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ad导图中的连梁怎么识别
识别原位标注步骤。
第一步:点击工具条中的“识别原位标注”按钮选择“单构件识别梁原位标注”;第二步:鼠标左键选择需要识别的梁,右键确认即可识别梁的原位标注信息,依次类推则可以识别其它梁的原位标注信息。说明:(1)、在导入梁时,有的层的梁没有完全导入过来,没有导入过来的梁,可用定义梁的方法,按照CAD图上的标注梁的编号、尺寸、配筋,重新定义,然后就在这张电子版图纸(梁是灰兰的就是没识别过的)所标注的位置画上即可。(2)、在导入梁时,有的梁没有完全导入到位,也就说还差点到头。解决的方法是:单击“廷伸”按钮,单击要把梁廷伸到位置的轴线,轴线变色,再单击要“廷伸的梁”,这时这根梁就廷伸到位了。用同样的方法把所有没完全导入到位的梁全部画好。(3)、识别完梁后,还要进行“重提梁跨”的操作,把梁每跨的截面尺寸、支座、上部、下部、吊筋、箍筋的加筋 逐一在表格中输入或修改准确,才能计算汇总钢筋工程量的。这时如果没有兰图,可以把这一层的梁图,重新再导入进来,识别过来的梁图与CAD梁图虽然相距一段距离,可不用去管它,把这两张图放大或缩小,就能把CAD梁图中的梁的信息记住,输入到“重提梁跨”中的表格里去。(4)、在进行“重新提取梁跨”的操作时,发现的个别梁本来是二、三跨的梁,识别后变成单跨梁了。这就需要“合并”梁的操作,但是“合并”不了。检查时发现,识别的梁表面上看是连成一体了,实际上确是没连起来。解决的办法:单击“廷伸”按钮,单击要把梁廷伸到位置的轴线,轴线变色,再单击要“廷伸的梁”,这时这根梁就廷伸到位了。再按“合并”梁的操作,把二、三跨的单梁合并成一根梁。然后再选择“设置支座”用重新设置支座的操作方法,设置好梁的支座。(6)、识别梁后发现有的梁长度不够,即梁不完整。如有一根梁TL1=3000毫米,识别后才1200毫米。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把“CAD识别”转入到“梁”的界面。按照施工图纸标注的“梁的信息”定义好梁,然后在画图界面选择上这根梁。单击“点加长度”按钮,单击这根梁的中间轴线交点,移动鼠标向上或向下的一个轴线“交点”然后单击,这时有一段梁就画上了,并同时弹出了“点加长度设置”对话框,在“长度”栏可以输入这根梁的从“中间轴线交点”到“上一交点”的长度值,在“反向廷伸长度”栏输入梁长 3000减去上一段梁的长度值。
⑵ 关于看结施cad图确定结构类型,及看梁板柱cad图纸区分是框剪还是剪力墙,还是框架结构分不清!
1.如果图纸里面有柱子,应该就是框架剪力墙。
如果柱子比较少,设计是按照剪力墙结构来设计的。但结构类型还是一样的。
算量主要是抗震等级有影响。那个输入正确就行了,结构体系按设计说明输入就行。
2.结构类型,你可以找一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看结构类型。我截了个图你也可以参考。一般就是这些结构类型。除了这些以外,当然还有其他结构,比如钢结构,砌体结构,底框结构等。但是混凝土结构一般就是这些。这里面没有的,就是属于超限设计了。
剪力墙结构就是“抗震墙”结构,只是说法不同。规范说法就是“抗震墙”
你的图纸就是“剪力墙结构”,也就是“抗震墙”结构。
望采纳。
⑶ cad如何看一次结构和二次结构怎么看
1、打开cad图纸目录里面,框架结构中的标注有柱、梁、板都是一次结构,填充墙、构造柱、圈梁、砌体墙等都是二次结构。
2、根据自己想要查看的结构就可以在目录里面找到这些构件。
⑷ CAD建筑图纸怎么看
CAD建筑图纸怎么看
cad布局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排版工具,在布局中可以设置图形的不同比例进行排版,也可以对模型中的图形进行修改,那么CAD建筑图纸怎么看?
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 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六、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