒干扬净,颗粒归仓。双、三熟制早籼稻,掌握8一9 成熟, 10成收,熟一块,收一块,以利后季稻及时栽插。
5、防治病虫 此期要注意防治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等。

③ 水稻秧苗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水稻秧苗抛栽,应注意整地质量、抛栽质量、水浆管理、肥料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的操作。
整地质量 大田应达到烂、平、净,即泥土要烂,地要整平,杂草、杂物要捞净。

抛栽质量 避免在大水或下雨时抛栽,保持田间无水层,以利于抛栽后快速扎根立苗。抛秧高度控制在2.5米左右,使秧苗均匀落下。边后退边抛秧,先抛70%,30%用于补空,避免出现叠苗、密苗和大的空当。

水浆管理 抛栽后2~3天内不灌水,遇晴天灌浅水,促进早立苗。立苗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早分蘖。遇大雨天及时排水,防止漂苗。抛栽的秧苗立苗快,分蘖节位低,分蘖势强,全田苗数上升快,应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5天早搁、重搁田,避免无效分蘖过多、过旺。

肥料管理 施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抛栽的秧苗没有缓苗期,分蘖早且快,应施足基肥,基肥占总施肥量80%。看苗酌情施用分蘖肥,长势旺的可不施,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穗肥施用比例占总施肥量20%。增施磷钾肥,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3∶7。保水保肥条件好的田块,可将水稻一生所需肥料在耙田时一次性全层施入。

防治病虫草害 抛栽秧苗实行半旱式栽培或湿润栽培,搁田早,秆壮叶青,病害一般较轻,但也应及时防治。抛秧后5~7天注意用除草剂除草。

④ 水稻是怎么种植的

水稻的种植有整地、育苗、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和干燥、筛选这几个步骤。

1、整地

在种植水稻之前,整地是必要环节,以前会采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2、育苗

育苗是水稻生长初期的关键所在,现在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插秧主要有机器和人工两种形式,根据规模和土地的形态进行选择即可。

3、除草除虫

在秧苗成长的过程中,除草除虫是必须进行的。当田间有杂草冒出来时,就要及时去清理干净。

4、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5、灌排水

灌排水是水稻比较依赖的环节,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6、干燥、筛选

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筛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⑤ 家里如何培育水稻种子发芽 视频

1:买一个发芽箱
2:用清水浸泡4小时,用湿布包起,放置于温暖湿润之地,每天淘洗一遍,仔细观察,耐心等待

⑥ 水稻怎样种植

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
育苗:在田中培育秧苗,选优良品种,并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在撒下稻种后,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用新高脂膜喷洒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防止外界伤害。
插秧: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施肥,防治病害虫。
分蘗抽穗: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幼穗形成时,喷施壮穗灵提高农作物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⑦ 水稻要如何种植

水稻是我们生活中食用的主要作物,也是在我国栽培比较广泛,那么应该如何种植呢?

种植水稻,首先要购买好水稻种子,我们这里就是一年种植两次。头一次是要在惊蛰前用冷水浸泡种子 种子大概要泡上一天一夜第二天就捞起来放麻袋里发芽等长出来白白的芽,然后下到整好的地里,等秧苗长到大概二三十厘米左右就可以整理好水田,再把秧苗分插在水田里,然后就要开始护理的工作 除草 罐水 下肥等等直到丰收,大概在大暑左右可以收稻谷。我们这里收完就大概半个月左右又要开始种植第二次水稻了,第二次在秋天丰收。

⑧ 水稻怎样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种子处理

1、晒种:一般晒2-3天,打破水稻种子休眠期。

2、选种:选用适合当地熟期的优质、高产、抗病及分蘖力强的品种。然后对种子进行精选。

3、浸种: 浸种可使水稻种子吸水达到自身重量的25%,以满足种子萌动和幼芽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促进种子发芽迅速而整齐,并且药剂浸种可杀死种子表皮的恶苗病菌。推荐药剂25%亮地乳油15毫升1袋90-110斤水稻种子。

4、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干后,浇50°C温水,使稻种均匀受热,待没有热气时,将种子堆放在铺好的稻草上。堆中温度控制在28-30°C之间,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缺水时勤浇水。这样经2-3天即可出芽。

5、晾芽:经过晾芽后,使种子表皮的水分降到不粘手,播种时能把种子播均匀。

二、播种

1、播种时间;黑龙江南部地区及吉林地区在4月10日左右,中部4月15日左右,北部4月25日左右。

 2、配制床土:使用徐老师壮秧剂(20公斤)可用旱育稀植、隔离层育苗、软塑盘、机插盘、毯式盘120平方米(720盘)左右,机插盘下种量高可以适当加大壮秧剂用量。抛秧盘140平方(大约840盘)。

使用时先用20公斤壮秧剂混拌100公斤土,混拌2次,

把120公斤在混拌到300公斤土里混拌2次,在把300公斤混拌到800公斤里混拌2次,高效多功能营养土混拌完成。(以上装土薄厚有区别仅供参考)以实际用量为准。不能用有除草剂的床土,不要随意加大壮秧剂的用量,(非机插秧)一定要拌匀。
  3、播种量;机插840克—900克/米2,人工插350—400克/米2,均为湿籽。

 4、播种方法;播前床土要浇足水,达到饱和状态。不论机播还人工撒播每床的种子量分两份,播种2次。第一次播全,第二次找匀之后按0.7厘米厚度均匀覆土。之后马上平铺地膜,保温保湿。

三、苗床管理

1、温度;出苗前不允许超过35度,出苗后保持30度以下,一叶一心以后逐渐降温,直到插秧前降到20度左右为止。

2、水分;出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出苗整齐,出苗后至2.5叶期床面不干不浇水,提高地温,促根下扎。2.5叶期到插秧期每天浇一次水,防止秧苗缺水萎蔫,秧苗发病。

3、防病;在一叶一心期及时浇一次“3%立青双绝如果盐碱严重地区先用固体硫酸按说明书使用调酸然后再用药,用后叶面喷水洗苗一至两次”,预防立枯病的发生。

4、通风:以床面温度为准,只要晴天,不论天气怎么冷,床面都会有温度,必须通风。出苗前后,超过温度指标就两侧通风,当一叶一心以后,为了不让温度升得太快太高,早上5-6点就通风,逐渐扩大通风口,下午4-5点盖严,让苗晚上长,不许让北风进苗床。

5、追肥:秧龄到25天后离乳期,下种量大的有脱肥现象的每平方米追施100克徐老师壮秧剂。

四、本田管理

1、栽培密度要改进,行距35公分,每米插8穴。机插秧用9×4寸每穴6-7棵苗。

2、科学施肥,改变施肥方法,增钾减氮、减磷增硅。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适量施用锌肥,硅钙肥,利用测土配方技术科学施用化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以达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

⑨ 水稻如何种植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

(l)感温性 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 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在秧田生长的时期,叫做幼苗期。幼苗期的生长可分 为稻种的萌发和秧苗的成长。

(一)稻种的荫发 水稻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当稻种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壳露出白点时,叫做“露白”或“破胸”;当胚根伸出达种子长度,或胚芽伸出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便称为发芽。种子萌发的条件如下。

1.水分 稻种萌发,首先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当种子吸水量达本身重量的25%时,就开始萌发。吸水快慢和水温有关,水温高吸水快,水温低吸水慢。

2.温度 水稻发芽最低温度,粳稻为10℃,最适温度为20—25℃,这种温度下发芽整齐而健壮。最高温度为40℃。因 此,水稻催芽要求温度保持30—35℃,破胸后降至20—25℃, 促使根芽齐壮。

3.空气 稻种在无氧水层下亦能发芽,但这种发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长得快,而根生长很慢。因为稻种在有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发芽。稻谷正常发芽时从空气中吸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有氧呼吸;当缺氧时便从种子有机物中夺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无氧呼吸。所以稻种在正常发芽情况下,先长根、后长芽,相反则有芽无根。

(二)秧苗生长特点

1.地上部的生长 稻种发芽出苗时,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为鞘叶。这片叶呈筒状,不具叶片,也没叶绿素。芽鞘伸长到一定程度,从中抽出l片叶来,具有叶绿 素,叶片很小,只见叶鞘,叫不完全叶。当这片叶长达l厘米左 右,秧田呈现一片绿色,便称为出苗,或叫放青。以后每隔2— 3天,便有 l片叶长出,而且有叶片和叶鞘,称之为完全叶,到第3片完全叶展开时,称为“三叶期”。这时种子胚乳中养分耗 尽,幼苗进入独立生活,故称之为“离乳期”。

2.地下部生长 稻种发芽时,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长成种子根,如钉子一样垂直扎人土中。种子发芽出苗时,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养料。接着在胚芽鞘节上开始发根,芽鞘节根一般有5条。首先长出2条,1—2天后又在对称位置上长出2条,随后再长出 l条,状如鸡爪,秧苗生长初期立苗主要靠这种根,从放叶至一叶—心期形成。三叶以后,依次从不完全叶及完全叶节上长出根来,统一称为“节根”。它粗壮,具有通气 组织。所以三叶后秧田里可以经常保持水层了。

3.幼苗生长期对环境条件要求

( l)温度要求 粳稻出苗最低温度12℃,籼稻出苗最低 温度14℃。这种温度条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出苗以后日平均温度20℃左右,对于培育壮秧最有利。过高过低都不利。如低温达到5—7℃时,就要防寒,否则稻菌受冻害。

(2)空气要求 秧田里有充足的氧气幼苗才能正常生长。 秧苗在淹水情况下生长发育不良,根少、苗弱。尤其是在三叶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壮苗,因此,秧田育苗过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层,有利培育壮苗。湿润育苗、干旱育苗都是为了培育壮苗,满足秧苗生长对氧气的要求。

(3)水分要求 秧田对水分的需要,随秧苗生长而增多。 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一50%,就可满足发 芽、出苗需要。三叶期以前也不需水层,土壤含水量为70%左 右。三时期以后土壤水分不少于80%,低了就会影响水稻生 长。

(4)光照要求 光照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光 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 养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

三、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一)分蘖的生长

1.分蘖发生规律 水稻主茎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茎节叫做分蘖节。每个节上长 l片叶,叶腋里有1个分蘖芽,成长为分蘖。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 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 由二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三次分蘖。依此类推。分蘖在主茎的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一般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3片叶子。 n叶伸出=n一三叶分蘖第 l叶出现。

2.影响分蘖的因素

(l)分蘖的发生和秧苗营养状况有关 尤其是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 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系。

(2)分蘖发生和温度有关 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 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的发生和光照有关 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给自然光照的50%时,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的发生和水分有关 在分蘖发生时需充足的水 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时,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此外,分蘖还和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本 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 10%的苗分蘖出现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 分蘖盛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 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全田分蘖数达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

(二)叶的生长 水稻叶片的生长,前3片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3片叶在长穗期长出,其余的叶片都是在分蘖期生长。水稻主茎叶的多少,不同品种叶片数不同,一般早熟品种主茎有12一13片叶,中熟品种有14一15片叶,晚熟品种有 16一19片叶。分蘖前3片叶的生长,每3天左右长出 l片叶。 分蘖期叶片的生长,每5天长l片叶。拨节以后叶片的生长, 每7—9天长l片叶。叶片大小、长短有不同,中熟种以倒4叶最长,早熟种以倒3叶最长。叶片寿命长短有差别,早生 l一3 叶,寿命仅有10—20天,以后随叶位上升,寿命遂渐增长,剑叶寿命最长,可达50—60天左右。

(三)根的生长 分蘖期也是根生长的主要时期,凡是从茎节上长出的根,称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长出的分枝根, 称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还可以长出第三、四次根。 水稻所有的节都有发根能力,随叶片的出生,一节一节地向上发根。一般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分枝根的发生,又依次递减一个节位。水稻的根有通气组织,这种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组织相通连,成为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使水稻在 淹水缺氧情况下仍能生长。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关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 30℃,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5℃生长减弱,低于10℃停止生长。

四、长穗期的生长发育(拔节至抽穗) 水稻生长发育到分蘖末期,便开始茎秆节间的伸长(拔节)和幼穗分化,直到节间伸长完毕,幼穗长至出穗为止,称为长穗期。水稻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同时并进,一方面完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幼穗分化发育,形成生殖器官。

(一)根茎叶的成长

1.根的成长 水稻在分蘖期由各节上长出不定根,到拔节这个时期只有上部节位上还在继续生出不定根外,主要是从不定根上长出分技根。这种根向下深扎。到抽穗期根的分布成为倒卵形。总根量达最高峰。

2.茎秆的成长 水稻拔节以后,地上部的几个节间伸长, 成为明显的可见茎秆。不同品种,其伸长节不同,早熟品种伸长一般3—4个,中熟品种伸长节一般5—6个,晚熟品种伸长节一般6—7个。节间的伸长自下而上逐个顺序进行,根据它可以促使基部几个节间在伸长期加强管理,使之短而粗壮抗倒伏夺高产。

3.叶的成长 水稻到了分蘖末期进入拔节之后,叶片由5天左右长 l叶,变为每隔7—9天才长1叶;寿命也延长了, 穗期的叶达40天以上;而且叶层分工明显。上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向生长中心幼穗输送,下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供节间和根系生长。叶面积和群体要适宜,如过早封行,会影响茎秆、 节间粗壮,根系活力早衰,结实不好。封行过晚,叶面积过小, 养分制造得少,积累得少,亦会影响壮秆大穗。一般以掌握剑 叶露尖封行比较合适。

(二)幼穗分化发育 水稻穗属圆锥花序,有一主梗叫穗轴,穗轴上有节,叫穗节,最下一个节,称穗颈节。穗节上长分枝,称一次枝梗。再分枝长二次枝梗。由一次及二次枝梗上长小枝梗,末端着生小穗(花)。稻穗分化过程可划分若干时期,而且划法不一,比较简明的划法介绍于下。

1.枝梗分化期 包括第一苞原基分化、一次枝梗分化和 二次枝梗分化三个时期。第一苞原基分化期,指在生长锥的基部,剑叶原基上方,形成一个环状突起,便是第一苞原基。是幼穗分化的标志。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生长锥膨大并出现横纹; 从下向上分化出各一个一次枝梗原基突起,第一苞处长出白色苞毛,标志一次枝梗分化终止。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在一次枝梗原基两侧出现二次枝梗原基突起,顺序与一次枝梗相反, 自上而下进行。二次枝梗分化结束时,幼穗全部被苞毛所覆盖。幼穗长0.5一1.0毫米。

2.小穗分化期 包括小穗原基分化和雌雄蕊形成两个时期。当上位的一次枝梗顶端出现护颖及近化小花外颖原基突起时,为小穗分化始期。接着分化出内、外颖原基。当雌雄蕊原基出现时,进入雌雄蕊形成期。分化的顺序由顶向基部发展。一个枝梗则顶端小穗先分化,然后由基部向上分化。

3.减数分裂期 包括花粉母细胞形成和花粉母细胞减数 分裂两个时期。即从花药内花粉母细胞的发育充实,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的全过程。小穗向有效和退化两极发展,退化小穗停留在雌雄蕊形成阶段,成为败育小穗或颖花。

4.花粉充实完成期 这时穗长定型,小穗达全长,主要是花粉粒的内容充实,花粉变成黄色,内、外颖全部变绿,雌雄孢子全部发育成熟,稻株开始抽穗开花。

(三)幼穗分化田间鉴定

1.根据常年出穗期推断 幼穗开始分化,大致在出穗前 30—35天,二次枝梗分化大致在出穗前20—25天,减数分裂期,大致在出穗前10一15天左右。因品种、地域及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2.根据拔节情况推断 自上而下第五节间伸长时幼穗开始分化,第四间伸长时小穗分化,第三节间伸长时减数分裂, 第二节间伸长时花粉粒形成及出穗期。

3.根据幼穗及小穗长度推断 当幼穗长达0.5一1.0毫 米,幼穗为苞毛所覆盖时,为二次枝梗分化期。幼穗长5—10毫米时,为雌雄蕊形成期。幼穗长1.5—4.0厘米时,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当幼穗及小穗达全长一半左右时,为减数分裂期。幼穗及小穗接近全长时,为花粉内容充实完成期。

五、结实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从出穗到成熟的过程叫结实期。这一过程约30—55 天,不同品种天数不同。

(一)开花授精 水稻幼穗自剑叶叶鞘中伸出,叫抽穗。一穗全部抽出约需 3—5天左右。全田有10%的稻株抽出叶鞘一半时,为始穗期。 有50%的植株出穗,为抽穗期。有80%出穗时,为齐穗期。穗 顶小穗露出剑叶叶鞘1—2天就开花。开花的顺序和小穗发育 的顺序相同。就一穗而言自上而下。就一枝梗而言,先顶端然 后自基部向顶端。每朵花自开颖、裂药、散粉、授粉后花药吐出 颖外。每朵花自开放到关闭1—2小时。一般每天上午9一10 时开花, 11—12时最盛,下午2—3时停止。开花最适宜温度 为30—35℃,最低温度为15℃。一个穗开花需5—8天左右, 授粉后约2—7分钟花粉发芽,伸出花粉管,沿柱头进入子房, 约30分钟,到达胚珠,钻进珠孔,进入胚囊,花粉管先端破裂, 放出两个雄核,一个雄核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一个大核,即胚 乳原核。一个雄核进入卵细胞内,进行授精,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一般开花后9一18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二)灌浆结实

1.子粒形成 子房受精后第 l天就开始伸长,在开花后6—7天,米粒即可达最太长度,此时胚的各器官也大体完成, 开始具有发芽能力。8—10天,米粒达最大厚度。米粒鲜重开花后10天内增长最快,在25—28天达最大值。米粒干重增加高峰期在开花后15—20天,开花后25—45天达最大值。

2.子粒成熟 水稻子粒成熟,一般分为乳熟、蜡熟、完熟几个时期。一般开花3—5天进入乳熟期,这时子粒中有淀粉沉积呈乳白色。在此基础上,白色乳液变浓,直至成硬块蜡状, 谷壳变黄,称之为蜡熟期。在蜡熟后约7—8天进入完熟期,这时米粒硬固,背部绿色退去呈白色,水稻一生至此结束。

北方的水稻,主产区之一的辽宁,它的育秧在四月中旬左右,五一的时候就可以插秧了。收获日期一般在十月中旬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