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拓片制作:如何将宣纸紧紧贴在碑面上
第一步,剔清要拓的花纹或文字,摩崖石刻、画像石、碑刻等可水洗,但青铜铭文、古钱币、甲骨文字、画像砖、木雕等上细微的土锈需用削尖的竹筷或牙签慢慢剔除干净。
第二步,选取大小合适的宣纸覆盖要拓的文字或花纹,用毛巾轻轻润湿使宣纸贴于器物表面。倘有不能紧贴者,可在宣纸上再蒙上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面(塑料袋也可),用蘸了白芨水的毛刷轻轻敲捶,赶走残留在宣纸与器表间的气泡。
白芨水是用中药泡出的无色、透明但略有粘性的水,有利于宣纸附着在器物表面,拓印后易剥离。如若不方便购买白芨,用清水也可。
第三步,去除纸保护面,待湿纸稍干。这一步虽不需要人工操作,但对于干湿度的把握及其重要。宣纸偏湿,墨汁氲散;宣纸太干,宣纸不能紧贴印面,不利拓印。因此,一般纸张在肉眼看上去已无明显水印、但宣纸尚紧贴印面之时。
第四步,用带墨均匀的扑子,向纸上轻轻扑打,用墨宁淡勿浓,多次均匀拍打后,黑白分明的拓片形成。这里的扑子,俗称“拓包”,用塑料薄膜包裹棉花,再在外包裹一层纹理细腻的丝绸或其他丝织物既可。拓包的大小根据器物大小而定,一般而言,在拓一件器物时需有两个拓包,一个用来匀墨,另一则用于在纸面轻轻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