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用竹子制作笛子求制作方法和过程
1、选择一段伤疤较少的竹子段。大概45到70厘米!
(1)怎样制作竹笛的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阿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B. 笛子怎么用管子做 视频教程
制作竹笛首先要选材,一般选用坚实而干燥的竹子,竹节要小,表面圆而平整,两头粗细相差不大;然后按笛子的长度锯成节,并打通内节、削平外节,内外都要尽量光滑。接下来比量尺寸,决定调子;之后则可调音和挖孔,这是最困难的一步工作,开始挖孔时不要超过规定的尺寸,否则不好弥补;最后进行总的校对、检查并上漆即可。
一、竹笛怎么做
1、首先准备一把切竹子的小锯子或刀子、可以钻孔的钻子、用于修挖洞孔的尖刀、用来打穿竹子内部的长刀、铅笔和尺子。
2、选择老的、坚实而干燥的竹子,竹节要小,两头的粗细相差不大,表面圆而平整,根据笛子的长度用小锯子或刀子锯成节,如果竹身不直的,可以使用柴火烘烤,将弯的地方烤热,扳直以后浸入冷水中,等待其冷却后捞出即可。
3、用长刀打通内节,削平内外节,尽量能够使其光滑,竹皮如果太过于粗糙,影响美观,可以刮去一层薄皮。
4、将材料准备好以后测量内经(直径)和长度,根据它的粗细和长短,决定它的调性
5、挖孔,首先用尖刀挖吹孔,堵上笛塞,量好吹孔至后音孔的距离,挖两个后出音孔,刚开始要挖小一点,吹一吹,听一听,如果低了一些就把两个孔都向吹孔那边挖大一些,不能超过规定的尺寸,后出音孔挖好后作为基点,朝着吹孔方向按尺寸比例、按顺序依次挖孔,两头多余的竹子先锯掉或后锯掉,如果笛尾的竹子长,还可以开两个前出音孔,全部工序完后进行校对调音,最后上漆。
6、以12毫米内径的竹笛为例,笛子的尾端到第一个音孔的距离是3.92cm,第一音孔到第二音孔的距离是2.58CM,第二音孔到第三音孔的距离是1.47CM,第三音孔到第四音孔的距离是2.578CM,第四音孔到第五音孔的距离是2.39CM,第五音孔到第六音孔的距离1.83CM,第六音孔到笛膜孔的距离是6.39CM,膜孔到吹孔的距离是6.93CM,孔全部打开之后,要用小刀等工具把孔内壁修整光滑,再在膜孔贴上笛膜即可吹奏。
C. 怎么做笛子
1、选择一段伤疤较少的竹子段。大概45到70厘米!
(3)怎样制作竹笛的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1、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2、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技巧。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3、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D. 竹笛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竹笛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一个长度在45-70cm之间的竹子段。
竹笛的起源:
竹笛的起源: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
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